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龙
1.
刚来北京时,父亲告诉我:二十多岁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你没钱没势,好在你还年轻,能吃苦,这是你最大的资本。
这句话一开始我没有理解,随着后来长大,我慢慢地理解了:二十多岁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因为年轻,你可以吃得了常人不能吃的苦;因为年轻,你可以扛得住一天只睡几个小时的煎熬;因为年轻,你可以有未来和希望。
因为一无所有,所以可以义无反顾;因为一无所有,所以可以不怕失去。
我身边第一个二十多岁就经济独立的人叫小苏,是个外地来北京打拼的男生。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外企,月薪也就四千元,他不痛不痒地在这个城市过着。吃的不算好,住的也很一般,他和我们一样,属于放在人群中不会被认出来的那种。
直到有一天,单位需要一个人出差,去南非的一个小国。
长时间国外国内飞,条件艰苦,缺水易病,好在工资高。
他二话不说,几天后,收拾行囊出发了。临走前,他告诉我,单位几乎没人愿意去,大家都有老婆孩子,谁愿意受这份苦。
我问:那你为什么去啊?
他说:我一无所有,又这么年轻,我怕什么苦啊。
后来,他在南非待了两年,回来后黑了不少,我们笑他入乡随俗,连肤色都变了。
他笑得有点苦,后来告诉我们,到南非的第一个月他就染上了疟疾,顶着高烧去送材料,生怕自己死在异国他乡;后来又在大使馆的门口遭到了抢劫,钱包里的钱都被抢走了。
他说那些话的时候在笑,我们知道,因为都过去了,后面的日子,能好很多。那笑,是安心的。
因为那段经历,他在单位升职很快,在南非存的钱,也让他迅速度过了生存期。现在他的日子好过了很多,变成了公司的骨干成员,一个月的工资少说也有一万元。
有时候我见到他,还会想起他走时说的那句话:我那么年轻,怕什么苦啊。
2.
后来我又遇到几个从一无所有开始打拼,然后在二十多岁度过了生存期的人。他们有一个共性:能吃苦,而且学习能力强。
我的另一个朋友小芳现在是一家公司的总监,二十多岁时度过了生存期,我认识她许多年,她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学习能力强。
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公司做销售,父母让她回家,说卖东西是一个女孩子该干的吗。她愤愤不平,当年拿了销售部第一名的成绩。其他所有人以为她是天才,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家里看了多少本书,请教过多少牛人。
后来她跳槽来了现在的公司,她的成长速度很快,两年就干到了总监的位置。
从那时起,她的父母再也没有催她回家。
我一开始以为她聪明,后来她给我讲了一件事,我就再也不这么认为了。
她说:做营销时有一次去见一个大客户,那人刚从飞机上下来,时间紧迫。他说只有路上的时间可以跟她见面,她就去机场接他,帮他叫车。在路上的时候他同意买她的产品,她问他为什么。
他说:因为你感动我了。
我才明白,这世界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所有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外表后,谁知道背后求了多少人,吃了多少苦。
所有体面站起来的人,谁知道背后跪过多少次。
不过,好在我们还年轻。年轻,就是拿来跌倒和奋斗的,就是拿来逆袭的,要不然,要青春有什么用。
3.
我想起几年前刚当英语老师时,我整个人是麻木的。之所以麻木,是因为时常累到骨髓里。
只记得那一段时间,排課组问我们排课要求。我不挑任何地方,不挑课程种类,只要有机会,我就抓着不放手。
哪怕是一天十个小时的vip课程,哪怕是需要起得很早很早。要知道对一个老师来说,vip课程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我从未挑过课,有一次甚至从北京的北五环赶到南六环,到了教室后已经是满身尘土。我拍拍头发,若无其事地走进课堂。
后来和我一起入职的几个老师在第二年就纷纷离职或者没有了课,而我已经开始和老教师搭班。
每次休息,我就趁机向他们请教,有时候悄悄地跑到他们班上偷听他们讲课。一年后,我成了骨干老师,评分一直很高,课也多了起来,我成了我们那一批第一个来到北京很快度过了生存期的人。
后来我的同事跟我聊天,说:你那时上课就像个疯子一样,没命地上,我们都以为你缺钱缺疯了。
我说,主要那段时间什么也不会,年纪轻轻的什么也没有,就只剩能吃苦了。不过要是没有那段时间的疯狂上课,现在嘴皮子也不会这么溜啊。
的确,那段吃苦的日子,是我能给自己青春最好的礼物。因为年轻,因为吃得了苦,所以才有了不一样的自己。
4.
所以,二十多岁到底怎么度过生存期,答案是你要学会不怕苦,更要学会不停地学习。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鸡汤,的确,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什么都是鸡汤。
许多人总觉得自己不怕吃苦,喜欢吃苦,其实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怕吃苦,而且都不愿意吃苦。但吃苦的好处是在吃苦的过程中,我们能反思学习。现在吃苦,是为了以后不那么苦。
这个世界,留给年轻人的机会本身就不多,你不能指望刚进一家公司,就享受着月薪上万元却什么也不做的待遇。就算有这样的机会,也不一定落在你的头上。
大多数的体面,是通过狭小的地道,一点点爬出来的。那些路本身没有光,坚持往前走,看到洞口的刹那,总会遇见光。
我们终会明白,为了看到光,一切都是值得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