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视觉趣味点

2017-04-10 03:26图文
照相机 2017年2期
关键词:影调中心点剪裁

图文|齐 欣

提炼视觉趣味点

图文|齐 欣

图1 新安江的早晨。在晨光、雾氤的江面,作业渔舟成为画面趣味点

趣味点概念

什么是趣味点?趣味点就是人们所要表现的视觉中心,简单的说就是画龙点睛。在摄影里,我们把想通过照片去表达的主题或主体,称为这张照片的“趣味中心”(或“趣味点”)。

趣味中心之所以重要,是当人们看一幅照片时,人的眼球需要一个位置进行“休息”,让视线停留在一些有趣的东西上面(图1)。如果没有这些中心点的话,人的目光会快速掠过而转移到下一幅。对于摄影来说,从平凡世界里提炼视觉趣味点,原则上可以使影像产生陌生感,达到画面既从现实中来、又与现实不同的效果,这是拍摄一幅优秀作品的要素之一。

不同的人对趣味中心点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趣味中心点是样很主观的东西,可以是物、是山、是水、是云、是树,也可以是人、是动物,甚至可以是一朵花、一把草。

趣味“点”的大小

需要明确的是,之所以被称之为趣味点,强调的是“点”,而不是“面”。如果主体太大了,就不能称之为点了,这样整幅图像便没有了趣味点构图的特点(图2)。同样,趣味“点”也不能太小,太小则不突出,不易被发现,甚至被淹没;即使被发现,给人的感觉也很平淡(图3)。

图2 主体人物充满了画面,不能成为趣味点

图3 太平湖上一叶舟。主体过小,导致趣味点不突出

趣味点表现手法

那么,建立和提升趣味中心点,都有哪些表现手法和技巧呢?

主体的安排画面中对主体的摆放,需要根据画面中所出现的元素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视觉思维习惯,让主体自然形成其在画面的主导地位。画面上的主导地位就是主体趣味点适宜放置的位置,按照构图法则画面上共有4个重要点。

图4 “九宫格”构图方法。4个交叉点是画面重要位置,符合心理需求能成为趣味点

图6 《渡口》聚泊的小舟是表现主体,但趣味点却是夕阳倒影

图5 《润雨无声》主体被安排在画面下部偏右,黄金分割点附近

这里要涉及我国绘画中很早就有的“九宫格”概念——试验证明,人看画面的中心时间长了会产生视觉疲劳。如果把画面当作一个有边框的面积,把上下左右4个边都分成三等分,然后再用直线把这些对应的点连起来,画面中就构成一个“井字”,画面面积被分成九等分,俗称“九宫格”,井字的4个交叉点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自然是趣味中心点(图4)。

图7 《雾暮公盂》以蓝天、暖云为背景,利用明暗、冷暖差别,让飞燕成为趣味点,画面因此生动起来(齐备 摄)

把主体安排在黄金分割点或者附近,是最常用的方法,符合人的视觉心理。主体置于这范围不仅突出,而且协调、灵活,不像几何中心那样缺乏变化(图5)。

图8 《昨夜又东风》静态明月及建筑物、灯光,与风拂的树枝和飘云形成动静对比,皓月是趣味点

图9 《山村夕照》竹山被阳光照耀的部分构成了明亮的框架,把小村落包围起来,让其成为趣味中心

在趣味点构图中,有的趣味点本身就是画面的主体。但并不是所有的趣味点都是画面的主体,有的只是作为点缀,成为画面上的陪衬,以增加意境(图6)。

与背景分离与背景分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运用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影调差异、颜色差异以及轮廓差异等手段,使主体与背景产生差异,将要表达的主体趣味中心在画面中突显出来,达到强调趣味中心的作用(图7)。

形态差异形态差异是指元素形状和轮廓的大与小、高与矮、粗与细、方与圆等不同;或者是人物的男与女、老与少等性质上的差异;也可以是画面中各元素的动与静、新与旧、质体表面的光滑与粗糙等状态的差异。通过画面中的类比,将要表达的主体衬托出来,从而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点(图8)。

借助框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画面中有形状或轮廓的框架出现,在框架内的被摄主体就很容易把观者的视线引入,从而成为画面上的趣味点(图9)。将主体影像包围起来,形成一种框架可营造神秘气氛,就好像一个人从藏匿处偷偷窥视某个地方。框架式构图能增加画面的纵向对比和装饰效果,有助于将主体影像与风景融为一体,赋予画面更大的视觉冲击。

图10 《仲春之月》为了突出桃枝和民居,原矩形画面被裁成方幅而显得简洁,同时趣味点也得以强化

图11 《丰雨季》利用线条引导观者视线,让目光汇聚到主体焦点上

要牢记兼顾前景与主体之间的平衡,不能让框架太过突兀。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主体影像可能太小,而前景又很大,应向后退并使用中长焦镜头,通过改变透视比例,使主体影像自然增大。

