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欢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3)
西安明城墙的历史与现状思考★
李 欢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3)
在回顾西安明城墙历史的基础上,对其形制及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总结了西安明城墙的现状特点,提出了一些关于保护城墙的想法和建议,为西安明城墙的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
西安明城墙,演变历程,旅游开发,历史文化
西安明城墙,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老城区外围,绕城一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明清城墙之一。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至十一年(公元1371年至1378年),是在宋元府城(原隋唐皇城)城墙的基础上向东、向北拓建而成。城墙全长约13.74 km,平面呈东西长、南北短的近似矩形状,原开有四门,东曰长乐、南曰永宁、西曰安定、北曰安远,自民国以来,因交通、战争等原因渐开新门,时至今日形成全城十八门的格局。西安城墙属平陆筑城,在我国城墙,特别是明清城墙中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意义,在我国城墙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明初修建的西安城墙为黄土夯筑而成,墙体顶部筑有较为轻薄的女墙,城墙建成以后600余年间,屡经修葺,明清两代可考的维修工程有25次[1],民国时虽未进行大规模城墙维修工程,但小修小补以及新形势下的改造一直未曾停止,进入新中国后,20世纪80年代的环城建设工程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整修。这些构成了西安城墙形制的演变历程,共同导致了西安城墙现状的形成。现将其中较为重要的几次转变枚举如下:
1)明隆庆二年维修工程:1567年明穆宗朱载垕改元隆庆,明朝采取系列新政,试图重振国威,同时为了巩固统治,防患于未然,下令“天下诸省会郡邑,各务缮濬城堑周戒不虞”。在此背景下,陕西巡抚张祉“以土城年远颓圮,甃砌以砖,濬其壕”,主持开展了西安城墙维修工程。根据康熙《咸宁县志》的记载来看,此次修城工程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包括女墙在内的城墙整体进行外包砖处理;另一方面采纳布政使曹金的建议,将城墙上部的女墙的形制改为更加利于防御的“外方内阔中辟一窦(洞),斜直下阚”。
2)明末崇祯十年:孙传庭下令增修关城,此次修城主要针对西安城墙外的四关城墙,重点在于新修南、西、北三关关城,同时也包括对已有东关城墙的加固修缮[2],以此奠定了西安城墙东西南北城门外各有郭城守卫的格局。
3)清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一年,毕沅主持西安城墙维修工程,对西安城墙整体进行了整修,对城墙外侧、顶部女墙以及城上古建筑进行包砖处理;顶部海墁利用灰土夯实进行防水,并在其上铺设三层城砖,同时将海墁层平面统一向内倾斜3°~5°,并沿城墙内壁每隔40 m~60 m砌一青砖排水沟,全城共计排水沟205个,从而解决了西安城墙的排水问题,西安城墙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同这套完整有效的排水系统是分不开的。
4)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并没有大型修补工程,改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城门的整修,二是防空洞的修建。据1942年的统计来看,当时西安城墙上共有防空洞782个,可容纳人数约占当时西安市区防空洞容纳总人数的39%[3]。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一段时间大肆开挖防空洞,至1982年开始筹划《西安市环城建设规划》之前城墙内部洞穴总计发现2 000余个,其中城墙内侧有洞穴千余孔,外侧有洞650余个[4]。防空洞使城墙防御功能得到拓展,赋予了城墙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5],但同时也是对城墙的一种破坏行为,给城墙的安全性造成了诸多安全隐患。
5)西安环城建设工程[6]:环城建设工程自1983年4月1日正式实施,一直到90年代初才完工,前后持续约10年,主要完成了城墙内部洞穴的封堵加固、墙体的整修、附属建筑的复原等工作,对城墙内外侧均包砖处理,近现代所开豁口处多建成城门洞以供车辆出入,对于原有四门则在原有门洞左右两侧各新开城门洞以供车辆和行人出入,券修城门门洞26孔。对毁坏的敌楼进行了部分(12座)重建,重修魁星楼,恢复东北、西北、东南三角角楼,而西南角楼的八角楼并未重建,按照原有样式复原排水槽等设施。并新建含光门门洞,重建永宁门羊马城、闸楼和吊桥,2004年复原南门箭楼,对西安城墙原有城门形制进行了复原式展示。
