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学宁+韩婷
内容摘要:光,是摄影艺术的灵魂,因此光线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职业摄影师为了等待一束能够表现效果和意境的光线,往往会连续等待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因为他们深信,摄影艺术中的光线,是能够勾画出被摄体灵魂和神韵的光线。因此,风光摄影的光线运用技巧至关重要。
关键词:风光摄影 自然光 光向 用光技巧
摄影,是光的艺术。这是由于光线照射在物体上面,由物体表面反射进入镜头,才能引起底片曝光。然而,光对于摄影来说,却并非仅仅是照明作用。在实际拍摄中,对于光线的把握是非常有学问的,你不仅需要去寻找,捕捉,还要擅于等待。而且,对于光线,你不能只是把它当做普通的自然现象,你要细致的观察它,用心的感悟它,继而倾情的升华它。正如一位摄影名家所言:“我们不仅在等待外部的光线,而且我们还是在等待照亮我们心灵的光线。”[1]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自然光光质和光位十分重要,我们着重介绍这两大摄影用光基本因素。
一.自然光的光质
自然光的光质是指自然光光线的软硬性质,一般可分为硬质光和软质光。硬质光照射下的被摄体表面的物理特征表现为:受光面、背光面以及投影非常鲜明,明暗反差较大,对比效果明显,有助于表现受光面的细节及质感,造成有力度,鲜活等视觉艺术效果。自然光中的太阳直射光就是硬质光,很多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都是直射光照下的产物。然而太阳直射光也分为早晚太阳光,上下午太阳光以及中午的太阳光。早晚的太阳光角度较低,光线柔和,景物的投影长,不管是哪种风光,何种景物,在清晨和夕阳的光线照射下都會披上一层金黄色的面纱,显得格外温馨宁静,与众不同,而且景物轮廓清晰,质感强烈。上午和下午的阳光相对比早晚的光线,则光照要强了很多,照明强度比较稳定,可以较好的表现景物的立体形态及质感,但是往往会产生大量的阴影。中午的光线光照强度最大,而且由于角度原因,景物只有水平面被照亮,垂直面照射少或处于阴影中,景物投影小。在天气晴朗的状态下,拍摄者应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时间段进行风光摄影创作,而避开上下午及中午时段。
软质光是一种漫散射性质的光,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在被照物体上不留明显的阴影。软质光的特点是光线柔和,强度均匀,光比较小,形成的影像反差不大,主体感和质感较弱。通常,多云或阴天情况下的光线就是软质光,即散射光。散射光也不只一种,如薄云遮日与乌云密布时的光线就有所不同。薄云遮日时的光线虽然不及直射光的方向性那么明显,但仍有一定方向性,照片中明暗反差适中,影调柔和。而乌云密布时的光线完全失去了方向性,光线分布均匀,明暗光比非常小,几乎分辨不出来,景物的色彩昏暗,拍出的照片立体感差,影调平淡。在风光摄影中,有一点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拍摄风景时一定要艳阳高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同类型和题材的风光摄影需要不同的光线。如拍摄高原雪山题材的风光,通常会选择方向性较强的晨光(硬质光),为的是将山脉巍峨挺拔立体的形态表现出来。而拍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一定要选择光线柔和的软质光,即阴天条件下的散射光,只有这种光质才能将江南风光细腻温婉的气质特征表现出来。
二.不同光向的运用
光线的照射方向,简称光向,它用来表明照相机镜头主光轴(即拍摄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在室外拍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除了阴云密布或雨雪天气外,一般情况下的自然光线都有方向性,即都有照射方向。我们按照不同角度通常将光向分为顺光,斜测光,测光,逆光,侧逆光,顶光。同一片景色,在不同方向的光线照射下,往往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而这六种光向也各自有各自的妙处,如应用得当,每种光向下都可拍出美妙的自然风光。
1.顺光
光线对景物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相一致,叫顺光。即是光线均匀的洒在景物上,景物因此受光均匀,阴影较少。在风光摄影中,顺光的情况经常会遇到,这时景物往往给人的感觉很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拍出来的照片缺少层次,感觉平淡无奇。那么是不是顺光拍摄就不可取呢?其实不然,顺光拍摄有它的妙处可言。比如在光线的直接普照下,景物受光面可以得到细致的表现。但是依然应该尽量避免太过强烈的顺光光线,即尽量躲过上下午时段,应选择早晚时段。清晨和傍晚的阳光在顺光状态下均匀的洒在景物上,会使景物披上一层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温馨,静谧,再配以纯色的天空做背景(早晚天空的蓝色最为纯净)整个图像美轮美奂。
2.斜侧光
斜侧光,又称前侧光。这种光线是从被摄体的侧前方射来,与被摄景物成大约45%左右的角度,这种光线在风光摄影中应用非常广泛,因为这种光线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在斜侧光照明下,景物大部分受光,投影落在斜侧面,有明显的影调对比,明暗面的比例也比较适中,可较好的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质感。因为斜侧光很容易使被摄体有立体感的位置产生影子,这样,立体效果便体现了出来。例如在斜测光条件下拍摄山峰,山峰上有山脊或棱角的地方就能形成明显的阴影,明暗的对比就产生的立体感。因此我们常说,斜侧光是一种具有强烈造型效果的光。 在风光摄影中,应用斜侧光进行拍摄比较多的一般是群山类摄影,城市建筑类摄影,以及名胜古迹建筑类摄影,如长城,故宫等。这类摄影主体的特点是高大,挺拔,立体感强,利用斜侧光光位来拍摄这类风光,主体表面会形成较大的明暗反差,因此层次感和立体感会更加明显,使得画面中的主体更显庄严,巍峨,宏伟,艺术感染力倍增。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如果想增强画面主体的立体效果,可以使用局部测光或点测光方式,对主体受光照部分进行测光并曝光,这样会使明暗对比更加明显,明部正常曝光,暗部更暗。
