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王卫国
关于航天总体院数据中心建设的思考
◎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王卫国
航天总体院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院属各单位在各业务领域建设了各类信息系统,有力地支撑了现有业务模式下的应用需求,积累了一定的业务数据存量,为数据统筹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航天总体院持续将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推进,面向各类业务的统计查询需求以及上级单位报送要求建成了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数据分为军用产业、经济运行2个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航天总体院面向主题的数据集市。但是由于缺少面向全局的数据仓库,往往根据指标数据需求来直接抽取或填报数据,形成多个“水管”并行的数据仓库——每增加一个指标,就需要增加一根“水管”。
航天总体院的主要产品是型号武器系统,主要业务围绕型号武器系统的预研、研制、生产、试验、交付和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项目进行;承担的产品对象具有型号多、产品结构复杂、研制生产周期长、生产批量小、工程变更频繁、质量要求极高等特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难度大;从业务流程和数据的角度看,具有流程(包括流程中的环节)和数据种类繁多,而每项流程和活动的发生频次较少的特点。
由于型号武器系统特有的系统复杂性、技术和管理难度高等,航天总体院型号武器系统相关的主体工作基本在内部闭环完成。另外,随着型号交付周期压力的加大以及系统集成复杂性的提高,院属单位之间的上下游协同需求越来越迫切,跨单位的集成产品开发模式成为发展必然。由于缺少按端到端价值链重构的流程一体化组织结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孤岛现象,各法人单位在管理上又相对自成体系,导致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建设从局部需求出发,缺少在企业整体层面的统筹。
国外企业管理水平高,业务标准化程度高,企业组织结构、制度和流程与企业战略息息相关,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匹配业务需求,信息化发展阶段主要取决于信息化自身的建设进程。国内部分企业管理较现代管理仍有较大差距,其管理粗放、特例多,业务自身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而信息化既要匹配业务需求又要牵引业务发展,因此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就要随着业务建设不断迭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务建设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水平。航天总体院受限于自身行业和产品的特点,与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有较多差异,存在不少航天总体院独有的特色管理方式。
这些原因决定了航天总体院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不能照搬国内外先进企业或其它行业的建设模式,而是要在某种程度上形成适应航天总体院自身发展特点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信息化既要匹配业务需要又要牵引业务发展,要在业务模式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建设,形成一种随着业务模式变革而螺旋式上升的建设模式。
数据建设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航天总体院数据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业务建设。当前航天总体院信息化整体仍未发展到诺兰模型的数据管理阶段,在局部上不同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处于诺兰模型的不同阶段。航天总体院有2个层面的数据建设:一是面向业务实际使用的操作型数据(OLTP,联机事务处理型);二是面向企业战略的分析性数据(OLAP,联机分析处理型)。当前的建设重点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企业级数据仓库模型的系统性构造;二是基于业务过程的原始数据仓库(或称操作性数据存储、贴源模型层)建设;三是数据标准化建设。
1.持续建设与优化面向企业全局的主题数据仓库模型
实质上,主题数据仓库建设是企业全局业务模型的建模过程,需要在反复迭代的基础上进行持续优化。理想的信息化建设过程首先应该建设联机事务处理类的业务系统,使业务处理过程在线上联机处理,积累大量过程数据,进而发展到联机分析处理类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由于航天总体院自身信息化建设特点,在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和决策分析等方面都需要存在一定的系统存量,这就要求航天总体院在建立完善的能够全面覆盖业务的事务处理类系统的同时开展决策分析类系统建设。在决策分析类系统方面,要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开展面向企业整体的全局业务模型顶层设计,继而建立指标体系。
目前,航天总体院数据指标的建设是上级单位、院领导和业务部门从各个维度度量航天总体院业务的指标,实质上指标分解的过程就是航天总体院业务模型分析维度的分解过程,基础业务数据就是这些维度。目前主题数据库的建设,往往根据上级单位和领导的直接需求而来,由于大量业务在线下执行,线上数据不能有效覆盖各类业务,在业务数据主题的构成上存在漏洞。
要建设适合航天总体院的数据仓库模型,需要对标同行业管理水平领先的企业,结合航天总体院发展战略,形成尽可能全面的数据指标模型。该指标模型应能够随着企业战略的发展而适当性地调整。在根据数据统计分析需求构建数据仓库的过程中,不断扩展优化已有数据模型。当收到用户的报表需求后,建立报表数据模型时应考虑报表的未来扩展需求。
2.原始数据仓库建设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航天总体院普遍存在不同时期建设的信息化“河流”或“湖泊”。当前需要将原始数据集中存储水库,并打通由河流、湖泊到水库的渠道。对建设或未来建设的系统提出原始业务数据向原始数据仓库归集的要求,并在系统或新增模块上线后,将新产生的业务数据提交到原始数据仓库。
如果没有良好的业务系统为原始数据提供支撑,主题数据仓库模型设计的即使再科学,也无法有效地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因此,航天总体院在持续优化主题数据仓库的同时,还要利用面向全局的主题数据分析要求反过来牵引各领域业务应用的建设或完善升级,要把核心型号产品的实现过程、项目管理过程搬到线上。
3.数据标准化建设
数据标准化建设过程实质上是业务过程规范化和各单位业务对齐的过程。对原有分散在各个系统、各业务领域的数据制定标准,统一数据的命名、定义、字符类型、长度等基础规范,并对数据的维护管理过程进行规范化。航天总体院数据标准化当前的工作重点在于明确治理结构。
根据数据对应的业务职责明确数据编码和管理主责部门。对于有不同子类的数据,根据业务子类由不同部门负责的,应由各责任部门协商统筹管理。同时,应在各单位设立数据归口管理部门,对于部门之间数据职责存在分歧的,由数据归口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对于数据的管理流程,应由负责该类业务发起的部门发起数据的新增流程,数据的各个属性分别由不同职责部门负责维护。该流程的梳理和固化应由数据主管协调各部门、各下属单位。数据的维护过程可能涉及到不同业务领域系统数据的集成工作,应由信息技术部门配合数据管理部门进行系统集成工作。
一是落实信息化管理部门管理改革职能。信息化建设必然是融合了业务建设的整体体系,在航天总体院当前发展阶段尤为如此。航天总体院信息化管理部门必须具备管理改革、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调整、流程优化、数据治理等职能。如果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能仅限于信息化甚至信息系统建设,则信息化建设必然如同隔靴搔痒,事倍功半。
二是加大已有应用系统的维护投入。一般来说,软件系统上线后每年的维护费用大约为项目建设费用的10%~20%。由于航天总体院自身发展特点,业务模式仍处于持续优化变革时期,而应用系统实质上基于业务模型的数据和流程,所以随着业务不断调整、不断有新的流程上线需求、优化变更需求出现,数据不断规范化,应用系统需要随着业务不断优化完善。因此,在加大应用系统建设投入的同时,更应加大已有系统的维护投入,使得系统能够适应业务的发展要求,同时保护IT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