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革非
摘 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玉米高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入手,对玉米栽培中的注意事项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耕作模式;病虫害防治
玉米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分布区域较为广泛,种植区域面积增长快,是玉米种植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在农业生产领域。玉米高产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了玉米种植中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问题进行探究。
一、玉米高产技术的影响因素
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是玉米作物的主要特点。在对玉米高产技术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玉米高产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看,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的产量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在玉米种植密度过于密集的情况下,玉米作物之间相互争夺养分的问题,会对玉米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紧凑型玉米种植密度应保持在每畝3400株至4000株这一范围内,半紧凑型玉米种植密度应保持在每亩3200株至3600株这一范围内;平层性型玉米种植密度要保持在每亩2800株至3200株这一范围内。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化肥因素也会对玉米的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从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化肥品种的多样化,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粮食作物与土地条件之间的差异性,让农户在选择化肥的过程中需要从自家田地的实际状况入手,对肥料进行选择。从玉米作物的生长去情况来看,氮元素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化学元素,在选择适合玉米地的化肥材料的过程中,农户可以选择将复合肥、氮肥和钾肥等肥料应用在玉米种植工作之中,但是在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农户也需要对肥料的使用量进行控制,在肥料应用过量的情况下,营养过剩的问题也会给土地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除此以外,季节因素和气候因素也是农户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从玉米的生长环境来看,这一作物的最佳发芽温度为6摄氏度。过高的温度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玉米的生长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这样,农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适宜玉米生长的播种温度进行确定。
二、玉米栽培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在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农户需要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注意。首先,在玉米播种的过程中,农户首先需要对玉米的品种和玉米的播种期进行确定。在选择玉米品种的过程中,省内推广的先玉335、农大698、迪甜6号、超甜1825等玉米品种就可以在晋中地区得到应用。对于一些既具有高产特性又存在一定风险的大穗极晚熟玉米品种,农户需要采取一种较为慎重的态度。在对适宜玉米生长的播种温度的过程中,农户也需要对积温等因素进行考虑。
在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农户也需要对玉米所需的土壤因素进行优化。从玉米的生长条件来看,土壤结构良好、深水保水性好、保肥性高、土层深厚和有机质含量充足,是玉米作物对生长土壤提出一种要求。从土地的酸碱度因素来看,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土地的酸碱度PH值要在6.5-7.0之间上下浮动,对此,在玉米高产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农户除了要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控制以外,在通过深耕与有机肥料施用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玉米所需的土壤条件进行改善。在种植一些生育期较晚的玉米品种的过程中,宽窄行行搭配法,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耕作模式。
除此以外,从前文中所述的玉米高产影响因素来看,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户也需要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控制。在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农户可以通过对间作栽培法进行应用的方式,对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提升。
三、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通过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丝黑穗病和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两大主要病害。在对丝黑穗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农户可以对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应用。首先,在玉米作物的选种阶段,高抗病性玉米品种的应用,是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在田间管理阶段,农户需要在对种子的留土时间进行减少的基础上,对农家肥进行应用,进而对作物的抗病能力进行提升。在玉米作物出现这一病状以后,农户要将患病植株带到田外集中销毁。由于这一病种主要以土壤作为主要侵染来源,药剂拌种措施是农户在预防这一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的措施。在对玉米叶斑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农户可以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甲基硫酸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应用。在处理虫害的过程中,农户可以通过杀虫灯、性诱剂等药物对虫害进行防治,在对玉米螟这一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一些农户采用的利用赤眼蜂进行除虫的方式,也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
四、结语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对工农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土质、种植密度及病虫害防治等因素入手,对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对玉米的高产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国平,杨国航,赵明,王立春,王友德,薛吉全,高聚林,李登海,董树亭,李潮海,宋慧欣,赵久然.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2008,04:1-4.
[2]张爱花.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20:117-118.
[3]王卓.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