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我第二次随心友汇来到南极,这是一次由中国人包机、包船200多人的庞大队伍,人人一部相机或手机,都是摄影人。在结束南极之旅之前,船上还举办了本次旅行的摄影比赛,受委托,我还担任了一次由我一个人当评委的摄影作品获奖评选和点评。
船上的摄影比赛已经完满结束,但是影赛激起我对南极的思考却没有平静下来,回到北京后我一直在想,去南极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拍照,作为人潜意识框选现实价值的行为又如何显露我们内心的宏阔或局限?南极之旅行色匆匆,如果来不及在南极思考,我们回来后静思一番也别有意味并且十分必要。
在南极拍一张漂亮的风光照片实在是太容易了,可以说闭着眼睛“擦枪走火”都能得到大片,因为南极太漂亮了,第一次去南极的人很容易被南极的美艳惊得说不出话来。
但是选择的能力、摄影的功力、对南极景物是表象的描述还是灵魂的提取,在很多照片的对比中还是有高下之分。
照片是我们呈现给世界的心灵文字,也是我们内心的反观印证,你怎么想,你的照片就会怎么呈现,文如其人,一点不假。
南极可遇不可求之瞬间景观的捕捉,画面极具纵深感。水面的线条和山峦的起伏都把目光导向天空中的一个“天窗”,那是神灵再现?还是智慧之光?茫茫宇宙亦有起始节点,浩瀚冰原也需追逐光明,这种罕见的景观恰似南极给予我们的智慧启示:无论多么凶险多么危难,万物追求光明的驱能才是永恒之道。到了南极,不仅是旅游开眼界,能够有产生动能的思考才是境界。
《焦點》:航拍对于摄影视觉,您觉得有哪些方面的补充与感受?
刘宽新:这次去南极我是为了航拍而去的,地面的拍摄说实话已经不能再提起我浓厚的拍摄兴趣。冰山、海水、企鹅、光影,都已经被去过的摄影师拍得无法可拍了。南极的摄影创新必须找到非同凡响的视角和呈现手段。为此我两年前开始学习航拍,潜意识中要为过去拍过的题材找到全新的呈现方式和拍摄角度。2016年年初决定去南极后,我模拟南极的低温、可能的辐射和雷达干扰状况到全国几个地方练习飞行。我在泰山顶上高功率雷达旁试图找到图传和操作飞机的最佳距离和可控半径。我在新疆3000米海拔、-15℃的低温下研究电池保温的方法,还在运动的车辆上练习手持起飞和跟踪手持降落等等。有了这些准备后我才敢于去南极航拍。
《焦点》:刘老师看您的介绍这次是第二次到南极了,这次跟之前去有什么不同吗?
刘宽新:第二次去南极是相隔6年之后。6年前的南极从历史的时间段上看并不漫长,但是再次造访曾经去过的地方有的居然完全不认识了,原因很简单,雪化了。原来厚厚的雪地消失,露出从未见过的岩石,企鹅不能在松软的雪地上行走,尖锐的岩石阻碍了企鹅的生存步伐,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企鹅尸骨。企鹅没有选择,只能在这里繁衍,不知道再过几年这里的生态继续恶化企鹅如何安生?
当然,不变的是南极的瑰丽雄浑、洁净与伟岸。南极的美丽是没有去过的人绝对难以想象的。毫不夸张,第一次去南极的都被惊艳到瞠目结舌,纯净、清澈、镜面一样的深蓝色海水以及从白到淡青到纯青到纯蓝的冰山色彩过渡,妙不可言。人们惊叹世界的壮美,惭愧于自己的孤陋寡闻,当逐渐从白日梦幻中清醒过来时,人们都会进入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度思考中。
《焦点》:航拍对于摄影视觉,您觉得有哪些特别的感受?
刘宽新:航拍不仅仅是高度的提升,无人机飞到500米高度,可以看到纵深几十公里远,极大扩展了人的视角,延伸了我们的眼界。我们平时拍片一遇到比较危险的地面障碍,那就是寸步难行,而无人机却毫无障碍地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拍摄角度。真正是做到了随心所欲,机遂人愿。
航拍最佳的高度我认为就在300米以下,既有细节又有气势,这是无人机的最大优势。在这个高度,无人机操纵感极好,飞机特别“听话”,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飞机可以纵览方圆几公里。我在航拍时常常感叹,这是一个全新的摄影方式,是科技为摄影增添或者说改变了摄影的最佳呈现形式。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心中由衷地感谢大疆这样的企业。
《焦点》:在航拍方面,您觉得是否有些视觉感受跟拍摄方式可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学习理论。
刘宽新:航拍依然是摄影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讲航拍也应该遵循一百多年来人们总结的摄影之道,那就是用影像记录生活,用照片展示摄影人对世界的认知,承担摄影的责任,放射出摄影在人类文明建设中的思想光芒。
就和地面摄影中也有摄影偏差一样,航拍从一开始出现就带上了地面摄影的烙印。重形式、浮在表象的航拍照片并不少见。还有的航拍重航飞炫技而轻视空中拍摄的美学思考,只有高度没有深度。一个地面摄影没有过关的摄影师航拍也许仍然拍不出好照片。所以我体会航拍之前还是要认真练习常规摄影学意义上的基本功,上了天才能游刃有余。
空中的透视与地面有很大不同,线条透视、色彩透视、空气透视、高远透视都有很大变化,创作者需要对自己或他人的航拍照片作仔细分析,找出体现空中透视的规律特征,发挥出空中拍摄的最大优势和视觉效果。
航拍学习有相当难度,我是很早意识到难度于是系统参加了正规的、20天的系统培训并考取了相关飞行资格。前后“炸机”9次换了4架无人机,交学费是必须的。我不放过任何“炸机”的原因调查,不管是本人还是别人“炸机”,都要刨根问底搞清炸机原因,以增长见识,提高飞行的安全性。
我的建议是多找机会去飞行练习,每次飞行认真练好一两个动作,到不需要思考只靠肌肉记忆就可以飞出稳定动作的程度,不要瞎飞,这样会增添难以改掉的毛病。要做到人机合一,不摔机不丢机不伤人,圆满完成拍摄任务。
最后,让我们再看一眼与我们共处十天的游轮和美丽的乌斯怀亚小镇。临别,我在旅友汪新和许萍的帮助下把无人机飞到海面上拍到了码头的迷人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