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向党,杨炳恒,王文志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青岛 266041)
舰面航空保障装备维修作业安全事故预防研究
樊向党,杨炳恒,王文志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青岛 266041)
舰面航空保障装备维修安全事故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有的甚至对日常训练、战备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分析影响装备维修安全的因素,提出维修安全与事故预防的对策。
舰面航空装备;维修安全;事故预防
10.16621/j.cnki.issn1001-0599.2017.10.09
航母舰面航空保障设备是保障舰载机在航母上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设备,是航母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舰面航空装备维修工作是为了保持这些装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或技术性能而进行的一项经常性的维修活动。维修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已成为严重制约和影响装备正常工作的重要问题,甚至对于部队战备、训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舰面航空装备维修作业安全与事故预防,对于减少装备维修差错、杜绝维修事故发生、减少装备及人员损失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据资料统计,维修活动中约80%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所以说,维修活动中舰员的安全意识、维修技能、维修习惯与工作作风等,都会影响到维修工作的安全性。
(1)舰员安全意识。舰员良好的安全意识对于规避维修作业中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维修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的。具有良好安全意识的舰员,在维修活动中,大都能够严格遵守维修工作规程,具有较强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意识,科学维修和安全维修,绝不盲目蛮干。而安全意识较差的舰员,维修工作中不注重操作规程,有的甚至拆装维修设备前不切断电源,带电拆装,造成严重的事故隐患。有的在维修工作中不注意选用合适工具,操作中使用蛮力,造成设备固定螺丝滑丝、机件损坏等,这些都给维修工作以及装备安全使用带来隐患。
(2)舰员维修技能。在维修工作中,舰员的维修技能对于维修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舰员维修技能主要表现在同一维修环境下,面对同样复杂的维修工作、由于其技能水平的差异,会造成维修活动完成时间上的快慢、维修质量的优劣、维修安全事故与风险的高低等。具有良好维修技能的舰员,往往在维修工作中能以快速、熟练、安全地完成维修工作,而维修技能一般的舰员则表现出比较缓慢、不熟练,甚至发生人为差错等,为装备保障及维修安全带来影响。
(3)舰员工作习惯与作风。人们常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说明了好习惯的重要性。同样在维修工作中,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对于维修的安全性影响也是巨大的。具有良好工作习惯和作风的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维修程序操作,注重维修细节,不丢三落四甚至违规操作。而习惯不好的舰员则在维修工作中随意性较强,违反设备操作流程,甚至颠倒工作步骤,维修前后不清点设备、工具,造成遗漏等,造成严重安全及事故隐患。
人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不能脱离环境的。不仅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并改造环境,反之也会直接或间接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装备维修保障作业也是一样,其维修的安全性也受到舰船环境因素的影响。
(1)空间与照明因素。研究表明,照明与事故具有相关性。亮度较低或在比较昏暗的环境更容易诱发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航母舰船设备众多,部分舱室狭小,多数维修环境中缺乏必要的照明措施,有时仅能依靠防爆电筒简单照明,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受空间限制,维修人员很难看清周围环境,有时只能依靠手指触感进行拆装设备,增加了维修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振动与噪声因素。航母舰载机的高速起降作业、强劲的甲板风以及蒸汽轮机的工作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和舰船振动,这些因素同样会给舰船维修作业安全带来影响。就一般舰员而言,长期处在噪声和振动的环境,不仅会影响听觉、视觉、神经系统、心血管等方面,更会对注意力、情绪、心理等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引起维修人员不安全行为,造成维修工作失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气候与温度因素。炎热或寒冷的气候以及温差的较大变化,都会影响舰员维修作业的安全性。主要表现:高温环境下人的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造成大脑中枢缺血、注意力分散、记忆减退、思维迟缓以及情绪烦躁等。低温环境下人体表血管收缩、大脑神经兴奋性与传导能力减弱,人体易产生肌肉抖动、动作迟缓、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都会使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与事故增多。
(4)色彩环境因素。很多研究已证明,工作场所良好的色彩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维修作业中,维修场所的明亮的色彩可提高舱室明亮度,改善照明环境。适宜的色彩可预防和减少维修人员视觉疲劳。此外,设备中色彩信号标志可以提升维修人员注意力,减少维修差错。不同颜色的标线,可帮助维修人员进行位置快速定位。
(1)系统智能集成因素。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体现之一就是技术的高度精密集成。现代舰船装备已由原来的“粗、笨、大”变成现在的“高、精、尖”,许多功能已由嵌入式系统、独立集成芯片等智能式系统所替代,这就使得设备的深度维修工作要求舰员具有较多的计算机、数字电路维修、接口技术等综合知识。在对舰员维修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也增加了维修工作的风险性。
