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如何实现村两委(村支部、村委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农民合作社的经营优势、供销社的服务优势三者有机结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促进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村居、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两个”延伸。山东省滕州市供销社结合大田作物托管、社村共建工作,先行先试,在滕州市西岗镇东王庄创新开展“股份式”土地托管,推行“保底+二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农业职业管理人”聘任制度,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获得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充分认可。截至目前,托管土地达1050亩,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余万元,为农民增收236万元。
找准切入点
滕州市西岗镇2006年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流转试点,建立了全国首家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目前全镇68.3%的耕地面积进行了流转,面积达4.1萬亩,22个村实现了整建制流转。东王庄从2009年开始试点先期流转土地200亩,以每亩900元的价格承包给滕州市界河镇农民经营,结果未到一年出现了“跑路”现象,农民的土地承包金只能由村两委先行垫付,而且农民不愿意收回土地,流转土地只好由村集体接管,经过两年的试验种植,村集体几乎没有盈利。
分析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利益不连心造成的:一是投入大,种植管护都需要找人;二是效率低,由于按天付工钱,农户在打工过程中态度懒散;三是效果差,农民在打工时不当成自己的事干,除草不彻底,打药不认真,影响收成。同时,由于村两委综合实力差,出现了“三难”:一是价格难优,种子、农资等投入品大都是从私人手里拿货,经过厂家、代理商、零售商等层层扒皮,层层加价,到收后价格偏高;二是质量难保,从私人处购买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商品,进货渠道不明确,进货手续不完善,商品质量不能保证;三是技术难推广,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新技术难引进难推广。
2010年,滕州市供销社开始摸索大田作物生产托管服务,打算从农资经营环节先行渗透。供销社在农资经营上有着独特优势,上下游资源多,农资网点多,商品质优价廉,而且对种植大户还开展农资直供,价格优势很明显。当了解到东王庄的实际情况后,供销社及时与村两委进行了对接,经过两次接触,双方一拍即合,以供销社下属企业丰谷农资公司领办的舜耕粮食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承包村里的200亩流转土地做先期试验,到了2013年,借推动村社共建之机,托管工作得到全面推广。
密切利益链
解决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一是利益问题,各方的利益如何分配,如何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如何把各方优势发挥出来,解决好“三难”问题,实现土地规模效益。村两委通过上门走访,与种植大户座谈交流,多次召开村两委、农户、合作社三方代表大会开展讨论研究,经过多次反复论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实行“保底+二次分红”分配机制和聘任农民职业管理人参与管理,合作社、村两委、农户、农民职业管理人分别按照40%、20%、20%、20%的比例承担盈亏,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健全了运营监管机制,由3名供销社代表和2名村两委成员代表组成了理事会,1名供销社财务人员和1名村会计组成了监事会,聘请了4名农民职业管理人划片对土地进行管理。
这种操作模式更易于老百姓接受:一是村两委成员都是本村人,知根知底更能赢得信任;供销社是国企长期跟农民打交道,在东王庄又开设了丰谷农资经营连锁网点,土地由双方相互托底值得信任,收益能得到保障。二是滕州地理条件优越,常年风调雨顺,极少出现自然灾害,村里水利、电力设施配套成熟,粮食产量能达到保证。三是有底线可防守,村集体和供销社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不会像私人一样出现点问题就“跑路”。
发挥优势
农民合作社:一是可以发挥规模化优势,小麦玉米粮食作物亩均综合效益提高420元左右,其中:减少生产投入120元,增加收入300元左右。小麦、玉米种子统一采购后每亩能降低20元;统一施肥,每亩地需要260元,降低40元;统防统治打药每亩降低20元;统一耕种每亩降低20元;农机收获每亩降低20元。二是发挥专业化优势。开展精准施肥用药工程,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聘请农业专业人才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可以推广免耕播种、种肥同播等新型农业技术;引进推广新型良种,销售时每斤能高出市场价1角;同时还可以提供粮食烘干仓储晾晒等服务。三是增加了土地有效耕作面积。土地整合后,通过消除沟渠、梗拢等方式,1050亩增加了61亩耕作面积,达到1111亩,且每亩小麦能多种3陇,玉米能多种1陇,增加了产量。农户种植时,小麦、玉米亩均单产分别为1000斤、1300斤,实行托管规模种植后,小麦亩均单产为1100-1200斤,玉米亩均单产为1500-1600斤。
村集体:一是水利、电力设施作用发挥较大,规模种植后统一浇水作业灌溉,避免了一家一户单次频繁操作启动的麻烦,减少了设备磨损,降低了维护费,延长了设备设施使用寿命,还可以参与入股进行分红。二是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整合后,更加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病虫害统治统防等统一操作管理,有利于“三夏”“三秋”安全生产和防汛防火等工作开展。三是可以先干活后付钱,在农忙时,可以组织农民先为合作社打工,待农忙结束后统一支付工钱,避免了原来干一天结一天的麻烦。
农民职业管理人:由于4人划片经营管理,有了比较,工作责任心、敬业心更强,发挥了其自身种植技术的一技之长,解决了自有大型农机设备长期找活干的难题。
收效明显
