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德 夏 巍 刘升洲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城市慢行交通的规划布局及影响研究
周良德 夏 巍 刘升洲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慢行交通作为一种低碳的交通行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及发展,随着宜居城市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引导,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慢行交通重新被重视,通过分析我国交通发展现状,探讨了慢行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城市活力,改善城市形象提出了解决方案。
慢行交通,城市活力,公共交通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使用率提高,城市对于机动车道的建设也在不遗余力的进行着,“车本位”思想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路网密度由于大街区的存在,难以提高,只能通过拓宽机动车道,压缩非机动车道乃至人行道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马路宽度与日俱增,城市拥堵却难以根治。传统的慢行交通已经在慢慢的被人们漠视,通勤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通勤时间却在增加。
慢行交通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人们短距离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是提高城市活力,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一种评判标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提倡以慢行交通与发展TOD模式为城市交通发展重点。通过分析人均占用空间排名,步行占用空间最少,公交次之,自行车第三,由此可见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帮助。且城市核心区域交通压力由于城市发展向心的原因,日益严重,如何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也成了当下交通发展规划的问题。
慢行交通和快速交通均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比于快速交通,在很多角度,如安全角度,慢行交通处于弱势地位,由于长期以来慢行交通的发展迟滞,慢行交通安全性堪忧,机非共板,平面交叉,加之非机动车及人行的流动性大,不安全性更是大幅提高;此外慢行交通的速度限制了长距离骑行,其适宜出行半径在6 km左右,随着城市街区扩大,尺度增加,其难以满足长距离交通;自行车停放设施不足使得停放安全度下降,也是让人们对于慢行交通逐渐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公交+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不到位使得接驳受阻,慢行交通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延展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两者的协调性不足;不同组团间的慢行交通没有统一的规划,各自服务,连续性差,使得不同组团的联系性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民的活动范围;“潮汐”现象严重,上班族上下班,学生上下课等非弹性出行,形成交通节点瞬时流量大,如果疏散不及时,很容易引起交通阻滞。
适宜的街区范围内建立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有利于加强市民交流,提高城市活力,打造环境友好型城市,对于市民释放压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提升城市形象,发掘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延伸,可以很好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全民绿色交通不能不提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作为一个“自行车王国”,其慢行交通的建设更是具备代表性。由于慢行交通出行距离的局限性,发展“公交+慢行”交通体系是城市交通延伸不可或缺的一环,哥本哈根城市交通规划以市中心为起点,类似于手掌形发散,发展TOD模式公交系统,除此之外,全民支持也是其发展慢行交通的基础。为了加速慢行交通的推进以及规范化管理,哥本哈根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慢行交通的计划。随着自行车接受程度的提高,出行舒适度的优化,市民越来越接受这样一种低碳、环保、舒适的出行方式,也为哥本哈根打造环保型城市提供了支持。
这种习惯的延续是长久的,随着慢行交通的发展扩大化、体系化、认可度的提升,一代一代的影响,良性循环,让市民愈来愈依赖慢行交通,扩大其影响力,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阻滞现象,延伸城市生态环境,随着慢行交通的发展,与之对应的出行环境打造也会得到改善,更好地出行体验带给人们更舒适的生活感受,既是城市文化的展示,也是城市文脉的传承。
国内除了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发展或即将体系的发展慢行交通外,更多的是“车本位”思想为主的,挤压非机动车乃至步行空间。空间压缩导致舒适度降低,选择性下降,慢行交通逐步的褪去了以往的光彩。城市节奏加快,带来的城市沟通却下降了,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一味的重视机动车道而漠视了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的建设,反倒成了人为车服务,脱离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
4.1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长期以来,在重车轻人的思想下,平面交叉路口,车辆优先,机非共板,压缩非机动车空间,加之步行者及自行车使用者的随意性,更是大大增加了不安全因素。超长信号灯的等待时间,过短的通过时间,识别性较差的交通标志,连贯性不足的无障碍设施,更是大大降低了慢行交通使用者的舒适度,迫使他们去选择汽车出行,大量汽车出行,就陷入了当斯定律车辆增长—交通拥挤—道路扩建的循环之中,与此同时,慢行道的减少令人们不得不更加依赖机动车。
4.2慢行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自行车作为公交系统的延伸,其停放的安全性与场地布置极大的影响着人们出行交通的选择性,现有大多数的接驳系统,自行车停放点不足,停放安全性不高,加之上下班、上下课的情况,“公交+慢行”面临的“潮汐”现象突出,瞬时流量大,场站面积及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很容易造成交通阻滞,一体化设计有待加强。
4.3慢行交通串联性不强
慢行交通现在多建设在旅游休闲区、商业金融区、历史街区、生态环境区等文化休闲街区范围,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各自建设,导致不同范围的慢行交通串联性弱,难以以此为基点构建完全的步行网络,无法更好的发挥城市文化实力,提高城市活力。
