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受,构造师生互动平台,要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要采用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教学。教师要力求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位资深学者对课堂教学这样描述:对学生来说,课堂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习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他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对教师来说,课堂是其职业生涯的最基本构成,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这个职业的感受、专业水平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为这种价值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得到自由、充分地舒展。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教师的思想境界和素质同步不断提升和自我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寓意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师生探索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交流过程,换句话说:课堂教学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活动。
一、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构造师生互动平台
在使用新教材后,师生常常有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对课程改革前后的课堂教学情况做一个对比,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气氛非常激烈,同学们各抒己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讨论问题有时激烈得象开辩论赛一样;课堂不再是老师个人的舞台,它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使老师和学生能在平等的地位上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教师已成为同学们的学伴;现在我们感到,在上课时思考问题、参与讨论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也有不少学生提出要求,希望課堂上的提问应该是相互的,不能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这一种形式,应该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勇于质疑。
一个负责任并谋求更大发展的商家,就会重视顾客的感受,并根据他们的的需求,不断更新经营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因追求对应平衡,这两者之间呈动态上升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是收益者。虽然我们不能把为商之道与教学问题相提并论,但是,“教学相长”的古训忠告我们,教师只有经常倾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感受,才能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长此以往形成摒弃“教师本位”的自觉意识,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
二、要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要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一过程的设计。通过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提供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对这一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恰当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自身的解读。教师对给定的内容可以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也就是“体验课程”,即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并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也就是教学并不是去教教科书,而是怎样用教科书去教,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三、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在新课程新的教学观的引领下,对教师的评价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人说“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这种说法值得我们深思。新课程教学观所倡导的教学不仅仅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因此,他们会有着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我们必须站在各个不同的角度,用“心”去关注每一个个体,用“心” 去施教,使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总之,教师教学观改变与否,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新课程中转变了教学观,那么,教育将会真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作者简介:于涛(1964.10-)男,威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