一是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既解决了粮食生产问题,又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也可以选择外出打工赚钱,多种方式增加了家庭收入,幸福感更强。以前农民自种的160亩粮田,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收入不足900元,还白搭上功夫钱。参与土地托管后,除每亩得到900-1000元的保底分红外,最近连续三年,每亩得到60元的额外分红,平时还能出外打工赚钱。2015年10月,村里217户农民把土地全部进行了托管。土地全部托管后,新增外出打工人员206人,增加收入200余万元。
二是村集体收入增加,增强了村组织“造血”功能,班子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得以增强,威信逐步提高,在决策中有了更多话语权,巩固增强了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信任。土地整合后,增加的61亩土地耕作面积,保底收益全部列入村集体收入,一年可获得6.1万元,通过二次分红,又可获得6万元,每年能增加收入12万余元,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组织能力和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得到了镇政府的信任,获得镇政府扶持400万元用于东王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达到了新型农村社区的标准,东王庄即将更名为东王庄社区。
三是农业職业管理人收入增加。从事为农服务的信心更加坚定,责任心更强,接触到更多的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增强了服务“三农”的本领。仅参与二次分红一项就可获得6万元的收入,每人平均1.5万元。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避免了长期外出打工顾不上家引起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
四是合作社收入增加,对社员的吸引力更强,形象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舜耕粮蔬合作社通过在东王庄开展土地托管每年可获得13万元的收入,被山东省供销社评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承担了系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安置20户贫困户就业,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各方评价
农户、村两委、农业职业管理人、合作社负责人、党委政府等都对这种股份式土地托管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农户评价说:作为一名老百姓,常年跟地打交道,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有感情了,刚开始流转确实很割舍不下,不过年龄大了种地也力不从心了,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地托管出去,这么一看,这条路还走对了,现在不光不用操心地,有保本的收入,而且还能打个小零工,减轻些孩子的负担。
村两委负责人单新民说:这两年,村里用增加的收入,修建了村史馆、铺了水泥路、搞了绿化、安装了路灯,解决了农民关心的难题,村民对我们的信任度高了很多,慈善一日捐、收党费、卫生费等,集中一两天就能解决,以前挨家挨户去收,还不一定拖多久才能收齐,现在干群关系比以前好太多了。
农民职业管理人说:从小对土地就有感情,到城市里打工离家远不适应,这次被合作社聘为田间管理人,管理着土地,有分红可以拿,有工资可以挣,有喜欢的事业可以干,特别有成就感,真正感受到农民也成了一份体面的职业。
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说:开展土地托管后,合作社有了收益,能给社员分红,对社员的吸引力更强了,刚开始仅有50多户社员,现在社员达到了150多户。还更加有利于机械作业,减少了农户重复购买机械的开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和禁止使用高度农药,保护了环境,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镇党委、镇政府说:通过东王庄开展土地股份式托管这一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不去,基层政权号召力不强的问题,还带动农民增加了收入,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为政府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子,下一步将逐步在全镇22个整建制土地流转村进行复制推广。
几点体会
一是合作社自身要硬,规范运作。开展土地托管的合作社自身必须要实体运作,有人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要做好前期调研,算清算透帐,选好合伙人,真合作、真联合,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共建村两委实力要强,实现强强联合。在刚开始选择共建合作村的时候,首要考虑到村两委班子的组织能力,只有优秀的村两委班子才能把单家单户的农民组织起来,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形式把土地整合起来,开展股份式土地托管服务。待做出一定成效时,通过农民群众间的口口相传扩大影响,也可以考虑与一些村两委班子相对薄弱、村集体经济空壳的村开展联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村集体增收。
三是利益是关键,联利才能连心。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一味地行政干预,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只有真正让各方获利,才是长久合作的前提,才能让农民真正把打工当成自己的事业干,干出成效。
四是管理要规范,以成效去复制推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由村民选举值得信赖的人参与生产经营的监督和管理;合作社对入股的社员要单独建立台账;在利益分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做到公开公平,账目清晰。用规范的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样才便于复制推广到更多的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