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混凝土常见浇筑问题与处理措施建筑工程商品混凝土常见浇筑问题与处理措施

2017-04-08 11:45:02蒋贤龙
商品混凝土 2017年10期
关键词:泌水砂率离析

蒋贤龙

(晟元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321000)

朱其伟,李新国(临沂天元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欧阳会幼(贵州中兴南友建材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

特别策划:混凝土常见浇筑问题与处理措施建筑工程商品混凝土常见浇筑问题与处理措施

蒋贤龙

(晟元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321000)

编者按: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混凝土堵泵、抓底、板结、坍落度损失大,由于特殊原因浇筑到一半停工等等。面对这些意外或突发状况,处理不当会引起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如何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请大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及较好的处理办法提出来,供同行参考。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异军突起,混凝土的用量与日俱增,但是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材料并且其施工过程中要经过拌合、运输、浇注等多种工序,这决定了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很多,由于施工技术或人为的原因,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不良影响,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构成隐患。本文针对混凝土常见浇筑施工中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根据施工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以期避免和减少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发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商品混凝土;浇筑问题;处理措施

1 前言

混凝土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作为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其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对工程的经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用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可一次连续完成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可连续浇筑、节约人力、物力、缩短工期等,但与现拌混凝土相比,泵送混凝土有很多的优越性,给泵送混凝土各项出厂质量指标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坍落度的控制,施工交货的坍落度普遍要求比较大,这样,加剧了混凝土的离析、抓底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泵送、施工性能,由于其大流动性、大砂率及较高的水泥用量,也出现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裂缝、混凝土收缩值较大等问题,影响了混凝土耐久性。为了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把好关,确保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但是混凝土浇筑过程又是一个多种工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系统过程,混凝土浇筑时的泥浆质量、混凝土生产系统、运输系统、浇筑系统,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或机具突发性的损坏,指挥调度失误,中度突然停电等就可能发生问题,一旦发生问题或事故就要果断妥善处理。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混凝土浇筑泵送过程中常见问题主要有堵管、泌水离析、抓底、板结、坍落度损失大、特殊原因浇筑到一半停工等现象,在工程施工泵送的过程中,发生这些问题既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也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这些事故发生过程的分别研究,总结其预防和处理措施,对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同而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混凝土浇筑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2.1 泵送混凝土堵管原因及解决途径

泵送混凝土堵管在工程上时有发生,堵管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合理布设管道,科学操作施工,严把质量关。

2.1.1 混凝土堵管原因

堵管现象是泵送混凝土工艺上的技术难题之一,如处理不当,会造成质量事故和人力物力的损失,应从材料和设备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的原因如下:

(1)石子级配不好或石子超径过多。超径石子挤到一起时,在管内起拱而堵塞管路。

(2)石子级配和混凝土砂率不准。砂率过小或过大都会增大其对管壁之间的摩阻力。

(3)石子吸水率大,在压力下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增大坍落度损失。

(4)坍落度过大或过小。坍落度过大时,石子与砂浆分离,尤其是经过长距离运输之后,离析更为严重,使石子集中,摩阻力增大,坍落度过小时,同样会增大对管壁的摩阻力。

(5)泵送停歇时间过长,管中异物未除尽。一般如超过1.5小时,就容易堵管。

(6)管道连接原因导致的堵管。泵机料斗下部进料口的横向阀与连接之间的磨损严重,间隙增大,水泥砂浆因回路倒流到泵机料斗内,使输送管内的压力降低,同时使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增大对管壁的摩阻力。

(7)第一次泵送混凝土前未用砂浆润滑管壁。

(8)施工现场加水,导致混凝土离析,一旦泵送出现暂停,就会导致堵泵。

(9)操作人员精力不集中,泵送速度不合理,余料量控制不适当。

(10)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水泥成块,未松散成水泥浆。

(11)泵车司机技术不熟练,或对泵机缺乏经常性维修,不能保持泵送系统处于完好状态。

2.1.2 混凝土堵管解决途径

堵管后,先进行反泵疏通,若反泵疏通无效,应立即判定堵塞部位,停机清理管路。堵管部位判定方法是:在泵机操作人员进行正泵——反泵操作的同时,其他人员沿管路寻找堵塞部位。一般来说,从泵的出口起至堵塞部位会发生剧烈振动,而堵塞点以后的管路则是静止的,堵塞部位有发闷的声音和密实的感觉。一旦找到堵塞部位,在进行正——反泵的同时,用木椎敲打该处,可能恢复畅通,无效应立即拆卸该段管道进行清洗。如堵塞部位判断不准,也可进行分段清洗。

