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是根本,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教育和理念,只有打牢安全之基,孩子们才能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许多事故的发生是源于没有及时发现,幼儿园作为安全的主阵地,首先是发现问题,找出安全隐患,把隐患当事故来处理,推行“发现问题就是成绩”和“发现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安全管理理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对幼儿园中的人、环境等因素进行全方位地分析,超前预防,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地削减隐患,并建立幼儿园安全预案,对各大区域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未雨绸缪,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相比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楼道安全与户外活动安全,区域活动的安全是教师容易忽略的内容,因此,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我结合自身经验,择取建构区、美工区与科学区中的鲜活实例分析对“隐患当事故处理”的理解与运用。
新学期开始了,热心的家长们又为科学区带来了品种多样的绿色植物与盆栽,整齐地排列在窗户边为活动室带来了勃勃生机,为这些花草浇水成了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午睡起床后,整理完毕的程培煜与张浩峻小朋友各自拿着水杯认真地浇灌着这些植物。随后两人因为哪盆花更漂亮而争执起来,性格急躁的培煜着急地推了一把浩峻,浩峻没有防备,手顺势托到了花盆上,陶瓷花盆“咣当”一声摔在地上,散了一地的泥土、花卉与陶瓷碎片。所幸是在冬天,孩子们鞋袜穿得都较厚,花盆也没有砸到脚上。
纵观区域材料投放,除了众多从教育理念角度出发的理论需要坚持以外,安全性原则应该列为投放材料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则。在靓丽结实的陶瓷花盆的对比下,塑料花盆在外观与耐用性方面相对较差,而从材料投放与环境创设的安全性方面考虑,科学区的植物角应在兼顾美观的同时将安全放在首位,创设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闸门。
随后,我对班级内花盆等潜在危险物品进行排查整改,通过替换、丢弃等方式,扼杀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源头。
大三班建构区的孩子们在匆匆收拾活动材料准备结束区域活动。面对还未完工的拼插“警察局”,刘华硕小朋友决定不拆卸作品,留着下次区域活动时继续完成。这时意外出现了,忙于归位的华硕,没有注意到未完工的“警察局”有一块积木摇摇欲坠,最后掉到了坐到旁边整理材料的另一位孩子头上。所幸,这块积木比较轻薄,而且距离较近,没有发生大的伤害。
建构区属于幼儿园各年龄段都设有的区域,其间投放的材料多以厚重的实木材料为主。小班建构区的活动开展重点主要是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如轻拿轻放、物品归位等;而大班建构区的活动重点则集中在幼儿创意激发、构建技法的运用,对其活动安全的重视度有所下调和轻视。由上述案例反映的区域意外事故不容小觑,因此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幼儿园安全工作开展迫在眉睫的事情。
针对这一事件,我及时利用餐前活动时间进行了一次“区域隐患我当心”的谈话活动,请上午发生意外的两位幼儿讲述当时的情况,随后就区域活动中的安全习惯请幼儿进行讨论,将建构区中潜在的可能导致危险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美工区丰富的可操作性活动材料,往往吸引孩子们纷至踏来。在他们兴致勃勃地探索新投放的美工材料时,苗苗拿起了美工区的基本材料——棉棒摆弄了起来。不一会儿,苗苗拿着被折成两截的棉棒对我说:“小郭老师,我的手被扎了一下,好疼啊!”我急忙一看,苗苗的右手食指被折断的棉棒勾起了皮,幸好没有扎破出血。苗苗嘟囔着嘴委屈地说道:“我想做龟兔赛跑,用棉棒当小兔子的腿。”
幼儿的皮肤比较嫩薄,容易受到损伤,加之冬春季节气候干燥或者体质原因导致的皮肤缺水,更易使幼儿受到伤害。同时这名幼儿初次尝试折棉棒,由于着力点不恰当、操作未进行安全防护而导致手指受伤。幼儿的探索行为往往出乎我们成人的预料,因此教师投放材料时应从安全角度出发谨慎思考。区域活动中的基本材料,如棉棒、镜子等,除了选择优质材料外,也要从安全角度出发做必要引导,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捷径。
隐患当事故来处理,将危险防患于未然。作为幼儿安全的忠实守护者,我们幼儿园教师应始终保持清醒的预见意识与防范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与危机感,扭转传统观念,由“管结果”向“管过程”转变,由事故处理向隐患治理转变,避免“亡羊补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