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振彬
(湖北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网络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生态系统的构建
管振彬
(湖北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与内部因子相互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教学需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性,整合课程模块、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学习主体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学习状况及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学失衡的模式,构建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系统,建立大学英语生态主体之间及其与教学生态环境之间良性发展、动态平衡的生态关系,最终实现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系统育人的目的。
生态学理论;课程模块整合;综合评价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也是一个网络化时代,英语教学也从传统课堂授课型转变为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个人需求等纳入到整个教学模式的考虑范围内,以此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育部于2004年肯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产生了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学生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技术的辅助下,应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可进入学习的状态,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化,提高教与学效果。高效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是促进信息化外语教学往健康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也能为外语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能保持外语课堂教学处于一个平衡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及动态开放性的状态,使师生与环境和谐共生、互相协调,保持动态平衡,构建积极的外语教学生态系统,最终达到有效育人目的。
作为生态学一个核心概念,生态位指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每个生态个体所处的生态位置、与其他生态个体或生态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功能等。在生态系统中,每个生态个体或群体各不相同,生态环境也具有多样性或层次性,生态个体的发展、生态群体的成长与生态环境的生成过程中,各生态因子、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之间处于不断适应、不断调整及不断契合的状态。安树青[1]指出生态位理论涉及生态系统中生态个体之间的竞争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等。如果生态个体及生态群体在发展过程中能根据各自的属性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生态位置,那么,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就可以促进协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态个体的能量消耗,使生态个体及生态群体发挥各自最大的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外语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生态意义的外语课堂教学应是由教师(教学主体)、学生(教学受体)共同组成的和谐共处且具有发展潜能的课堂[2]。教学环境、教师、学生、教材等均为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是主要生态因子,学生的发展受教学生态系统中其他因子的影响。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程,不能分割教育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要整体地系统地去进行研究,动态培养发展教学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意识,科学地解析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实现教育在微观和宏观上的可持续性全面发展。根据生态学原理,教育生态学对教育与其周边生态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发掘其中的教育规律及机理,揭示各类教育现象的成因,如:生态平衡、系统协同进化等,以掌握教育发展规律[3]。生态教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从教学系统及其外部环境等角度来考虑教学问题,以发现外语教学中微观生态系统中的不协调或失衡的问题,从而为外语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给大学英语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应……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强调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生基础的不同,体现教育个性化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学要兼顾不同起点的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强化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期间,英语语言水平提高的同时,个性化学习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指南》要求“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环节,建立与不同课程类型和不同需求级别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各高校应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设置,重视在线网络课程建设,把相关课程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使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的学习无缝对接,融为一体。”
生态学理论为大学英语课程模块整合提供了新的理解和实施途径。根据生态学理论,大学英语课程模块整合既关注了系统中生态群体素质,同时,也兼顾了生态个体的多样性及差异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应在提高群体的同时,使每个生态个体能在整个教学生态系统中根据个人需求得到不同的教育,从而使个体得到发展。李景春[4]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且每个生态位都有自己的优势。在教学生态系统中,每个生态个体和生态群体均具有多样性,这也体现了生态位的多元性。因此,教学设计从多个角度、多个模块、多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教学,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差异、个体独特性的一个教育整体关注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中,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个体生态位得不到重视,也使学生的个体生态位同质化,学生的个体生态位优势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严重违背了学习主体自由发展的教学要求,也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所提出的“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背道而驰。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块整合旨在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知识差异、自我期待等等,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分模块进行,关注教学生态系统中每个生态个体的思维差异、兴趣倾向及性格差异等,分析每个生态个体的生态位优势,构建生态个体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发展的绿色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个体生态位上得到更长远更健康的发展。
由于受传统课程评价体系的影响,现有大学英语的课程评价基本还是终结性评价为主,结果导致“以同位相似的综合性来淡化或牺牲同位相异的个性与优势”。在教学模式上是所有班级一样,在考试内容上也是所有班级一卷,以此忽视了生态个体的多样性和学习习惯、基本能力的差异性,由此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只见学生的分数,但是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分数相同学生个体间的认知差异和个性品质没能有一个科学的评价,生态个体属性层面被忽视,每个学习主体都异化为抽象的人。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应是一个由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构成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格局有序的生态整体,生态学理论下的综合评价可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对本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位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关注学生个体生态位及学生群体生态位的多样性及丰富性,探索生态学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块整合与综合评价之间的生态平衡契合点,形成教学生态个体、生态群体与教学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共生互动的生态法则。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生态个体、生态群体、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交互作用是生态学理论的关键。理论的耦合是生态学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块整合与综合评价紧密联系的桥梁,是学生个体或群体生态位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位的对接。因此,从生态学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块整合到综合评价的过程,是教学生态系统中知识流、能量流到信息流的一个循环交互的过程。
(一)课程模块的生态系统构建
由于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影响,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往往沦为高密度机器灌输或填鸭式的讲解,即使后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英语课堂教学仍还是光盘和计算机操作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延续之前的这种教学模式,必然会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个体性差异,导致无法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共同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生态系统。
