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城,在黄河边上,距银川1小时车程。横城筑于明代,至清代都有驻军,是黄河宁夏平原上的著名渡口。
明代,宁夏沿边的军事防御任务极为艰巨。为此,环黄河修筑了东长城、北长城、西长城,依地理环境三面以长城相拥,从布局上应该是非常严密的了,但实际上还有漏洞,即缺少黄河边上的防守。
东长城,主要分布在黄河东岸今盐池县境内。明代正统之后,蒙古人进驻河套地区,花马池一带的军事地位逐渐凸显出来。明朝政府在花马池增设守御千户所,到了正德元年(1506)改为宁夏后卫。明代在这里修筑有两道长城:一道是成化十年(1474)右佥都御史徐廷章、都督范瑾奏筑的“河东墙”,是明代宁夏镇最早的东长城;一道是嘉靖十年(1531)三边总制尚书王琼奏筑的“深沟高垒”城墙,这道城墙的缘起在兴武营。那个时候虽然沿着黄河东岸修筑了东长城,但没有在长城与黄河岸边的衔接处修筑城堡。朱栴的《宁夏志》写到黄河津渡时,还没有提到横城。
明正德二年(1507),时任固原陕西三边总督、右督御史杨一清奏筑横城堡,城堡周回一里许,驻守军队三百名,管控着黄河与长城的接壤处,渡口的作用也得到了发挥。横城堡在黄河东岸,依黄河而筑,东至红山堡二十里,西逾河至宁夏府城二十里。横城总堡之外,管辖着马头墩、小平山墩、大平山墩、清平墩、石嘴墩、平湖墩等七个烽堠,用以观察和瞭望敌方情况,及时报告信息。
横城堡的修筑,不但控制着东长城最西端现黄河相衔接的口子,而且扼守着穿越黄河的要塞。它将长城内侧沿线的重要城堡清水营、兴武营、柳杨堡等地连成一条线。横城堡修有暗门一道,与长城外边的游牧民族有通市往来,每月三次,每十日交易一次。交易物朝廷有明文规定,硝磺、钢铁、军器、白米、白面、豌豆禁止出口售卖,能出售的主要是布匹、粗粮,进来的主要是羊只、毛毡、皮张等。明清以来横城都承载着这种功能。明代的旧市场在长城以北30里处,清代的市场可能近在横城暗门之外。
由于横城的重要位置,明代巡抚杨时宁将原土筑城“甃以砖石”,更为坚固气派。清代,清政府与蒙古上层结成政治联姻,来自于蒙古高原的军事威胁消除了,横城的军事防御价值已逐渐淡出,通道渡口功能逐渐凸显。康熙亲征噶尔丹前往宁夏,即沿长城内侧这个大通道直抵黄河边上的横城。康熙不但驻跸横城,而且在这里祭祀黄河。黄河被尊为“四渎之宗”“百泉之首”,属国家祭祀之列。帝王在横城祭祀黄河,这是否是宁夏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尚需深入挖掘。
清乾隆六年(1741),橫城重修,城高三丈,墙基厚二丈五尺,顶宽一丈五尺,城门一道,门楼一座。乾隆二十五年(1760),黄河水泛涨,城墙初冲塌,灵州知州西岷峨呈文修筑获准。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动工,来年三月工竣,耗三千三百三十五两。新横城修筑好之后,驻守都司一级的军官。
10年前,我们考察横城堡时,紧靠黄河的西北两面城墙和城墙南面的瓮城还在,距离黄河十余米之遥,黄河水擦城墙下的路基而过,残留的城墙高约丈余,砖门洞上的城砖斑驳苍老。城里似乎只有一家住户,显得很清冷,只有主人小狗的狂吠之声不时打破古堡的沉寂。即使如此残破,但古城的格局还在,它与黄河相伴的险要奇特之处还能感觉得出来。而十余年后的今天,残留的古城墙也已荡然无存。
黄河依旧,城堡没了,曾经发生在古城里的历史没有了承载物,只留在了文字里。其实,文字里的横城堡,与黄河边上存在过数百年的横城,视角上是无法对等的。横城堡,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它原本是属于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