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
众所周知,北大最好的时代,就是蔡元培时代,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可谓群贤毕至,集中了当时中国知识界一流的专家学者二三百之众,之所以能汇集这么多精英,是和蔡元培爱才惜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分不开的。
蔡元培主政北大初期,北京医专的校长汤尔和向蔡元培推荐了陈独秀,蔡元培对陈独秀早就有所了解,看过他主编的《新青年》,便决定聘请陈独秀当北大的文科学长,恰好陈独秀当时正在北京为东亚图书馆筹集资金,住在前门外的中西旅馆,蔡元培就亲自前去拜会。陈独秀的习惯是晚睡晚起,有时蔡元培去得早了,陈独秀还没起来,茶房想要叫醒他,蔡元培便连忙阻止,而是拿个凳子坐在门口等候,颇似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访孔明。陈独秀醒来后深为感动,但他对到北大工作还有所顾虑,怕影响了办《新青年》。蔡元培一听,连忙说:“你可以把《新青年》带到北大去办啊!”陈独秀听后便爽快地答应下来,到北大出任文科学长,后来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之时,胡适尚在美国纽约,蔡元培欣赏胡适的才华,拟请他来北大任教,他知道陈独秀与胡适交情很深,而且陈独秀又是文科学长,就委托陈独秀约请胡适。陈独秀给胡适写了封信,信中说:“孑民先生盼足下早日回国,即不愿任学长,校中有哲学、文学教授,俱乏上选,足下来此,亦可担任。”当年的胡适可不是后来那个名震中外的大学者,那时他才二十七岁,还没有太大名气,但蔡元培如此看中他,让他深为感动,收到信后不久就从纽约回到北京,蔡元培亲自在六味斋为他设宴接风,胡适便成了北大一名年轻教授,后来又被推选为教务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伟人。胡适一直很感激蔡元培的提携,他曾多次表示:当年如果没有蔡先生的着意挈提,我的一生可能就在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的生涯中度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正是由于蔡元培的礼贤下士、广纳奇才,“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并包主义”,才吸引了大批学界名流,一时间北大人才济济,如夜空中的群星相互辉映,使北大迎来了群星灿烂的蔡元培时代,在北大百余年校史中写下了光彩的一页,也成就了中國教育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佳话。
【原载《文汇报》】
插图 / 蔡元培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