可持续性发展的、健康的教学生态系统应是各个教学资源配置提供可能,整个生态系统中“生态位应是错落有致,生态位只有层次之分,并无高低之别”,且“生态位越丰富,越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压性”[5]。
在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网络运用与英语课堂已经较为普遍,传统的“多媒体 + 教师讲授”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发达及在线网络课程中心平台的建设,为大学英语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生态学习环境,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将学习内容进行课程模块的整合,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采取“课堂讨论或操练+网络视频自主学习+实践应用”三位一体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基于此,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的指导方针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自主开发设计大学英语视频课程,围绕教材内容,分听、读、写、译四大模块进行,构建大数据下的大学英语数字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听、读、写、译等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利用网络平台视频课,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课程模块整合后,借助在线视频课程,及其他各类外部教学环境,实现了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使生态主体间、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动态、和谐、平衡的教学生态环境,既满足生态主体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又使生态群体共同持续性发展。
通过在线网络平台的教学视频,课程模块整合的大学英语生态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资源平等、合理的共享及合理的分配,满足多元的生态个体需求,使生态个体享其所乐、展其所长,充分调动生态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育生态系统。
同时,为优化教学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发展的生态空间、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和人才资源的发挥,使生态主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较便捷地获得学习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对大数据下的大学英语数字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了梳理、创新和拓展,逐步构建了立体化、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模式体系。具体分解为四个子模式:“4+2+X”的授课模式、学时分置的课程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及辅导模式和“每每工程”仿真习得环境模式。如,“4”指每两周4学时网上课程平台视频课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2”指每两周2学时课堂面授,通过小组讨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实践操练等加强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X”则是指学生可随时通过远程学习、移动学习、“每每”仿真语言习得环境等方式,随时自主进行语言训练,或在线与老师交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或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时长,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线上师生互动,与老师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实现老师的个性化线上辅导,以此加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了解,保障学习效果,且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予以指导。另外,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教学管理范畴,推行“每每工程”,即:每日有英语广播,每周有英语角,每学期有英语赛事。通过整合第二课堂的系统工程,将学生的课外生活环境纳入英语体验式教学训练范畴,向学生提供每周英语角主题及每学期英语赛事安排和规则。通过第二课堂系列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习得的仿真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
构建课程模块的生态系统,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朝着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学习不是教学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点,而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圈,生态个体、生态群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良性发展的教学生态系统。
(二)综合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大学英语综合评价本质上为一种上位概念,包括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坚持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由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定量作业、网络单元测试成绩等;实践成绩主要包括网络视频自主学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小组或个人予以技能实践测评成绩。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评估。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学习材料中的重难点给予辅导,批改作业,进行测验等,指定课后学习的内容,提高相关拓展知识材料等。终结性评估主要为学校单独命题的期末考试。
《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课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评价体系,是一种以更高远的角度进行审视的评价系统。生态化综合评价系统不拘泥于单纯刻板的考试,因期末考试不一定就是标准化的测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份设计科学的测试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水平,但一次考试就定论不太符合认知心理学的规律,且也不符合教学生态系统动态、持续发展的特点。综合评价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评价的路径和频率来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形成性评价对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不断促进教学是有益的。
综合评价中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结果及评价内容等构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的生态系统。构建协调发展、动态平衡的综合评价生态系统,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兴趣、主动发展、自主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使对学生的评价从原来的一纸期末试卷转变为对具有差异性的生态个体进行整体测评。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实现了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化学习,通过整合课程模块及网络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潜能,优化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重期末考试、重一次考试结果,而是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使整个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系统中各生态因子处于良性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大学英语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1]安树青. 生态学词典[S].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
[2]杜鹃, 于洋. 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J]. 外语学刊, 2012,(5).
[3]吴鼎福, 诸文蔚. 教育生态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13-115.
[4]李景春. 论视域中的教育生态系统及其发展[J]. 教育科学, 2006,(3): 27.
[5]马金虎. 论高等教育生态位的重叠与矫正[J]. 教育评论, 2010,(3): 3.
责任编辑:陈君丹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cosystem in Web Environments
GUAN Zhen-b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3, China)
The educational ecology theory indicates that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nal factors are interacted with each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considering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the study subject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ould make full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modules and discard the unbalanc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so as to construct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cosystem, building up an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benign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balance among the ecological subjects and the teach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thus realizing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cosystem.
ecology theory; curriculum module integra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2016-12-12
湖北理工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重大项目(2015A07)
管振彬(1970-),女,湖北蕲春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外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G642
A
1674-344X(2017)1-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