3.侧光
侧光,是指光源从被摄体的左侧或右侧射来的光线。这种光线与被摄体成90度左右的角度,因此也称为正测光。正测光可以理解为加强版的斜测光,因为正测光能够产生比斜测光还要强烈的明暗对比。任何景物的表面结构在正测光的照射下都会十分明显,每一个细小的隆起处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子,明处与暗处阶调各占一半,能够非常突出的表现被摄景物的立体感,表面质感和空间纵深感,造型效果极佳。在风光摄影中,最适合利用正测光拍摄的是水纹和沙漠,以及各种表面结构粗糙的物体或文理清晰的物体,如浮雕或石刻。因此,总体来说,利用正测光拍摄风光照片,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和空间感非常强。但是如果景物光比太大,要通过调节曝光量来控制明暗反差,不要形成“阴阳脸”的效果,应通过阶梯曝光方法拍摄,并最后选择明暗都有层次的那张作品。
4.逆光
逆光光线来自照相机镜头的正对面,即被摄主体正好处于光源和照相机之间。在逆光拍摄时,被摄对象正对相机镜头的一面全部处于阴影中,一般会曝光不足。但被摄体的轮廓却能够被逆光所勾勒,形成明亮的一条光带。逆光照明的标志就是這条光带,我们称其为轮廓线,它能够突出被摄景物的外延轮廓,使其与暗色的背景相分离,因此,逆光又称为轮廓光。逆光是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它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它的艺术表现力体现在:第一,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在风光摄影中,在拍摄花卉,植物枝叶时,经常会运用逆光,这是因为逆光照射能够使透光物体的色明度和饱和度都提高,使顺光光照下平淡无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而这种透明的效果可以使花卉和植物的纹理一览无余,煞是好看。
第二,逆光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力。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线会勾勒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的效果,如果再加上薄雾,轻舟,飞鸟相互衬托起来,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第三,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特别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中介质状况的不同,使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饱和度高,背景色彩饱和度低,从而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逆光摄影的艺术感染力不言而喻,然而逆光摄影的技术控制也最为复杂。首先,逆光摄影也要尽量选择日出日落时分的光线,此时,不仅是光线角度好,而且色温低,能够较好的烘托气温和意境,使作品形成暖色调;其次,逆光摄影对曝光有较高要求,一般通常在对摄影主体进行测光的基础上再缩小一级或两级光圈,否则容易造成曝光过度形成图像中光线过于亮而失去层次和轮廓光效果。
5.侧逆光
侧逆光属于逆光的一种,这种光线来自照相机的侧前方,如左前方和右前方,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120—150度夹角的照明光线。在风光摄影中,侧逆光经常被用来拍摄花卉,植物等轮廓清晰,质感透明的景物。此时,应选择较暗的背景予以反衬。曝光时以高光部分为测光依据,以造成较强的光比反差,强化侧逆光光效,达到轮廓清晰,突出主体的艺术效果。
(五) 顶光
风光摄影中的顶光一般可以认为是正午的光线情况,简单的说是从头顶照射的主光线。这种来自顶部的光线,只是将被摄体顶部照亮,其他面都处在阴影之下,因此无论是风光摄影或是其他类型的摄影,都尽量避免顶光时段拍摄,但是这种光型依然有可应用之处,那就是可以在树荫下形成光斑效果。顶光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一条条无序却方向一致的光线。此时,如仰摄拍摄,变可形成一个又一个光斑效果,给人阳光充足明媚的感觉。
综上所述,摄影是光的艺术,光线的运用是进行摄影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它往往体现着摄影师的个性和风格,并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同时,光质的选择和光线的照射方向对风光摄影的画面总体造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风光摄影中,把握好光线的运用技巧,显得重要且十分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改学.摄影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介绍:许学宁,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韩婷,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