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年级学生作文素材选择的基本导向

2017-04-08 21:11杨伟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雷同陈旧典型

杨伟华

摘要:七年级学生作文里面的素材选择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致使七年级写作教学面临困境。本文从一线的实践操作层面包括选真实的素材、选典型的素材、选美的素材、选独特的素材等四个导向去尝试引导学生把握好作文素材的选择,力图捕捉到七年级作文教学的主线,盘活七年级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在素材的选择上历练了思维,开启了心智,收获了成长,從而真正使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

关键词:七年级写作教学素材选择导向

【中图分类号】G633.34

七年级的作文教学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地位举足轻重。七年级的学生,写作方面已有小学六年的学习累积,七年级的写作教学要面对学生的写作现状来开展,在解决学生作文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为一个七年级语文老师,我深感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开展难度很大,面临的挑战很多。尤其是学生作文里面的素材选择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通常你都会碰到学生的作文出现如下的问题:1.素材陈旧雷同,缺乏新意,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套作伪作比较常见。2.素材不美,俗气横流,美感欠缺。3.素材没有典型性,代表性不足,不足于表达文章主旨或表现人物。我想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在学生作文的起步的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训练有点过度,背范文背通用素材的的导向并不鲜见,上述问题的产生和长期存在离不开这种训练模式的烙印。

面对现实,埋怨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新课程改革对写作教学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七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实在太强,引导得法,一切皆有可能,学生完全可以走在一条正确写作的道路上。经过摸底归纳,笔者思考:如果从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来作为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就能捕捉到七年级作文教学的主线,只要捏住这条主线七年级的写作教学就能盘活,帮助学生在六年小学写作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历经一年的探索,笔者觉得七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能在学生作文素材的选择上把握好基本导来训练学生,那么学生的作文状况会有较大幅度的改观。把握素材选择的基本导向是:选真实的素材、选典型的素材、选美的素材、选独特的素材。接下来,笔者将逐一展现、诠释四个基本的素材选择导向。

选择真实的素材

笔者在对学生素材选择的摸底归类中,常常发现他们笔下的素材有这些特点。喜欢选择时空遥远的素材来写,最远的素材可到幼儿园。新近发生的人和事是很少入文的。内容上“雨天送伞、深夜发烧被背到医院、公交车上让座、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妈妈给我端牛奶、老师同学帮我补习功课、拾金不昧”等素材居多。由于这些题材在以往的作文训练中根深蒂固,所以他们基本上能做到“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在作文中能时隐时现,让你防不胜防。

其实学生作文素材陈旧雷同、假大空也不是今天才发现,况且多年来早已为大家诟病。但为何一个七年级的语文老师要经常去面对这样的问题呢?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出现而得不到解决,可能是我们的写作导向出了问题,又或者说想了办法但是方法不对路。要解决素材陈旧、雷同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引导他们写新近发生的事、最近认识的人,写真实的人和事。“作文训练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的内容,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1]。

我就从思想意识形态上认识素材陈旧雷同、假大空是可恶可鄙,当我不点名的朗读他们素材陈旧雷同的作文时,班上学生是哄堂大笑的,然后陷入思考,其实学生内心里都不太想写这些已经写了很滥的素材,但一到写作中却情不自禁依赖。所以,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时,规定素材的选择上多写初中以来发生的事,多写上中学以来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生活的面立足于初中生活,要求学生去写真人真事,不能胡编乱造。这规定多少有点硬性,或者不太符合写作自由的原则,但是正如“矫枉难免过正”,当他们把视觉关注到初中生活,把笔触转向去写身边的人和事,学生作文素材就不再陈旧雷同、假大空了。尤其是作文的评价上,对那些写新近的人和事的文章评价更高,学生自然会放弃那些老掉牙的素材,去写新的东西,去写真实的东西。引导学生去写新近发生的真人实事,目的是引导他们告别过往对新的生活新的朋友作更多的观照,尤其是对自身的成长给予更多觉醒认识。

选择美的素材

七年级的学生,素材的选择上往往要面对素材“美不美”的问题。当然,美的内涵是很丰富的,痛苦也是一种美,不必拘泥于学生笔下一定是好人好事。但当学生笔下出现许多的家庭暴力素材、宿舍里的恶作剧、同学之间的谩骂、师生间的矛盾等素材时,我们教师就要给予给学生这样一个导向:多写美丽的人和事。

