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浩++赵会友
1 前言
Al4SiC4是一种Al-Si-C体系三元化合物,具有低密度、高熔点、高抗折强度以及高硬度,日益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高温结构材料[1]。另外,由于其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还可以作为含碳耐火材料的高效抗氧化添加剂。Al4SiC4氧化过程中会生成氧化铝、莫来石,阻塞高温下耐火材料表面生成的微孔,从而提高耐火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如此有前景的一种添加剂,尚未有报道能做制备得到大量高纯度产品,也少有其抗氧化性能的相关研究。本文中,笔者用金属铝粉、硅粉和石墨合成了高纯度单相六角形碳硅化铝晶体片,研究了Al4SiC4在800℃到1400℃时氧化层的微观结构变化。
2 实验部分
本实验使用金属铝粉(≥99.99%),硅粉(≥99.9%)和石墨(≥99.85%)作为原材料,以摩尔比4:1:4混合,加入酒精后球磨24h,然后80℃下烘干24h。加入质量分数1%的酚醛树脂作为固化剂,以20MPa的压力将试样压制成圆柱形试样,在200℃下固化6h,固化后的试样在氩气保护下1800℃高温煅烧3h。
将制备所得的碳硅化铝晶体研磨成平均粒径为30um的粉末,选取800℃、1000℃、1100℃、1200℃、1300℃和1400℃进行了氧化实验。
氧化前后的碳硅化铝粉末的物相分析在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氧化前后的的晶体表面形貌用扫描电镜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 单相、六方片状Al4SiC4晶体的制备
1800℃煅烧3h后所得产物的XRD图谱中可知,产物中只有碳硅化鋁相,说明本实验制备得到了单相碳硅化铝晶体。
为了制备得到Al4SiC4,前人尝试过采用单质(Al、Si和C)、氧化物(SiO2, Al2O3)作为原料,在氩气气氛下加热制备得到了单相、微米级碳硅化铝晶体本实验中,我们制备得到了毫米级的Al4SiC4晶体片,具有明显的六边形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
3.2 氧化产物的物相及形貌
(1)氧化产物。为了更好的了解Al4SiC4的氧化过程,对不同温度下氧化产物的物相进行了XRD分析。由分析可知,只有当氧化温度高于1100℃时,体系中才会生成Al2O3,此时,Al4SiC4仍是主相。随着温度的升高,Al2O3相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而且,氧化温度低于1300℃时,没有其他新相生成。在1300℃的衍射峰中,可以同时检测到Al2O3和SiO2的生成。当氧化温度高于1400℃时,氧化产物中几乎不再有Al4SiC4相,此时,主要物相为Al2O3、莫来石和SiO2。
(2)氧化产物的表面形貌。图2是800-1400℃下氧化2小时后产物的表面形貌。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氧化温度为800℃时,晶体表面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当氧化温度为1000℃时,在晶体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纳米颗粒。EDS分析可知该纳米颗粒层为Al2O3,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在Al4SiC4的氧化过程的初始阶段,Al首先扩散到反应界面,与O原子结合生成Al2O3。从晶体学角度来讲,Al4SiC4可以认为是Al4C3层和SiC层沿[0001]方向堆垛而成[2],Al-C键的键能低于Si-C键的键能,因此,Al-C键更容易断裂,形成自由的Al原子。另一方面,1000℃下氧化铝的摩尔吉布斯生成自由能为-413kJ/mol,而同样条件下,氧化硅的摩尔吉布斯生成自由能为-98kJ/mol[3]。由此可以推断,Al会首先从晶体结构中扩散到晶胞表面与O原子反应,生成Al2O3。
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点状的氧化铝晶核逐渐长大成楔形或者薄片状氧化铝晶粒,当氧化温度达到1200℃甚至更高时,氧化颗粒继续长大使得样品表面变得粗糙多孔。根据氧化方程式,每消耗一个单位体积的Al4SiC4,便会生成0.844单位体积的氧化铝和0.449单位体积的氧化硅,当氧化温度低于氧化硅的生成温度时,氧化铝的理论生成量不足以覆盖试样表面。另外,每一种晶体都有其特定的生长方向,只要氧化铝晶体的生长方向不平行于Al4SiC4晶体表面,晶体表面在氧化过程中就一定会生成孔洞。
当氧化温度为1400℃时,试样表面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孔洞深度减小,并不再是直达未氧化的晶体表面;部分区域出现了明显的非晶相,在非晶相中有针状莫来石生成。这是因为随着氧化温度的提高,逐渐生成了氧化硅,并进一步与已经生成的氧化铝生成共熔相。新生成的氧化硅部分进入共熔相中,从孔洞中向外扩散,堵塞部分孔洞,并在部分区域形成了非晶相。在氧化后的降温过程中,部分氧化铝和氧化硅以针状莫来石相析出。
4 结论
本实验制备得到了毫米级、六边形Al4SiC4晶体片。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氧化产物表面的形貌分析了Al4SiC4晶体的抗氧化机理。
参考文献:
[1]K.Inoue,S.Mori,A.Yamaguchi,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of Al4SiC4 sintered bodies prepared by pulse electronic current sintering, Journal of the Ceramic Society of Japan 111(1293) (2003)348-351
[2]T.Liao,J.Y.Wang,Y.C.Zhou,Atomistic Deformation Modes and Intrinsic Brittleness of Al4SiC4:A 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 Physical Review B,74,174112(2006).
[3]Y.Zhou,Ceramic Materials,Press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