将“小土豆”打造成“大产业”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武汉召开了马铃薯主食开发成果展示交流会。会议就2016年度马铃薯主食开发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就下一阶段工作目标与方向进行部署展望。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萌山在会上指出,马铃薯主食开发项目历时3年,通过九省七市典型示范,科技型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农科院加工所、蔬菜所、食物营养所专家的共同努力,在技术创新、产品创制、转化水平、产业规模、市场开拓、政府重视度、民众关注参与度、国际反响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陈萌山总结了2016年马铃薯主食开发取得的5方面进展。一是筛选适宜品种,全国主粮化品种总数达26个,收集了50份主粮化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创制2000份新的育种材料。二是开发出百余种马铃薯传统、特色、休闲产品,研制出马铃薯馒头专用整形机和中小型马铃薯面条加工装备。三是推进战略研究,为国家指导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提供了有效咨询意见。四是采集基础数据,丰富完善了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数据库,分类数据信息量总体上已经实现覆盖面70%以上。五是开展科普宣传,与街道、社区以及企业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体验活动,并策划制作了相关系列丛书与视频。
陈萌山要求,项目组要继续按照农业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着重推进专用品种培育、配套技术绿色模式创制、地域特色产品研发、家庭专用烹制装备研制、营养评价及消费引导、产业链一体化等重点工作,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聚焦重点发力,扎实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将“小土豆”打造成“大产业”,引领城乡居民健康消费,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