这里的讲的是导向,不是硬性压制学生不准去反映现实的庸俗丑恶,而是要告诉七年级的学生,当我们对很多沉重的事情还无法做出自己理性的判断时,我们可以选择去叙写现实中那些美丽的人和事。事实上当学生去写俗恶的素材时,容易牢骚满腹,试想那个读者愿意看这样的文章呢?又比如,家庭题材的作文,常出现的家暴细节:父亲“啪”一个巴掌打过来……我很后悔考试没考好。这样的素材符合一些学生的现实经历,本意是为了表现父亲的严爱,但父亲的形象在这样的素材文中并没有得到提高,而对父亲为自己默默付出的许多事情却没有去挖掘,行文就显得“不雅”。=又比如,七年级学生住宿后,有关宿舍生活的素材成了他们作文素材的一个来源。记得一次宿舍文化节,学校搞了一个宿舍题材的征文比赛,学生笔下的宿舍生活呈现了相当多恶作剧庸俗化的素材,比如深夜不睡胡吹胡闹的、打水仗的、与宿管老师捉迷藏的、打蟑螂、捉弄同学的等等。这些宿舍素材当然是真实生活的一个反映,但是如果把这类素材大量入文换取搞笑娱乐的效果,显然是对生活的肤浅认识。其实宿舍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美的素材,同学之间的互助、温馨、快乐时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去感知去发现去挖掘。教师带领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联系生活、回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由于文化层次、生活阅历及生理和心理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身边发生的许多感悟不够深刻,亦或无法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类似的生活情境,连通师生情感,产生情感的和谐共鸣。”[2]

选择美的素材选择导向,其实也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熏陶,精神的一种升华。笔者作了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重新去写这次宿舍征文,结果他们笔下的宿舍生活换了一番场景,许多学生回忆了宿舍生活的溫馨画面,团结互助关爱成了主旋律,亲切真实。选择美的素材,这个导向其实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发现美的眼睛,只是需要唤醒。虽然有人说学生课业负担重,缺少生活体验,所以难以发现生活的美。其实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他们的生活尤其实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调动学生发现美的热情和视觉。在作选择美的素材时,教师不要作理论上的说教,要设身处地的带领学生去感知和挖掘生活的美,鼓励学生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自觉地表达美。

选择典型的素材

当我们引导学生不要去写那些陈旧雷同的素材时,学生一下失去了依赖多年的素材,心里空空如也,多年的思维定势要打破了,准备好的素材不能用了,要靠自己去审题立意,去筛选最合适的素材来表达,这个过程的转变是很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学生的写作思维陷入一种变革的前夜。“在选择典型材料的过程中,也是对美的事物的提取,可以加强学生对美的辨别能力,鉴赏能力,产生独特的感受” [3]。我们给学生在选材上做出这些导向正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选择意味着揣摩,意味着判断,意味着取舍,意味着提炼,这个过程是难能可贵的。七年级学生的文章往往会出现素材不典型的现象,因为陈旧雷同的素材放弃了,不美的素材也不能入文了,那么只要能入眼的就凑合着上,至于能否切题,是否具有表现力,能否表现人物的特点,是否能突出中心这些素材应有的典型性质似乎无暇顾及了。因此七年级的写作教学就会贯穿这样一个导向:引导学生选择典型的素材。在面对学生作文里呈现的越来越丰富的素材时,你会一边欣喜一边叹息:就是素材不够典型!

所以,这个过程教师也是要特别留意的。在批阅学生作文是要仔细品读学生所选择的素材,看看是否典型,如果不够典型要标记出来,写出素材不典型的原因,建议学生换更典型更有代表性的素材,如果学生选择的素材足够典型就要加以肯定,表扬学生用心选材。

作文训练过程聚焦素材选择的典型是素材选择导向的核心,是其它几个素材选择导向到位的集中呈现。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聚焦典型素材的选择导向,还要持续强化、深化这一导向,最终使得学生在写作中选材讲究,杜绝随意的思维习惯。

以上是笔者在七年级写作教学实践中着力去引导学生把握的素材选择的四个基本导向,这四个基本导向贯穿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始终,它们相辅相成,实质是是素材选择上的思维导向。一年的实践下来,在这几个导向的影响下,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觉变了,表现生活的素材变了,摸底时呈现的素材雷同陈旧假大空的现象不见了,套作伪作会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真善美情怀的典型素材。素材选择的四个导向激发了学生原创的写作热情,他们在素材的选择上历练了思维,开启了心智,收获了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特著《审美课堂与诗意人生》。蓝天出版社,2013年6月。

[2].李见芳《初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审美情感的培养》,2013年7月。

[3].张莉:《试论中学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2007年6月。

论文指导教师:杨特

猜你喜欢
雷同陈旧典型
陈旧
《圆》典型易错题
画与理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万物都不曾变心
毕业照
陈旧的谎言
我用美好透明的话语
“雷同”一词的来历... ..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