(1)检查混凝土输送管道的密切性和泵车的工作性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检查管道布局,尽量减少弯管,特别是≤90°的弯管高层泵送时,水平管路的长度一般应不小于垂直管路长度的15%,且应在水平管路中接入管路截止阀。停机时间超过5min 时,应关闭截止阀,防止混凝土倒流,导致堵管。由水平转垂直时的 90° 弯管,弯曲半径应大于500mm。

(3)泵送混凝土前,一定要计算好砂浆的用量,并用砂浆润滑管道。

(4)检查石子粒径、粒形是否符合规范、泵送要求。

(5)检查入泵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砂率是否适合,有无大的水泥块,拌合物是否泌水、抓底或板结等现象。

(6)检查入泵处混凝土坍落度、黏聚性是否足够,若坍落度不足,则适量提高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或在入泵处掺加适量的高效减水剂,若是混凝土黏聚性不足,则适量增大砂率或是掺加适量的 Ⅱ 级粉煤灰。

(7)解决气温变化导致的堵管问题。夏季气温较高时,在管道上应加盖湿草袋或其他降温用品;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温度。

(8)检查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是否≥20cm,若是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而引起的混凝土堵泵现象,则应首先解决混凝土损失问题。

2.2 产生泵送混凝土泌水离析现象原因及解决途径

2.2.1 产生泵送混凝土泌水离析现象的原因

(1)胶凝材料活性、细度、用量、强度等级。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活性增加,对降低泌水有利;水泥用量小易泌水;低强度等级水泥比高强度等级水泥的混凝土易泌水(同掺量),但配同等级混凝土时,高强度等级水泥的混凝土比低强度等级水泥的混凝土更易泌水。

(2)单位用水量偏大的混凝土易泌水离析。(3)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

(4)砂率小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

(5)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混凝土泌水小。

(6)混凝土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

(7)掺入超量外加剂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

(8)泵送过程中的压力作用会使混凝土中气泡受到破坏,导致泌水增大。

2.2.2 减少混凝土泌水离析的措施解决途径

(1)减少单位用水量。当水泥进厂之后,技术人员要根据相应的规范与要求进行相关试验项目的检测工作,尤其要对水泥需水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工作中发现水泥的需水量出现异常,那么要及时地进行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进而可以确定出准确的混凝土配合比。这样一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制备混凝土时可以适当的提高砂率,进而可以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做出调整,避免出现离析的问题。

(3)添加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在确保混凝土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对减水剂的掺量进行适当的调整。选用较细的胶凝材料和高品质的引气剂,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混凝土外加剂掺量,通过添加外加剂,可以显著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泵送质量。技术人员及时地对原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提高外加剂使用的精确性,对外加剂的掺入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4)骨料在进场时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工作,从而确保骨料的质量,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要小。

(5)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

(6)增大水、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 Ⅱ、Ⅲ 级粉煤灰。添加一定数量的矿物掺合料(粉煤灰),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粘度,同时还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离析性能。其对于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密实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粉煤灰还能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3 泵送混凝土出现抓底、板结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2.3.1 混凝土出现抓底、板结的原因

(1)严重泌水的商品混凝土容易出现抓底或板结(粘锅)现象,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泌水量。

(2)水泥用量大的商品混凝土容易出现抓底现象,因此制作商品混凝土水泥用量也是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3)商品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大的商品混凝土容易出现抓底现象,因此在制作商品混凝土时遵守一定的规则是非常关键的。

(4)砂率小,商品混凝土容易出现板结现象。

(5)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减水率高,泌水率高,保水、增稠、引气效果差的商品混凝土容易出现抓底或板结现象,这些都应该加以注意。

2.3.2 抓底、板结解决途径

(1)减少单位用水量。

(2)提高砂率。

(3)掺加适量的掺合料如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

(4)降低商品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

(5)增加商品混凝土外加剂的引气、增稠、保水功能。

2.4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2.4.1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原因

