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硕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州 350000)
基于“形态完整”理论下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的设计
吴 硕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州 350000)
“形态完整”强调事物自身的内部构建、整体与外部的协调,基于此,开展滨河地区的空间景观设计,需要做到空间整体结构完整、综合生态、开放共享、增强滨河景观区域整体意向。这样才能让滨河区既实现与城市意向共存目的,又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殊,实现景观、功能共享。
城市景观设计;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形态完整
滨河区是社会变迁的地点,是社会发展的反射滨河景观已成为城市滨河设计的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成为城市形象、居住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从房产经济的角度来看,临近滨河区房产的市价也往往更高[1]。“形态完整”是指事物结构、过程完整和相互关系完整,对于滨河区景观设计,“形态完整”是指滨河区景观设计中含有的内涵、功能等元素完整。本次研究试就基于“形态完整”理论下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的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河流是滨水城市的灵魂,碧绿的河流、优美的河岸、完整的生态系统,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氛围,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河流能够藏风聚气。国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城市滨河地区的保护,重视滨河区综合开发利用,将滨河地区原有的码头、工业区逐渐转变为功能区,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港口区在建计划”为代表。在我国大部分的城镇都是从滨河地区发发展而来,甚至不少城市形态按照河流的自然岸线延伸形成,成为城市中市民生活的中心。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河流所承担的功能被分散,也开始面临欧美的发达国家滨河地区综合开发问题,滨河地区开始成为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生态建设的重点。
2.1形态完整内涵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作为一种有机体,各种元素之间紧密关联,缺一不可,表现为“形态完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高度复杂性与组织性整体,生命有机体既复杂又有一点的秩序,从细胞核、细胞、器官、组织到个体、再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每个系统又有其自身调控的规律,各种结构相互作用、综合反馈,形成完整的有机体;②开放、主动的系统,生物有机体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系统,有机体与外界环境能够进行物质交换,生物体能够经进食、呼吸、排便、排汗等生物行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想要保持正常有序的状态,生命便必须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③自我调节作用,生态系统中一个成分发生变化,另一个成分便会发生变化,相互影响,自我繁殖、自我保护、自我调节,形成动态平衡;④自我遗传与进化是生物体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2.2形态完整理论指导下景观设计原则
基于形态完整内涵理论指导下的景观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2.1 空间整体结构完整
城市公共环境是城市的一部分,景观设计也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了城市的文化与内涵,景观设计需要避免孤立的设计理念,能够全面着眼于周围建筑、园林与生态环境。在进行滨河区景观要素的整合时,不仅需要重视河流的形态、两岸的景观,还需要与整个城市的规划发展来看,重视宏观、局部之间的整合,将城市结构、城市文脉、城市风貌等作为内涵与外延,将城市滨河区作为城市空间结构额延伸。规划者不能将各种要素作为孤立于整个滨河景观与城市空间的抽象构图,重视景观、历史、经济、文化生态的整体效益。
2.2.2 综合生态
空间生态学,需要从水体、岸边、陆地三个方面考虑,做到水、陆地、岸三者的综合治理。河流生态环境较陆地更复杂,水体质量是关键。在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水体质量的管理。通过大量的植被建设、水体生物保护,特别是湿地、湿生植被的恢复,有助于维持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根据季节与水位的不同,做阶梯式的堤岸,将江岸护坡撒谎能够种植耐淹植物,使不同季节都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对于建设上游为水库上游河流水位较稳定的滨河区域工作量这明显下降。在陆地上,可依据水系周围的网络结构,建立不同的群落带、斑块,将斑块联系在一起,以利于不同结构之间实现功能互补、物质与能量的互补,将水、陆、岸三者有意识的进行结构联系,将人工以及自然群落进行空间联系,创造一个连续的空间,以确保滨河生态环境新村良性循环[3]。
2.2.3 开放共享
滨河区域其特殊的空间特性使其必然能是处于开放状态,在滨河沿线有许多公共活动空间。应尽量少设计、布置那些私人的建筑与住宅。开放性还体现在对滨河区外的城市远近或背景的吸纳,空间要素的整合是基于开放共享为前提下实现的,利用建筑、园林小品、滨河堤岸等架筑体配合,将河岸空间作为公共场所。公共开放与居民共享并不冲突,两者相辅相成,需要让整个居民能够感受到景观特色,实现空间、景观的共享。
需注意的是,空间、景观的共享需要坚持指示可达性原则,许多滨河景观设计未能实现空间、景观的共享便是由于景观设计过程中,未能达到这一要求,表现在交通不顺畅、视野不开阔、景观指示不明确。新城市往往都是采用快速交通网络,以横纵向垂直网络为主,割裂了城市与滨河区的联系,步行者很难从城市地道滨河区,从滨河区一段到另一端也往往阻隔重重,破坏了滨河区景观的整体性,也不利于滨河区与城市的整合[4]。需注意的是,滨河区多为步行风光带,缺少足够的停车场,需要将交通景观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视野上的开阔是指滨河区内对岸金色或河流内的景观构筑物能够实现视野上的通透、明确,有较好易识性和认识度,而不是杂乱无章、缺少秩序。滨河区上的建筑标志或景点,需要让人们无论是区内还是背景建筑物内都能够明确的识别,让人们从心理上将水域空间与陆地空间作为一个整体[5]。
2.2.4 增强滨河景观区域整体意向
城市意象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特色,经长期的历史沉淀,即使是城市、街道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要素但这些要素可能会产生断裂。设计者需要找出这些碎片加以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空间形态。对于滨河区的景观设计也应重视意向的构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①营造连续、起伏的城市滨河区边界与界面,将城市滨海界面、天际轮廓线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层次分明、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城市界面和天际轮廓线;②提炼璀璨夺目城市滨河标志物、节点,如湘江的新地标——橘子洲毛泽东巨像;③构筑便捷、绿色、情趣的道路交通网络,特别重视桥梁的建设,让桥梁很成为滨河区景观的风景线,又实现人流车流的有效流动。
基于“形态完整”理论下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作,绝对不适闭门造车,设计者们需要深入考察,了解当前城市滨河区景观现状,需要了解未来景观周围的规划情况,拥有整体、系统理念,重视空间设计上的点、线、面结合,做到共景、共融,让滨河区域景观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能体现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实现区域内景观的协调一致。
[1]郑玉剑.探析城市滨河空间中的驳岸景观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07):69-70.
[2]赵梦思,付晨,祝遵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以双江县南勐河为例[J].生态经济,2015(05):191-195.
[3]周青林,何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探析——以丹凤县城一江两岸滨河绿地景观设计为例[J].绿色科技,2014(12):126-127.
[4]左春山,王有国.城市滨水区域的空间景观营造对策研究——以兰州市北滨河为例[J].现代园艺,2013(06):82-83.
[5]张丽.城市滨河带状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以上海三林老街滨河城市公园为例[J].中外建筑,2012(07):112-114.
TU7
B
1007-6344(2017)05-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