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映射了什么?

2017-04-10 09:17刘采萍
杂文选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活费才华吃货

刘采萍

又到一年开学季,一项名为“大学生消费理财观”的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一千二百一十二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至于这些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地方——男生最多选择的是“社交和娱乐”;女生最多选择包括零食、饮料、营养品在内的“其他食品”;除了“爱吃”,女大学生还“爱美”,选择将形象消费(包括鞋服、首饰、化妆品等)支出作为主要生活费开销的,也超过了60%。

大学生消费理财观,是非常热闹的话题。批评的人说,现在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消费追求时尚奢华,一味“啃老”!学生群体则反驳:生活内容比过去丰富得多,一个月一千多元的生活费并不过分,赶上有特别需要,不够花也很正常。

其实,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个人的消费观念也千差万别,一个月一千二百一十二元生活费到底是多是少,不好一概而论。但是,这一贬一駁之间的观念差距,却很值得我们玩味。

从节俭之人的角度来看,生活费无非吃穿和基本日用,保证身体健康安心学习就够了,不必“过度消费”。而大学生开销较大的“社交和娱乐”、“其他食品”以及“形象消费”等,似乎都不是生活基本需要,他们为什么热衷在这些方面花钱呢?

除了“享受”,根据社会的要求打造自我,也许是更深层原因。

拿“男生爱社交”来分析:很多大学生未必喜欢请客吃饭,但是,一种普遍的观念是,男生以后要在社会上吃得开、发展得好,必须培养大方潇洒、广交朋友的派头。

大家也许还记得今年1月15日,二十六岁的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史国平因为在师生聚餐中喝了太多酒而不幸离世。一位品学兼优的硕士研究生,平时不喝白酒,但他的老师说“要喝好,要喝多”,他和他的同学也认同“在那种场合、关系和氛围下,少喝不了”……

这件事最后可能只会被当做一个意外,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不会触及并改变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除学业之外,还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为“进入社会”提前培养各种“才华”。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个高质量人才进入社会所必需的吗?

再说说女生。女生对形象消费的投入甚至是攀比心理,与男生在社交消费上的情况相似。前不久,《哈利·波特》女星艾玛·沃特森在联合国为促进性别平等而发表的演讲走红网络,这位“明明可以靠脸”的女演员,以卓越的才华、个性和公益贡献成为新女性代表人物。但是在我们的视野里,还有那么多媒体在追逐如“艺考生大腿与妆容”这样的新闻。整个社会似乎也默认,女生的容貌外形,都与她的素质和能力相关。

在零食这个问题上,社会风气对校园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现在,所谓“吃货文化”是不是太浓了一点?一个人如果不自称一句“吃货”,好像就缺了些情趣,少了点作为中华文明承继者的文化优越感。然而,一个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社会,太多人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吃、比拼吃和炫耀吃,怎么看都是挺奇怪的一件事吧。

想一想,在不知道校园扫地僧头上的种种光环之前,我们是否看得起他们的布鞋和沉静?只有专注与进取能够获得世界的喝彩,也能够助力于自我未来,校园里的大学生也才能够相信:这个世界是看重人品才华胜于看重华服美食和交际手腕的!

猜你喜欢
生活费才华吃货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发愁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实话
有一种病叫“吃货症”
“吃货”的奖赏
“吃货”的奖赏
吃货笑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