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
内容摘要: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其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生命个体,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生命关怀内涵。湖湘教育生命关怀的内容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从幼儿到少年直至成年,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特征到引导人达到终极关怀,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本文认为,湖湘教育生命关怀应从关切自然生命,敬畏生命与自然;关切社会生活,增加社会责任感;关切全球生态,树立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等三个层面来全面推进,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够承重,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
关键词:湖湘教育 生命关怀 承重墙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教育方针做出了表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这一重要的理论创新不仅确立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而且也确立了当代儿童教育的根本任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儿童教育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实际教育中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期待。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是因为教育缺乏生命关怀的内容,造成教育对生命本身的关怀缺失,缺乏引导生命个体多做对他人和社会以及对自然生命有益的事。因此,我们需要汲取湖湘文化的精髓,筑起美术教育生命关怀的“承重墙”。
一.关切自然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人在教育和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种倾向:重生活而轻生命,把生活享乐当作人生的全部。有些人为了“胜利感”或是逃避现实生活的“挫折感”,不惜损害生命机能,这些行为是及其极端的。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儿童的人生沿着这个方向走向极端,学者们开始反思教育的本质,强调教育应该“回归生命本体”。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入手,首先,要做到关注和认识生命;其次,要尊重和珍爱生命;最后,要欣赏和敬畏生命。这样才能让受教育者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
二.关切社会生活,增加社会责任感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一种倾向外,还有另外一种倾向则是重生命轻生活。一心只为读书,缺少生命色彩,生活单一、暗淡,更有甚者只注重个人,不理会周围的一切。显然,这都是没有协调好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教育要满足、提升、规范人们追求快乐、幸福的途径和方法。一方面,感性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感性生活的滋养,人的生活会停滞不前进而无法培育壮大。另一方面,人的一生是从自我生活走向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直至走向宇宙生命的漫长过程。因此,要让他们认识到:人的生命来自于父精母血,在社会中存在、发展;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和社会。让受教育者在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中认识生命是一种责任和承诺,要对自己、亲人和社会负责。
三.关切全球生态,树立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个体生命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现当代的社会发展迅速,全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以至于雾霾的肆意蔓延,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引导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认识到个体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显而易见,这将对受教育者树立全球意识有指导上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在价值观上把人类视为一个社区,使得他们以后在工作生活中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么,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国家与全人类之间的利益关系。
教育肩负着关注人的自身发展,解读人生终极意义,建构人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使命。所以,筑起湖湘教育生命关怀的“承重墙”,生命关怀内容体系在教育课程中的建构,把鲜活的生命个体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基石, 同时也提升个体生命价值中实现教育的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P35)
[2]郑晓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J],中国德育,2007,(3).
[3]王志华:《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生命关怀”》[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5).
课题: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学前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湖湘视觉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XJK16BXQ11。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