图12 《烟雨江南》风拂的枝条起到暗示引导作用,两位雨中行者虽然占位不大,却较为醒目

图13 《晨光融融》虽然两只鸊鷉很小,但处于前景,加之水波引导而显得醒目

画面剪裁由于时间、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一些突然出现、意外的场景,会来不及认真构图,因而难以得到满意的画面。这样,只能在拍摄完毕后在原图基础上将多余的元素去除掉,最后得到一个新的趣味中心(图10)。简约的构图可以排除与画面无关的元素,有利于引导观者视线。

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一个错误:明知道趣味中心的重要,但在构图时却舍不得放弃许多无用的元素,结果众多内容纳入一个画面,造成观者的视觉游离,从而使趣味中心的“趣味”下降。这时借助剪裁手段来提升画面的趣味点,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有人说“绘画是加法艺术,摄影是减法艺术”,而对画面的剪裁恰恰是发挥摄影“减法艺术”的一种手段,可谓二次构图。

关于剪裁,一定要认识到剪裁毕竟是截取部分画面,是被动的、有减无增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剪裁只是后期的事,在照片的前期拍摄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讲究画面构图,尽可能一次性拍摄成功,后期剪裁只能作为对前期拍摄不足的一种补充或补救手段。对剪裁原图的要求是,拍摄时相机拍摄设置的像素应该较大,镜头成像也要好,画面还应留有一定的裁切余地。

线条引导线条的引导,分为无形线条引导和有形线条引导2种。有形线条,不言而喻具有明显的指向作用,能很顺利地引导视线(图11)。只是引导线条不能太多、太杂,否则会令人感到混乱。无形线条的引导,则通过眼睛的视线、手的指向,以及特殊符号的暗示等,来引导出画面的趣味中心点,这也是强调趣味中心点的一个重要手法(图12)。

元素对比通常情况下,同等条件的视觉元素在画面中出现时,占较大面积的元素容易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然而并非尺寸小的元素不能成为趣味点,但要想成为画面的趣味点,必须要有其它附带条件才有可能吸引观者的注意力。比如:小的元素在画面的摆放和焦点上被有意安排;画面中有明显的线条指示、符号暗示指向小的元素;再就是影调的作用使得小元素被明显地突出而分离出来(图13)。

图14 《呼唤》两只幼雏为画面焦点,同时兼顾景深以控制环境的虚实

图15 《日夕炊烟起》影调对比体现在明亮炊烟与深色环境的亮度差异,炊烟为视觉亮点

图16 《山乡最美的时季》一排摄影人成为画面上的趣味点

焦点的选择当各视觉元素以清晰和模糊影像同时出现于画面时,清晰的元素容易吸引观者目光,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而模糊的元素只能作为画面的背景或陪衬。选择焦点并不仅仅为了求得画面影像的清晰,有意识地选择趣味中心视觉元素作为画面的焦点,是建立画面趣味中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焦点不仅是图片中最实的区域,往往也是画面的重点所在(图14)。

所谓选择焦点,就是将主体以外的景物置于成像的清晰范围以外,即景深以外。景深的大小,通常由光圈、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等决定。在选择焦点时应知道,开大光圈是传统理论上获得浅景深的一种方法,但此方法往往会带来成像质量下降的负面效果。

影调反衬就是利用影调对比。影调对比是画面中高光区域与低光区域共存时,所产生的对比。可以利用影调在视觉上的差异效应来确定画面的趣味中心处,通常画面中大面积的明亮(或深暗)影调,容易反衬小面积的明亮(或深暗)影调,也就是说让大面积的影调成为背景,小面积影调成为趣味中心点(图15)。

制造趣味点我们常常会寻找到一些很大气的风光景物,尽管颇为漂亮,但因缺少真正的趣味中心而感到遗憾。实在没有趣味点,怎么办呢?那就让自己或朋友来做趣味点。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很有趣的,因为你会发现由于他们的出现,画面立即变得生动起来(图16)。

对于摄影新手来说,当你面对好的景物,却发现身边缺少趣味中心点时,应该人为安排,用更好的手法把这些中心点带入画面,且更加突出。

猜你喜欢
影调中心点剪裁
一种基于标准差的K-medoids聚类算法
Scratch 3.9更新了什么?
如何设置造型中心点?
用直方图控制画面影调
浑然一体有玄奥——写人作文之人事“剪裁”与“拼接”
一图/黑白影像
归来
寻找视觉中心点
漫谈摄影造型十二字法——调(影调)
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