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辽宁省委理论组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7)01—038—07
[内容提要]彰显制度优势,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必然选择。应对现实挑战,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迫切需要。中国政党理论亟待强化国家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核心话语权、共识话语权和解读话语权。完善多党合作,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必由之路。整合智力资源,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包括加快新型智库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重视重大议题研究、更新表达传播方式、及时总结成功经验。
[关 键 词]政党制度;政党理论;话语权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在中国进行了大布局,积极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話语权。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阐述了“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的观点。如何在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中增强国家影响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已上升为中国应对国际竞争、树立对外形象、维护自身利益的战略需求。作为特色鲜明的中国政党制度,将在提高话语权中发挥“新优势”的作用。
一、彰显制度优势,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必然选择
代表社会多元意识的政党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国家稳定和良性发展,需要共同创造一个适宜本国实际情况的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既要适应于社会结构,也要能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发展,通过政党的合法性、相互关系和国家权力的分配,从而创造稳定的政治秩序,实现有效的国家资源整合。
(一)彰显制度优势,是政党理论话语体系发展的整体要求。中国政党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从广义上看,是指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中国所有政党的政党制度,既包括大陆范围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也包括“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澳门的政党制度(尽管澳门没有政党),还包括尚未回归祖国实现统一的台湾的政党制度。从狭义上看,如国务院新闻办2007年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里说:“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行的中国政党制度,本质上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彰显制度优势,是政党理论话语体系发展的逻辑要求。话语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过去较多注重对权力要素的综合分析,如经济、军事、人口等方面的物质权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的科技权力,民族凝聚力、领导者决策力、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精神权力等。而在现阶段,必须扩展对权力样式和类型的了解,其中就包括话语权力。话语权也可分为对外话语权和对内话语权。对外话语权即国际话语权,可以在国际范畴内,巩固权力结构的地位,领导全球舆论的影响,掌控和维系意识形态。对内话语权,可以在国内范畴内,巩固思想基础、引导社会心理、有效增信释疑。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提升中国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都要围绕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同中国政党制度实践成就相匹配的话语权地位,最终为世界提供一套有别于西方的、更尊重人权、符合历史发展、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话语体系。
(三)彰显制度优势,是政党理论话语体系发展的历史要求。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使政党制度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使政治协商制度化,使参政党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制度化。实践证明,构建一个完善的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制度长期坚持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对内话语权,领导中国人民坚定“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1]的信心。因此,通过推动政党制度和政党理论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有效推进“四个全面”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
(四)彰显制度优势,是政党理论话语体系发展的现实要求。“一种政治制度的建立虽然是适应社会对政治功能需要的结果,但是并不等于说结构一旦建立便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其功能”。[2]经过历史发展、革命历程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包括八个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界别数量达到34个,基本涵盖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彰显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张力和弹性。“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融合了不同政党的稳定性、监督性等优点,又体现了自身的主导性、包容性特点,已经内化为中国体制的力量,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3]。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为提升中国政党制度理论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保障。
(五)彰显制度优势,是政党理论话语体系发展的时代要求。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使美国正处于力量使用过度、国际信誉最差的时点,其他西方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有明显的衰退,这为中国国际话语权包括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力增强,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的提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出越来越多的声音,拥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力。伴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整体提升,也为政党制度理论话语权提供了发展平台和舆论空间,中国多位参政党领袖人物也获得国际多角度的认可。比如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获得法国抗癌联盟卢瓦兹奖,美国、法国等世界知名科学院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等,正发挥着民主党派旗帜性人物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应对现实挑战,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迫切需要
在国际舆论格局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党制度理论话语权同我国其他领域的话语权一样,有其发展和强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紧迫性,机遇和挑战共存,优势和风险同在。