(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

(2)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

(3)天气炎热,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气泡外溢造成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

(4)初始混凝土坍落度太小,单位用水量太少,造成水泥水化时的石膏溶解度不够。

(5)一般坍落度损失快慢次序为:高铝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合料的水泥。

(6)工地与搅拌站协调不好,压车、塞车时间太长,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2.4.2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解决途径。

(1)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使其与水泥相适应。施工前务必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

(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将混凝土初始坍落度调整到20cm 以上。

(3)掺加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4)适量加大混凝土外加剂掺量。

(5)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气泡外溢过快。(6)选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

(7)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降温装置。

2.5 二次浇筑结合面处理不符合规定原因及解决途径

2.5.1 二次浇筑结合面处理不符合规定原因

(1)建基面开挖施工不当,起伏差超过规范规定,浇筑的混凝土垫层厚薄差异较大;基岩约束不均匀,产生裂缝较多。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泌水未处理,混凝土冲毛时机选择不当,冲毛水压力不足。

(3)地下水位较高的黏土、粉沙、砂砾石等基础含水量较高,排水效果较差,承载力较低,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沉陷。

(4)初凝期的混凝土表面被雨淋,积水。

2.5.2 失建基面及二次浇筑结合面处理不符合解决途径

(1)地下水位较高的基础,应布置排水系统,且排水能力满足要求。

(2)严格按保护层开挖要求进行基岩面开挖,防止基岩起伏差超标。

(3)凝固期的混凝土表面不应被雨淋,不能积水;及时排出混凝土泌水和外来雨水;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应受到扰动。

(4)按规范要求处理已浇混凝土面,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应均匀铺设砂浆后再浇筑混凝土。

(5)做好施工缝留置处理。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的腿下面、吊车梁的上面。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6)新旧混凝土面节点处理:在施工缝处应事先插入100mm 长左右的短钢筋,或洒上冲洗干净的碎石。待第二次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上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且不得有积水,在混凝土浇筑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二次浇筑前应先在底部填5~10 厘米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再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

2.6 泵送混凝土筑管原因及解决途径

2.6.1 混凝土筑管原因

(1)混凝土坍落度较小,温度偏高,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过早,埋管过深不能起拔而筑管。

(2)停等时间过长混凝土强度上升造成筑管。

(3)导管连接法兰盘和提升设备状况不好而造成筑管。

2.6.2 控制混凝土筑管解决途径

(1)浇筑时严格控制入仓混凝土的质量,及时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扩散度、温度,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

(2)高温天气应加快浇筑速度保证供应混凝土强度。

(3)浇筑过程中勤活动、勤起拔、拆卸导管,严格控制导管埋管深度,确保的埋管深度不超过6m。

(4)导管发生是因混凝土凝固所致,当筑管部位深度不大时,停止浇筑,拆开导管,采用明挖清除已浇混凝土顶面混浆层浇筑上段混凝土。

(5)筑管部位深,筑管时间较长,只有拔出筑管,重新打孔成墙。

2.7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在停电解决途径

施工现场项目部购置柴油发电机组并安装在发电机房内,用一条专线通向配电房总配电箱。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停电就立即启动发电机发电,通过专用线路输送到混凝土泵机,同时关闭其它的用电设备,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浇筑过程中如突遇停电,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应及时将送到板面上的混凝土摊开,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将施工缝留在结构允许的施工部位。以便在异常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停电而造成的混凝土施工质量。

2.8 施工过程混凝土泵机故障解决途径

(1)现场设有两台泵机,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两台泵机同时工作外,平时单栋号楼层混凝土浇筑基本采用一台泵机泵送,如出现混凝土泵机故障,另一台泵机可作为替补设备派上用场。

(2)同时加强泵机及机械设的日常检查及维修工作,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顺利进行,如遇泵机零配件损坏的,需及时采购及更换。

(3)在施工过程中如出冷缝时,可采用塔吊及时吊运混凝土,避免出现冷缝的产生。

2.9 突然下雨的恶劣天气雨天作业外理方案解决途径

(1)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提前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2)混凝土浇筑前,尽可能选天气阴凉及晴天浇筑,避免雨天作业。

