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祥 姚 笛 金灿灿 (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430068)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研究
陈启祥 姚 笛 金灿灿 (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430068)
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简述了历史演变,归纳了其艺术特征,分析了其当代应用价值。
吉祥图案;演变;特征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吉祥图案是将抽象的概念图像化,吉祥图案,根据它的名字,我们就可以推测它的含义是蕴藏着吉祥如意的含义的图案。传统的吉祥图案是采用飞禽走兽、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以及文字的因子,跟我国民间传说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图形与吉祥含义融合的图案,它是中国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的艺术结晶,不仅蕴含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更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看似平凡,却饱含情趣。
远在六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中国古代人民在跟自然做斗争的时候,通过自身的创造力和灵感创造的富有代表意义的物象和图案,也就是“图腾”崇拜,并且将其通过绘画、雕刻、彩陶装饰等流传下来,表达了“避凶求吉”的心理诉求,祈求得到神灵的庇佑,获得和谐平安的生活。那些有意义的物像和图形可以说是原始吉祥图案的萌芽,比如彩陶上带有人敬天神意味的动物纹、人面鱼纹等等,都体现了最初的吉祥观念。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工艺技术日趋成熟,青铜器作为当时祭祀和礼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器或礼器,承载了宗教、政治及装饰审美等精神性功能,而这些功能正是通过各种纹饰图案来体现的。这一时期图案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动物纹和几何纹,动物纹主要是被称为饕餮纹(图1)的兽面纹,其次是夔纹、龙纹、鸟纹和象纹等。这些图案大都展示了一种狞厉的装饰美,几何纹主要是连珠纹、圈带纹、火纹、波回纹等,经常被用在器物的修饰上,具有鲜明的象征性,有严谨的理性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镶嵌工艺的进步和漆器工艺的提高,创造了金银图案和
漆器装饰。图案风格趋向精细和繁杂,以追求豪华和精巧特点。装饰图案的有龙纹、凤纹、狩猎纹、蟠兽纹等。其中龙纹和凤纹,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流传最久远的吉祥纹样。春秋战国时期图案浪漫自由、理想华丽,极具东方美学风格,为其后卓越的秦汉艺术开阔了新天地。
图1 饕餮纹
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土,与道教、儒学思想形成融合趋势,加上我国传统的神话,赋予了吉祥图案更多的意义。今天我们在遗存的砖瓦、丝织品、铜镜等物品上都发现大量含有祥瑞题材的图案,内容上不仅包括有龙、凤、虎、龟、蝙蝠、羊、鹿、蛙、鱼、鸟等自然物种,还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比如四兽纹瓦当(图2),在道教当中有玄武、朱雀、白虎、青龙等神兽作为天神护卫的说法,这些神兽都是我国的崇拜思想,这个时候吉祥图案也出现在汉代的锦绣上,比较典型的有“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万事如意”锦(图3)等。秦皇汉武时代的吉祥图案内容丰富、构思巧妙、气韵生动、简练多变。
图2 秦四兽纹瓦当
图3 汉万事如意纹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但文化、艺术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此时的绘画艺术发展日趋成熟,从当时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砖石来看,吉祥图案题材涉及广泛,如瑞兽、祥禽、天象、神仙、羽人、方位四神等等。同时因为佛教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盛传,受佛教轮回永生的影响,莲花、忍冬、飞天和缠枝花纹等(图4)佛教艺术纹样大量出现,由莲花纹样演变出“宝相花”图案,成为当时普遍的装饰题材。莲花内涵与中国传统吉祥观念相互渗透,逐渐演变出“莲生贵子”“连年有余”等等具有美好寓意的吉祥图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吉祥图案生动活拨,色彩艳丽,寓意深刻,展现了既简朴又华丽的艺术风格,符合中华民族向善及追求永生的理想。
图4 敦煌428窑西顶北魏
隋唐时期吉祥图案得到了空前发展,日臻成熟,呈现华丽优美、雍容大度、丰满的多元化特征。隋代历史短暂,吉祥图案却趋于华贵之色,云纹图案使用最多,它承继了南北朝时期的传统,开创了盛唐时期的盛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功效。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对外贸易和交流频繁,达到中国历史文化最鼎盛时期,此时的吉祥图案不再以动物纹样为主,而是将花草与各种祥禽瑞兽、仙人神物等穿插组合组成图案。比如缠枝花纹,叶中藏花、花中寓叶,新颖别致。比如缠枝鹤纹、缠枝凤纹(图5)、缠枝狮纹等等,其中鸟兽大多成双配对,左右对称,如“对鹿”、“对雉”,画面饱满,内容充实,展现出积极蓬勃的旺盛生命力,同时,唐人还对牡丹推崇备至,唐代的文人通常把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在这个时期也催生了很多诸如长生富贵、富贵平安的牡丹纹样。
图5 唐凤凰戏牡丹铜镜
宋元时期是吉祥图案发展成熟阶段,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大量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是吉祥图案的高度普及期。宋代的吉祥图案承袭了唐风遗韵,以奇花珍草、祥禽瑞兽为主要题材,纹样有些极为精细工整;有些则粗犷朴实,既有唐代的华美风韵又不失朴素、庄重。
图6 元鸳鸯莲花
元代是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大交融时期,一向被传统观念歧视的通俗文化盛行。所以,吉祥图案题材更加多样,除了祥禽瑞兽、奇花珍草,还出现了一些民俗意味浓重的图案题材,比较出名的有寓意夫妻幸福和睦的“鸳鸯莲花”(图6),象征着谦谦君子风范的“松、竹、梅”,寄托了广大人民长寿愿望的“灵芝仙鹤”组合图案等,这些图案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传达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已逐步迈向统一、规范和成熟,即体现了形式的多样性,又展现了统一的思想内涵,且表现技法丰富。吉祥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力也达到了顶点,可以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来表明。明代的吉祥图案涉及到的题材相当宽泛和自由,如使用较多的动物图案就有虎、獅、麒麟、凤、龙、大象、羊、鹿、鹤(图7)、喜鹊、蝙蝠、鱼、蝴蝶等。同时还涉及到诸多其他类型的纹样,包括植物、人物和几何等,其线条的展示更多的追求的是奔放与洒脱,仅通过轻描淡写的数笔便能神乎其技的描绘出其中的神韵。
清朝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传统文化艺术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儒学的双重影响,因此吉祥图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颇具独创精神。清代的吉祥图案题材丰富、纹样细致、形式丰满,多由一种主纹辅之以多种副纹组成,主纹基本集中使用一种图案,副纹则可以是文字、人物、动植物等多种纹样,并且在色彩上讲究层次、多变化。清代的建筑和园林中,非常偏好于吉祥图案的运用,像是“麻姑献寿”“金玉满堂”和“百鸟朝凤”等等图案,均是极为常见。
图7 麻姑献寿石雕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吉祥图案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之上,题材和表现手法也在不断更新,展现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在现在民间社会,在传统年画、剪纸或对联等艺术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吉祥图案和文字的身影,大多都是赞颂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或者展现新时代新风气新面貌等等。如:“三阳开泰”“为国争光”“繁荣昌盛”“连年富有余”(图8)“岁岁喜丰收”等。
图8 连年富有余
陈启祥(1966.2-),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数字化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