(一)应对现实挑战,中国政党理论亟待强化国家话语权。中国的快速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恐惧和不安。他们不愿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壮大,也不愿看到中国的和平崛起。为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将战略调整为“重返亚太”。香港回归后,反对派在所谓民主和普选问题上陷入政治执拗,通过“占中”等极端行为表达诉求,更有外国势力为之助威打气。台湾“520”之后,蔡英文在对“九二共识”这一根本问题上采取不承认态度,使两岸关系愈趋紧张。一些人通过成立非法组织,试图攻击国家制度,不法分子通过在公共场所非法聚集滋事,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犯罪活动,对我国政党制度获得国际话语权造成不良影响。
(二)应对现实挑战,中国政党理论亟待强化国际话语权。中国的复兴和腾飞对国際体系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差异和怀疑敌视的心理,西方一些国家把中国妖魔化为专制的国家,大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极大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目前,虽然中国话语权总体上得到一定增强,但在未来较长时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强势地位难以根本改变。因此,提高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的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民主党派情况及在中国政党制度中发挥的作用,能够使我国主动应对西方政治思潮的挑战,对各种错误观点的批驳和反击更具有说服力。
(三)应对现实挑战,中国政党理论亟待强化核心话语权。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期处于被孤立和排除在绝大多数国际组织之外的状态下,中国通过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在世界获得话语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误区,一种误区是认为只要牵住经济这个“牛鼻子”,其他问题包括话语权也自然会“水涨船高”。另一种误区是,以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以改变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以不要了。但事实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远未取得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话语权。如何在具备相当经济实力的前提下,将力量进行整合重组利用,从而提升核心话语权,仍然任重道远。
(四)应对现实挑战,中国政党理论亟待强化共识话语权。现代政党政治起源于西方国家,因此,西方一些国家常以西方政治制度和模板来解析中国的政党制度,认为与其主流政党制度不兼容、不接轨。特别是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媒介等载体向中国进行制度渗透和价值观传播,图谋打破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部分人不自觉被西方思想同化,给我国政党制度的意识形态带来冲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公平正义失衡、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问题,也激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特别是面对腐败案件频繁发生、贪污数额巨大,导致社会中一部分人对我国政党制度产生不正确认识。因此,加强话语权的认同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任务。
(五)应对现实挑战,中国政党理论亟待强化解读话语权。西方媒体习惯用“东方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双重框架和标准转换对中国的解读。一方面以东方主义的视角丑化、异化、孤立中国形象,一方面又会在某些重要国际事务中,泛化甚至歪解中国的国际责任,要求中国承担发达国家不愿意承担、发展中国家不能承担的“大国责任”。我们既要识破一些西方国家借减轻压力而转嫁危机的目的,也要看到中国积极发挥大国作用承担一定责任,有助于话语权的建立。
三、完善多党合作,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思想根基。提升中国政党制度理论话语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都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搞得五花八门,最终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4]。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5]。
(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根本保证。提升政党理论的国际话语权,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执政意识,改进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蕴含着古往今来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治国安邦的历史使命、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兼收并蓄的包容文化,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当代的科学和谐发展,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上,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我们取得的成绩也彰显了其优越性和有效性,从而增强“道路自信”。在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共识上,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政党制度上的“理论自信”。
(三)积极化解多元矛盾,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社会基础。发挥政府公共机制在满足需求和化解矛盾中的作用,特别是加大政府在促进就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险、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在制度上保证大多数民众能享受到政党制度和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民意调查、大众传媒、听证制度,对民众的利益要求及时做出正面回应,用公信力提高民众满意度,关注社会情绪,加强社会心理调节和对舆论导向的引导。从政党制度的角度,包容整合社会上的利益诉求,形成引导社会有序的沟通协调、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民主党派成员结构构成多维、社会参与面广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社情民意信息的质量,使其涵盖内容更广、反映问题更深、提出对策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建立社会问题预警系统,将社会问题造成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健全多党合作机制,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政党制度融合了东西方不同思想传统和政治文明的精髓,同时又克服了它们原本的劣势和弊端,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法宝。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积极构建有现实解释力和时代影响力的理论体系,提升中国政党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此,要健全参政议政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质量。要健全政治协商机制,把政治协商纳入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决策程序中去,要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对民主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知情渠道、采纳落实及绩效考核等做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
(五)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几十年来一直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各政党的共同目标。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集合了参政议政的政治优势和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各具特色各显活力的政治局面。根据党派成员构成的不同特色、政治交接的不同重点以及参政能力建设的不同着力点,把专业领域所长与党和政府所需有效对接,确保在党和政府宏观谋划时有科学参考,微观决策时有对策建议。同时,要加强党派理论研究,勇于建立创新性的理论体系。参政党理论是我国政党制度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把握好参政党理论与执政党理论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从健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视野、从结合多党合作政治实践的基点,依据特点,总结经验,充分展示中国特色参政党的优越性,无疑会巩固我国在世界政党制度理论领域的话语权。