(3)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若遇小雨或大雨,事先由材料部采购防雨材料,如塑料皮、防雨布等材料。一旦下雨,必须安排专人对混凝土楼面、基坑进行混凝土全面覆盖,防止雨水侵蚀破坏混凝土强度。

2.10 施工过程混凝土运输车辆不及时解决途径

如工程项目地处闹市区、出现交通拥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可避免可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车次达不到现场泵送要求的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解决途径:

(1)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应提前预约混凝土厂家,提前通知厂家混凝土浇筑工程量,及泵机、现场浇筑况状,确何厂家提前做好车次的准备工作。

(2)加强工地现场及工地外围道路的交能输导工作,及时了解道路交通情况,提前通知厂家及做好准备工作。

(3)泵送混凝土连续作业中,料斗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的混凝土,不得吸空,并随时监控各种仪表和指示灯,出现不正常时,应及时调整和处理。必须暂停作业时,应每隔5~10 分钟泵送一次。若停止时间较长再泵送时,应逆向运转一至二个行程,然后顺向泵送。泵送过程中发生输送管道堵塞现象时,应进行逆向旋转使混凝土返回料斗,必要时应拆管排除堵塞。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混凝土的初凝条件确定。一般不要超过2 小时,超过2 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3 结束语

总之,以上对泵送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正确合理的加以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小经济损失,随时总结事故教训。在实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泵送混凝土施工的复杂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我们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方案进行选择,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标准操作,同时高度关注混凝土浇筑的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关,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过程控制”的方针,并建立配套的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和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和生产管理水平,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同时注意泵送施工过程与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协作,避免泵送及施工过程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才能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为建筑工程建提供质量保证。

朱其伟,李新国(临沂天元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我国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民的生活需要,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的施工,大多数离不开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泌水、和易性差、板结等现象,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对于这些问题如何处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 混凝土泌水、离析问题

浇筑过程导致混凝土泌水、离析现象很多,原材质量、混凝土配比使用、生产过程控制都会引起此类问题,主要包括:砂子细度模数过大、颗粒级配不均匀、含水率过高;石子级配较差或者单一粒级、针片状较多、粒径偏大,堵泵等现象;外加剂减水率过高、掺量过大;水泥品种较差,与外加剂适应性不好;生产过程中或者运输到工地人为加水过多;配合比设计不当,砂率过低、用水量过大、浆体体积过小都会造成混凝土离析。

解决混凝土泌水、离析问题的处理措施:

(1)如砂过粗,混凝土易泌水,此时可以适当调整胶凝材料用量、提高砂率或者掺加一些细石降低骨料空隙率。砂含水率过大,建议放置一段时间,让砂里面水分流失后,再进行使用。

(2)石子颗粒级配不合适,尤其是大石子过多,极易造成离析、分层现象,不好泵送,甚至堵泵。建议在粗骨料里面掺加10% 到20% 的5~10mm 细石或者增加胶凝材料。

(3)外加剂的掺量过高,极易造成离析,所以严格控制外加剂用量,根据原材变化,及时调整外加剂掺量,适当延长搅拌时间。采用精度高的计量系统,定时校定称的准确度。

(4)水泥的品种、温度、颗粒分布、矿物成分等都会对外加剂产生影响,所以水泥进场时,应及时抽检,做试配工作,找准外加剂最佳掺量。

浇筑过程中若轻微离析,可以让搅拌车在工地等待半个小时,让坍落度损失一部分再进行浇筑;如离析较大,建议退回站内,加入干的砂浆或者没有掺加外加剂的砂浆调整合适坍落度,然后运输其他低强度等级部位使用。如离析混凝土已经浇筑,严重建议拆除浇筑部分;若离析不严重,尤其是楼面,拆除模板后极易看出一条施工缝,建议用3~4m3同强度等级的砂浆进行覆盖离析混凝土表面及周围,防止继续污染其他部位。

2 混凝土浇筑过程坍落度损失较快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见问题,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差,严重影响混凝土泵送和浇筑。混凝土的原材性能变化对混凝土影响较为明显,水泥的自身温度、细度、熟料成分等,骨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外加剂的掺量和品种等以及掺合料的成分、需水量有害物质、自身温度都会影响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另外,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也较为明显。环境温度越高,水泥的水化速度越快,混凝土中的自由水损失速度越快,坍落度损失也就越快。