(2)维修资源限制因素。航母执行远海作战、训练任务时会远离陆地,这就对维修系统和资源提出较高要求。而航母装(设)备复杂、种类繁多,加之舱室、空间有限,通常只能携带常用急需的维修工具及备品配件。装(设)备种类不足及数量缺失等,也会增加维修作业的风险性。
尽管影响舰船装备维修作业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受舰员自身安全意识、维修技能、维修作风习惯以及舰船维修工作环境、装备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并不是不可控制,应重点从4个方面做好维修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事故预防。
(1)要切实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安全教育虽然历来被人们重视,但是大多数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空洞乏味,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育效果不好。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岗位指向性、内容趣味性,利用安全宣传漫画、富有趣味的警示性标语等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以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而不是空洞或乏力的说教。
(2)经常开展各种安全评比竞赛活动。如举行“安全维修之我见”演讲比赛、“安全维修我最行”知识竞赛、“安全维修无事故”先进个人评比等,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提升舰员参与安全、保障安全、维护安全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安全维修工作的落实。
(3)要培养舰员安全预判意识。也就是让舰员在维修工作开展前,就能想到可能发生的结果,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在拆卸液压元器件时,应该考虑到其内部可能存在压力,处置不当会造成液压油的泄漏等。只有制定严密的维修方案和应对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处变不惊,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4)切实加强院校在舰员安全意识养成中的地位作用。院校培训作为舰员“入职培训”的第一道关口,应从“兵之初”就要让舰员认识到舰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发生事故的严重性。要让舰员认识到舰艇工作安全无小事,自己的一个小失误就可能引起整艘舰艇的沉没,切实筑牢舰员安全教育“第一关”。
安全维修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这就需要广大舰员不断提升自己装备维修技能,熟悉装备设备原理、操作维护规程。
(1)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装备当中。如果舰员不重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仅凭以往的知识往往会对设备工作原理摸不清、吃不透,这会使得设备维修安全风险增加。
(2)切实提高舰员的维修技能。熟练、准确的维修技术是确保安全事故的前提。这就需要舰员在长期的维修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提高。应经常参加各种维修技能比武竞赛、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等活动,以不断提升自身维修技能和水平,确保精准维修、安全维修,从而降低维修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要提升自身工作作风和素养。维修作风和工作素养不仅是舰员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更是他们安全意识、精品意识的体现。面对复杂的维修工作,要注意维修细节,例如,维修工具、零件要妥善保管,维修中注意“三清点(工作前清点、工作场所转移时清点、工作后清点)”等制度的落实等。
安全管理是预知人类活动固有或潜在的危险,以及为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和行动的总称。舰船航空装备维修中的安全管理是运用科学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及时发现、消除和预知事故,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因为科学的安全管理,是维修工作有序进行的助推器。
(1)要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维修工作实施安全管理。在维修工作中始终贯彻先进的管理理论,如“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管理理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理论”、“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理论”等的运用。
(2)强化法规意识,确保依法维修、科学维修、安全维修。以《舰艇装备维修实施细则》、《舰艇装备维修管理规定》、《舰员级维修工程范围》等法规为依据开展维修。维修过程中严格执行“读卡制”,避免维修过程出现顺序颠倒、步骤遗漏等。严格执行设备拆装前断电等,确保用电安全等。
(3)加大维修过程检查与审查力度。所有装备维修要严格按照报批程序,不得私自违规进行维修操作。部门军官要加大维修过程中跟踪检查力度,确保维修过程安全、有序与顺利进行。
安全文化是一个单位、一个集体共同认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等深层次的人文素养,通过教育、宣传、奖惩等手段来建立安全氛围,提升人的安全理念。
(1)要培养和树立航母舰员大安全观。大家共同工作在一起,集体中任何一个人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影响整条舰艇的安全,因此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因为你的工作失误可能造成战友的生命、国家的财产损失。
(2)要培养和树立舰员安全保障理念。安全工作虽然不是中心工作,但是会影响中心工作,甚至会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所以安全维修保障工作无小事。
(3)培养和树立舰员主人翁意识。安全工作不是具体某一名舰员的事,更不是分管领导的事,而与每名舰员息息相关。只有每个人把的份内事做好了,全舰才会顺畅运行,才会实现安全保障。
安全工作是航母的生命。任何时候都要重视舰船的安全工作,这就要求广大舰员树立安全保障意识,维修工作中遵守装备维护保养规程,真正做到科学维修和安全维修。通过自身良好的安全意识,较强的维修技能,在科学的安全管理下进行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杜绝和预防维修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装备的良好状态,确保有效履行上级赋予的使命与职责,确保“能打仗、打胜仗”。
E237
B
〔编辑 王永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