5.1建立连续的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的连续性是其舒适度的重要因素,连续的慢行交通可以带给人们更好的出行体验。除了城市各组团内部的慢行交通建立以外,各组团之间应该加强合作联系,也有利于不同组团之间的联系交流,发掘各部分组团的基础设施的服务效益,也为城市建立统一的慢行交通系统政策法规提供便利条件。
道路连续性重要性可见一斑,道路系统的连续性也不可忽视。“公交+慢行”系统作为公交的一种延伸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高效的将城市长距离交通稀释,更加细分城市的交通网络,提高了普及城市慢行交通的效益,也保障了处于弱势地位的慢行交通法发展,为发展TOD模式的城市提供了基础。
5.2加强慢行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不能单纯的建路种树,更需要配套设施的支持。与公共交通接驳的部分作为人流大量集散点,其瞬时涌入或者推出的自行车数量是巨大的,包括学校、写字楼等“潮汐”现象严重的特征区域,自行车停放点的数量则需要相应增加。可以对不同区域的车辆停放点、租赁点的规模层次化,以此来满足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除了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规划,步行空间也需要得到更好的规划,怡人的步行环境会成为吸引市民出行的重要因素,景观的营造更是为慢行交通增添气氛,再加设休闲的设施,让往来此间的行人可以驻足休息,不需要为漫长的道路无法休息而烦恼,此外还包括垃圾桶、无障碍设施等都是步行交通的重要配套设施。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奠定基础。
5.3制定系统的慢行交通发展规划
宏观层面提出发展目标,制定方案,构建城市交通网络,有机的衔接各个部分的慢行交通,针对不同功能中心的慢行交通网络,发展具有特色的慢行交通,如以旅游休闲为中心、商业金融为中心、历史街区为中心等针对不同需求,可以建立风格不同,但是通达、连贯、怡人的慢行交通网络,避免各区域各自设计,出入口错位,规模迥异的弊端出现。打造慢行核、营造慢行岛、建设慢行廊道,从宏观层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对于构建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城市核心区具有长远意义。
红谷滩自建成以来,大力发展交通事业、旅游休闲文化,打造智慧城市,以此来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加强市民交流,提高城市活力。建设红谷滩包含秋水广场、傩文化公园、万达旅游文化城、凤凰洲市民公园等多个旅游休闲、商业金融等为中心慢行核。
为鼓励市民采用自行车解决短距离出行问题,红谷滩投放了大量的公共自行车,分布于各个重要区域,如:万达商城、秋水广场以及各小区等。为了做好公交延伸,扩大市政交通覆盖范围,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公共自行车停放点还接驳了地铁一号线及其他市政交通,以此减少私家车上路。
为了加大对周边市民的吸引力,提高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增添光彩,红谷滩大力打造绿色廊道,300 m见绿,500 m见园,为慢行交通提供休憩场所,如凤凰洲市民公园、秋水广场等赣江沿线13 km生态廊道的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舒适的休憩环境,同时串联起了沿途的慢行核,使不同的慢行核形成了一个连贯的、系统的慢性系统。除了连接慢行核,改善慢行环境,更是重视慢行交通在交通安全的弱势地位,对于部分车流量较大的路段采用机非分流的方式,减少其相互干扰,以此来保护弱势群体。
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骨架,其合理性和系统性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慢行交通与快速交通作为其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二者应同时发展,不能厚此薄彼。慢行方式作为环境友好型一种出行方式,正在逐渐的吸引人们的目光,为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1] 王建红,李新宇,肖清榆,等.慢行交通系统的可行性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6(2):105-109.
[2] 施爱芹,何疏悦,黄 滢.慢行交通在老城区景观带的规划设计研究[J].生态经济,2015(12):191-195.
[3] 余 坤,徐 畅.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0):180,182.
[4] 申 婵,刘明林.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综述及其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15(4):12-15,97.
[5] 朱胜雪.城市慢行交通安全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J].山东交通科技,2014(5):6-8,27.
[6] 陈双燕,卢 波.苏州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索与实践[J].江苏城市规划,2014(7):11-15,21.
[7] 金 艳,童彦旻,张晓凡,等.基于居民出行时空路径的慢行交通公共产品空间管制研究——以杭州公共自行车为例[J].企业导报,2012(5):16-18.
[8] 曹诗怡,高 莹.基于可持续人居环境理念的慢行交通研究——以长沙为例[J].中外建筑,2011(11):78-79.
[9] 李 晔.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8(3):78-81.
Abstrsct: As a kind of low carbon traffic behavior, slow traffic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and developed for a long time, and has been in a weak position for a long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ivable city, planning idea of “people-oriented” guidan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last mile” problem, slow traffic to be valu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slow traffic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vitality of the city, improve the image of the city put forward solutions.
Studyonplanninglayoutandinfluenceofurbanslowtraffic
ZhouLiangdeXiaWeiLiuShengzhou
(Jiangxi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chang330045,China)
slow traffic, urban vitality, public transport
TU984.191
A
1009-6825(2017)26-0036-02
2017-07-08
周良德(1996- ),男,在读本科生;夏 巍(1996- ),男,在读本科生;刘升洲(1997- ),男,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