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性能变化均会影响坍落度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关键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的技术措施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进行调整。

使用高性能外加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掺量,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严格控制砂石颗粒级配和含泥量,最好降低在3% 以下;搅拌站进行全封闭,避免骨料晒热;进场胶凝材料冷却后使用;生产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使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生产,降低水化热;使用地下水,夏天使用冷水生产混凝土。

工地混凝土损失过快,不宜放出或者流动性差。可以加少量水,然后迅速搅拌后,进行浇筑;也可以加入适量外加剂搅拌后,带着少量的流水浇筑。切记禁用水管往搅拌车加入大量的水,破坏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强度。

3 混凝土的异常凝结

商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极易出现速凝和假凝。商品混凝土外加剂、水泥、掺合料、环境温度以及风速都可能最终导致水泥商品混凝土异常凝结的发生。

商品混凝土速凝产生的原因:商品混凝土外加剂里面没有添加缓凝剂或者缓凝剂量不够;水泥和外加剂相容性不好;水胶比低,养护不到位加上环境温度过高、风大,商品混凝土过早失水水泥硬化加速;水泥石膏严重不足。

商品混凝土假凝产生的原因:环境温度过高、风大,商品混凝土过早失水,养护不到位,不及时覆盖;水泥、掺合料、砂石骨料等对商品混凝土外加剂的吸附随时间、泵压、环境温度等条件的变化,突然加大,坍落度很快损失掉;水泥温度过高。

解决措施:首先避免原材料温度过高条件下生产混凝土;选择合适的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夏季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最好下午15:00 点开始浇筑,第二天10:00 前浇筑完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进行覆盖养护,避免表面失水过多;选择合适的粗细骨料。

欧阳会幼(贵州中兴南友建材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

混凝土浇筑问题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我公司技术人员一般都采用以下方式来对症解决。

1 混凝土的泌水和离析

配制流态混凝土时,如果混凝土黏聚性和保水性差,各材料组成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平衡状态将被打破,混凝土在自身重力作用和其它外力作用下产生分离,即为离析。如果拌合水析出表面,即为泌水。通常,泌水是离析的前奏,离析必然导致分层,增加堵泵的可能。

少量泌水在工程中是允许的,而且对防止产生混凝土表面裂缝有利。

产生混凝土泌水和离析的原因及对策:

(1)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使混凝土保水性低,砂子含泥量大易产生浆体沉降,即“抓底”。提高砂率,降低砂中含泥量,合理的砂率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2)胶凝材料总量少,浆体体积小于300L/m3,掺加粉煤灰,特别是配制低强度等级的大流动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应适当提高,从而提高其保水性。

(3)石子级配差或为单一粒径的石子。调整石子级配,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

(4)用水量大,使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降低。提高外加剂减水率或增加外加剂掺量,减少用水量。

(5)外加剂掺量过大,且外加剂含有泌水的成分。减少外加剂或在外加剂中增加增稠组分和引气组分,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泌水和离析。

(6)由于储存时间过大,水泥中熟料部分已水化,使得水泥保水性差。外加剂中复合增稠组分和早强组分。

(7)使用矿渣粉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本身保水性不好,易泌水、离析。提高水泥用量或粉煤灰用量,减少矿渣粉用量,或更换水泥品种。

2 混凝土的滞后泌水

滞后泌水是指混凝土初始时工作符合要求,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比如1h)才产生大量泌水的现象。

产生滞后泌水的原因及对策:

(1)真实砂率低,砂含石过高。提高砂率,增加真实砂含量。

(2)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提高掺合料用量,做必要补充。

(3)石子级配不合理、单一粒径。提高砂率2%~5%。

(4)水泥、掺合料泌水率大。更换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中增稠组分。

(5)粉煤灰颗粒粗、含碳量高。更换粉煤灰。

(6)低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引气剂或提高胶凝材料用量。

(7)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减少外加剂掺量或减少外加剂中缓凝组分。

(8)罐车中有存水。在装灰前倒转搅拌罐,将存水排放干净。

(9)不明原因。改变外加剂配方或采取以上综合措施。

3 混凝土的异常凝结

(1)急凝:混凝土搅拌后迅速凝结。这种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很少遇见,一般原因是:水泥出厂温度过高、水泥中石膏严重不足、外加剂与水泥严重不适应、热水与水泥直接接触等。

