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信息技术课程优势,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2017-04-10 21:17戴蕾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优势计算机有效性

戴蕾雪

摘要:计算机,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课程,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将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的强大工具。因此,奠定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变得至关重要。而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是提高国民信息修养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要阐述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巨大优势,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优势;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19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網络、校园网和互联网(Internet)等。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本身的优势,对教育教学将产生极大的效用:

一、计算机的交互性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教学媒体所没有的。它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非常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并且能够做到立即反馈。这样的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巧妙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二、计算机的多样性

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是在一定的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之下产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不仅能够提供这样的刺激,而且它所提供的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强得多。

三、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

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照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都由读者的意愿来决定。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所以,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管理信息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结构组织管理信息相比较,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例如: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计算机的网络特性

信息资源要有较强的可选择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主动求知的需要;满足教师因材施教的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支持教师经验的互动交流,支持教学系统内部已有和不断产生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网上教研活动以及活动结果的资源化,因而更好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而从受教者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的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精神,并有效地促进协作式学习。而网络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的发现式学习。众所周知,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计算机的网络特性还有利于实现开放性教学,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那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正常看待计算机所提供的强大功能,发挥优势,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以上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以及三年来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一些实践,以下谈谈笔者对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巨大优势,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粗浅看法。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学科特性,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然而对于学习信息技术原理等比较理论的课程,就兴趣缺乏了。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因此,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欲,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掌握知识技能。

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几者之间进行,学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比较单一和迟缓。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主动讲解,学生基本不问的单方面“灌输”;而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因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多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众多的不同,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看,具有十分鲜明的学生与计算机及学生间的“交互式”特点。

结合计算机交互性、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各种课件作为与学生进行交互的窗口,利用课件中的动画、图片、文字、声音等加强对学生的感观刺激,从而提高学生(上接第19页)课堂上获取信息的数量,这比单一的让学生听教师抽象地讲解要形象直观得多。比如在“认识鼠标”一课中,可以先以一小段“小老鼠”的动画,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好奇:这节课和老鼠有什么关系呀?从而又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知欲。而在观看完动画,引入“鼠标”之后,还在学生的意识中搭建起一座“知识桥梁”,学生不需要刻板地记忆,只是通过简单的图文声就已自然地吸收了课堂知识,达到了课堂效果。

结合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可以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我们可以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有机的整体。例如,教学目标中有知识、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又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如果是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这样三种互相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既不便于教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与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一体化电子教材不可同日而语。

结合计算机的网络特性有利于支持个性化教学。传统CAI只是强调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的解决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

参考文献:

[1] 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李 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 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 325000)

猜你喜欢
优势计算机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画与话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