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睿+王友平
编者: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女共产党员、女英雄,为了国家、民族、人类,为了心中的理想,毅然投身到革命洪流中,用血肉之躯和坚强信仰,描绘了共产党员的光彩,谱写了一曲曲华丽的乐章。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本刊刊发三位彪炳党史的川籍女红军、女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以此与广大读者共勉。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在四川党史上,有很多女共产党员、女红军、女英雄,她们有的正值豆蔻年华,却带着青春才智、殷殷信念为国捐躯;有的铮铮铁骨,彰显了共产党员钢铁般的意志;有的用一生來诠释信仰与道义,闪耀着革命和人性的光辉……她们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巴蜀儿女特别是前赴后继的共产党员永远坚守信仰,永葆精神追求!
红军远征 巾帼壮歌
川籍百岁藏族女红军——杨金莲
杨金莲(1875-1977),是参加红军长征年龄最大的女英雄。她藏名板登卓,出生于四川靖化县(今金川县)一个农奴家庭,一生革命经历富有传奇色彩。
1928年丈夫病逝后,全家生活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她带着两女一儿逃难到理番县(今理县)朴头村,不久再嫁当地汉族男子唐洪山,生育一子。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上游,创建松理茂赤区。丈夫唐洪山被推选为村苏维埃筹粮委员会委员,在筹粮时遭遇反动武装袭击,不幸牺牲,杨金莲再度丧夫。这时因被逼外逃的大女儿姜秀英得到红军的解救,参加了红军。随后,她又回娘家动员其母亲杨金莲、妹妹姜萍和两个兄弟分头为红军做“通司”(藏语“翻译”)带路。这时,年届花甲的杨金莲从自己60年的遭遇、经历中,深深领悟到“只有红军,才能解救穷苦番民”的真理。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带领年方14岁的小女儿姜萍和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唐子全年仅12岁),全家5口参加了红军。因为他们一家既懂汉语,又懂藏语,随后,他们被分配到各个不同的部队当翻译:杨金莲和姜秀英给红一方面军当翻译,姜萍则去了红四方面军。
长征途中,杨金莲在红四方面军随军家属队担任通司。虽然年事已高,但她随着部队转战雪山草地,历尽艰险,与同志们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在努力做好翻译、讲解工作的同时还尽可能地发动藏族群众为部队筹措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位老人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地走完了长征路。1936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她被分配在红军总供给部工作。到达延安后,她又意外地与女儿姜秀英、姜萍相逢,母女重逢,格外欣喜。
姜家母女三人历尽艰险,先后到达陕北,杨金莲一度成为延安年龄最长的“老”红军之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曾到她的窑洞探望她。而遗憾的是,杨金莲的两个儿子却很不幸,小儿子唐子全在长征途中失踪,大儿子姜德成带着红军爬过雪山后,双足冻残,不得不返回家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和母亲及姐妹取得联系,并重新确认红军身份。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都一直叫板登卓为“老妈妈”。到延安后,是蔡畅(李富春夫人)给她取了一个汉名叫“杨金莲”。随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杨金莲又随所在机关转战山西、河北。1949年,74岁的杨金莲和大女儿随军进驻北平(今北京),被组织安排在中直机关休养,直到1977年11月病故,终年102岁。
杨金莲的两个女儿——姜秀英、姜萍,分别在长征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一生发扬着红军精神和本色,对党忠诚,不畏艰险。小女儿姜萍2014年病逝时,人们送上一副挽联“翻雪山过草地出生入死巾帼不朽;系民众思国家磊落襟怀战士留名”。这正是对这一家三位女红军的真实褒赞。
天上的云霞 七月的榴花
“红色女特工”——张露萍
张露萍(1921-1945),是一个让国民党反动派战栗、胆寒的“红色特工”。她原名余家英,投身革命后化名黎琳、张露萍,四川崇庆(今崇州)县城(今崇阳镇)人。读中学时因受到车耀先的教育引导,追求进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1937年12月,张露萍带着车耀先的介绍信,和十多个有志革命的青年奔赴延安,1938年加入共产党。
1939年秋,中央组织部、社会部决定利用她的社会关系,派她到国统区重庆工作。从此,她化名张露萍,扮成娴静、文雅的千金小姐,迁入牛角沱新居,与军统电讯处地下党党员张蔚林以兄妹相称、相处,传递情报。从这年冬天开始,她将电讯处、电讯总台和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监察科的密码、呼号、波长、图表和通讯网分布,以及国民党蒋介石降日、反共等绝密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南方局军事组或党中央,成为我党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在他们的辛苦工作下,南方局根据情报,安全转移已暴露的重庆地下党组织和党员。党中央根据他们破译的密电,及时捕获了受戴笠派遣妄图潜入延安的特务小组。
1940年军统局以张蔚林烧坏一支真空管为由逮捕了他。搜查其住处时,发现了密电码和申请加入共产党的志愿书,并搜出张露萍给张蔚林的暗语条和成都来信。特务们假托张蔚林之名,去电张露萍返渝,将她逮捕,囚于重庆稽查处看守所。戴笠对张露萍亲自刑讯,张露萍坚强不屈,后被转囚于白公馆。次年3月,又被移禁于军统局贵州息烽集中营。期间,在狱中地下党支部领导下,张露萍接受罗世文、车耀先、韩子栋的指示,参加缝纫厂劳动,还参加文艺演出,传播进步思想,继续同敌人作坚决斗争。
1945年春,张露萍在距息烽监狱3公里的快活岭军统特务被服仓库前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4岁。她曾作诗“前程是天上的云霞,人生是海里的浪花”,希望趁自己在青春的“黄金时代”,在革命的大道上绽放出“灿烂的光华”。她说“七月的榴花”是先烈们的鲜血染成,“我们在血海中新生,我们在血海中迈进”,她对推翻反动统治,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了火热的憧憬,“要去准备着更大的流血,去争取前途的光明!”endprint
张露萍正值青春韶华,犹如榴花红艳的时节,却早早献身于革命,虽然令人扼腕叹息,但她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革命丰碑上。
红梅花开 侠骨柔情
《红岩》女主角——江竹筠
江竹筠(1920-1949),是一位家喻户晓的革命女英雄,人们习惯称她江姐,她的英勇事迹更因经典革命小说《红岩》,而被久久传颂。
江竹筠原名竹君,生于四川省自贡市,1939年入党。1944年进入四川大学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7年,她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江姐也跟随前往,并担任下川东地工委和川东临委联络员。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江姐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年仅29岁。她从容淡定、大义凛然、坚守信仰的精神,跨越历史,震撼人心。
江竹筠曾写下《到解放区去》的诗歌,语言朴素,率真热烈。她写道:“我要到敌后去,到解放区。我厌恶,住在腐烂了的城市,跟着烂下去。我恨不得,早点离开那政客们所玩弄,就是特务的盯梢,狞笑和狂吠的这些学校。烈火,在地面燃烧;烈火,在我心里燃烧呵!”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不是为了坐享其成,而是“去为着这里有无数痛苦贫穷的农民……要求着世界来一个改变”。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这一字一句,凸显了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一心为民的博大胸怀。
面对死亡,她不畏惧;面对亲人,她情真意切。江竹筠在狱中遗书里托付亲人,讓云儿(江竹筠烈士的儿子彭云)“吃的饱,穿的暖,可别骄养”,她对弟弟说:“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这不仅是对亲人的嘱托,也是对后来者的拳拳期望。(作者单位:马睿/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王友平/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责编:张微微)endprint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