(2)凝结时间过长:这种现象就经常遇见,它可分为两种情况:A、整体严重缓凝;B、局部严重缓凝。第一种情况多半是由外加剂原因造成的,由于掺加了不合适的缓凝组分(有很多缓凝组分受温度等影响其凝结时间变化显著),或外加剂掺量超出了正常掺量,造成了混凝土的过度缓凝。第二种情况如楼板或墙体混凝土的绝大部分凝结正常,局部混凝土缓凝,原因可能有:1)外加剂采用了后掺法,混凝土搅拌不均匀,造成外加剂局部富集;2)现场加水,混凝土粘聚性降低,发生泌水或离析,浇捣时振捣使局部浆体集中,水灰比变大且外加剂相对过量;3)外加剂池中带缓凝组分的沉淀物不易搅拌均匀,造成混凝土局部过度缓凝。

4 混凝土“硬壳”现象

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表面已经“硬化”,但内部仍然呈未凝结状态,形成“糖芯”,姑且称之为“硬壳”现象。并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裂缝,该裂缝很难用抹子抹平。这一现象经常出现在天气炎热、气候干燥的季节。其实表面并非真正硬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分过快蒸发使得混凝土失水干燥造成的。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将降低30% 左右,而且再浇水养护也无济于事。除了气候因素,外加剂配料的成分和混凝土掺合料的种类也都有一定的关系,外加剂含有糖类及其类似缓凝组分时容易形成硬壳。使用矿粉时比粉煤灰更为明显。

解决办法:(1)对外加剂配方进行适当调整,缓凝组分使用磷酸盐等,避免使用糖、木钙、葡萄糖、葡萄糖酸钠等;(2)使用粉煤灰做掺合料,其保水性能比矿粉优异;(3)如表面产生细微裂缝,可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二次振捣消除裂缝,以免进一步形成贯穿性裂缝。(4)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施工养护措施,即尽量避免混凝土受太阳直射,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可采用喷雾和洒水等养护方法。

5 混凝土现场比出机坍落度大

配制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时,有时会出现现场坍落度比出机坍落度大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有:(1)使用了氨基磺酸盐或其性能相似的外加剂;(2)外加剂中缓凝组分较多或后期反应较剧烈;(3)配合比不合适(如砂率偏小、掺合料太多等)导致后期泌水;(4)混凝土罐中有存水。

解决办案:对于前三类问题可以通过试验室试配(做坍落度损失和凝结时间等)发现并予以调整,实际生产时应严格控制外加剂掺量和用水量,氨基磺酸盐类外加剂对水特别敏感;后者可在装料前倒转搅拌罐,将余水倒排干净。

6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坍落度损失突然加快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现坍落度损失较快,可能原因有:(1)外加剂减水组分发生变化;(2)池中外加剂较少,为沉淀的硫酸钠等早强组分;(3)水泥成分发生变化等。这些问题可通过调整外加剂组分或其掺量予以解决。

蒋贤龙(1965-),男,浙江金华人,副总经理,本科,高级工程师。国家优质工程现场复查专家、中建协质量管理专家、中国绿色施工分会专家、全国QC小组诊断师、浙江省建设工程专家、浙江省综合评标专家。

[通讯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解放西路233号(321000)

猜你喜欢
泌水砂率离析
Nurses’ engagement in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砂率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及抗滑耐磨性能的影响分析
水泥稳定碎石抗离析评价方法研究
硅酸盐通报(2023年7期)2023-07-31 05:16:48
砂率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砂率对C60、C80、C100 混凝土新拌性能与抗压强度的影响
江苏建材(2021年2期)2021-05-12 01:19:58
论现浇混凝土养护及泌水
河南建材(2020年1期)2020-01-12 17:15:53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T 0661-2011的几点商榷
石油沥青(2018年5期)2018-10-24 05:41:12
控制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离析的方法研究
上海公路(2017年2期)2017-03-12 06:23:42
粉料含量与砂率对新拌混凝土泌水过程的影响*
商品混凝土(2015年7期)2015-12-02 13:40:56
CA砂浆的离析与泌水机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