四、整合智力资源,是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一)加快新型智库建设,整合政党理论话语权配置最大化地利用资源。随着中央2015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标志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预见智库在政府决策方面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也势必在国际话语权问题上有所作为。拓宽智库的建设渠道,建立履职尽责与人才建设强强联手的新模式,尤其是发挥好民主党派与高水平的国际知名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长期合作的工作机制,做好高端人才的挖掘、储备、利用和交流的模式、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比如我国APEC峰会提出的互联互通和建立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等新概念,就出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这一非财政拨款而依靠出售观点的智库。
(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统筹政党理论话语权的顶层设计。我们应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的顶层设计,从国际社会的边缘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建设者。“我国参与国际组织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还相对不足,与美欧日等相比,对国际组织的运作管理、规则引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需要花更大的力气”[6]。现行国际经济规则和经济秩序还有较大弹性,经过努力还有相当程度的改进空间。在充分了解、遵守和运用现存规则的基础上,发挥建设性的影响者和引领者作用,同时充分运用其回旋空间来发展自己。要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积极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并争取重要职位,抢占话语权高地。在世界制高点发出声音,表达中国态度和理念,对传递中国的政党制度有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三)重视重大议题研究,提高政党理论话语权的转化水平。今年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中国首次以主办国和核心参与方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绿色金融体系,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就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意以自己的发展为国际发展作出贡献,愿意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中国更要以此为中心,在重大国际议题框架下开创共同发展之路,积极主动阐述中国观点、表明中国立场、彰显中国价值。注重统筹调动不同国家的积极性,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公正的方式,将全球治理推入到新阶段,提高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同时,在中央层面,应利用好同各民主党派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协商会等等形式,在對国内国际重大问题上更多吸纳民主党派中央的意见和建议。
(四)更新表达传播方式,发挥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强大合力。当前国际传播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只有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才能有效建立国际传播话语权。首先,要形成由各级政府、新闻媒体、人才智库、民间组织和公众等多主体联动的集群效应,注意发挥党派组织和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泛的国际话语平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其次,真正学会运用互联网、社交平台等新兴媒体,实现与新生代和新型受众的全方位接触和融合。再次,了解、研究国际话语思维和表达习惯,寻求与国际媒体、受众需求和利益相契合的切入点,增强与国际传播和接轨的有效性,大力介绍和宣传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不足也要做好合理的解释,使世界在认识中国的基础上,更加了解中国政党制度。
(五)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贡献具有共同性的政党理论话语权价值体系。两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向西方国家成功传递了东方的价值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国进行友好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时,通过介绍中国国情、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特色、传播中国价值为内容发表了诸多主题演讲,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民主党派的领导也担任一些政经或专业社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适时宣传民主党派,提高外界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环保、节能、慈善、卫生、教育等也是民主党派成员多从事的本职工作,可能具有更为独特的视角和更专业的观点,对提升我国在这些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都大有裨益。归纳、总结、宣传好“中国模式”,并通过适当的渠道向世界进行传播,是中国展示国际形象、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语言,而“中国模式”中的多党合作制度是该模式得以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彰显中国政党制度优势,增强具有中国气派的政党理论话语权,既可以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我国政党制度的安全,又可以巩固对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政治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用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立足于本国实际,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魅力和优势展现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总结过去的发展路径,更好地推动当前的发展势态,进而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萧超然、晓 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143
[3]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J].北京:求是,2015(5):60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8
[5]习近平.2016年5月18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6]杨正位.坚持“开放发展”需加强参与国际组织的顶层设计
[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1103/c148980-27769487.html,2015-11-03
课题负责人:唐建武,男,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
课题组成员:朱 航,男,农工党辽宁省委专职副主委
杨关林,男,农工党辽宁省委副主委
尚 红,女,农工党辽宁省委副主委
许 冬,女,农工党辽宁省委副巡视员
刘朗铱,女,农工党辽宁省委科员
马进军,男,农工党辽宁省委主任科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优秀课题成果。
责任编辑/姜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