西安城墙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沧桑,在自然环境、战争创伤、人为破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几经艰辛,才得以保存下来,自2005年火车站段城墙连接工程结束后,重新恢复了环城一周的格局。2009年,出台了《西安城墙保护条例》,明确指出西安城墙包含明代城墙墙体、城门、附属建筑、护城河及其遗址遗迹,同时界定其保护范围为城墙墙体、城门,城墙内侧20 m以内,城墙外侧至护城河外沿的区域和东、西、南、北城门内外侧的广场、绿地。西安城墙建设控制地带为城墙内侧20 m~100 m的区域,以及护城河外沿以外180 m以内的区域。目前,西安城墙已与南京城墙、兴城城墙等明清城墙一道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西安城墙墙体内部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的夯土共同构成,不同时代夯土之间的成分、性能之间存在着差异,此外,历次维修中所用的修复材料、工艺与城墙墙体之间不能较好的融合,加之在外界温度、湿度、降水、光照、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城墙上出现了许多病害[7]:泛碱、墙体裂缝、表面风化、墙体掏蚀和彩绘层的起翘、脱落与模糊,此外还有海墁不均匀沉降、墙体侧向鼓胀变形、墙体内部有许多人工洞穴、空洞等,砖墙与内部夯土之间的脱空等等。特别是其中的裂缝、不均匀沉降、墙体侧向鼓胀变形等结构性病害,已经成为威胁城墙安全存在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现代化工程建设对西安城墙的影响愈发显著,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西安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对城墙的影响,目前已运营的地铁1号线、2号线以及在建的4号线、6号线都从城墙下穿过,其施工沉降和运营后的振动成为影响城墙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每天进出城墙的路面车辆导致的交通干扰和交通污染也是影响城墙的主要环境因素。
如今西安城墙的风貌是自明初建成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不同人员基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设计手法和工艺技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城墙保护理念和保护意识:明清时期西安城墙是守卫西安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因而这段时期内城墙进行维修加固多是基于军事防御角度,也有部分是为了“壮观瞻”而发起的;民国时期战火频繁,少有大规模维修工程,但是小修小补不断;建国以后城墙的保留与破坏、80年代以来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以及对城墙周围环境的整治等等。目前的城墙风貌景观已不再是防御功能的城墙所具有的开阔景象,而更多的表现为“林地”景观[7],“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顺城巷”四位一体的环城景观已经成为西安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
针对目前城墙的实际情况,在以后的保护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西安城墙的现状是历次维修共同导致的,与明清时期相比在许多方面有所差异,如城墙内外均已包砖,敌楼、魁星楼的形制均与明清时期不同,城上建筑许多仍然缺失,但这是80年代环城建设工程遗留下的痕迹,反映了当时的保护理念、历史环境。考虑到文物保护的不改变原貌与少干预原则,未来对于西安城墙的保护应不添亦不拆除重建,可以考虑建立沙盘或者数字沙盘等方式对明清时期的城墙进行展示。
2)对城墙周边的建筑规划,应注意在风格、色彩上与城墙协调统一,应注重对视线通达性的保护,特别是对于城门周边重要节点处的建筑物,应对视线控制进行规划。
3)加强日常养护工作及日常监测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沉降、裂缝、鼓胀等结构性病害的监测工作,大力开展城墙监测预警的研究工作,努力实现对城墙的预防性保护。
4)水是影响城墙地基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对城墙周边用水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并科学的调控。
5)对城墙周边的交通流量进行控制,倡导绿色交通,尽量减少个人机动车辆在老城区内的使用,倡导步行、自行车出现、公共交通出行等方式,减缓交通对西安城墙的影响。
6)近年来,城墙的旅游开发、利用逐渐升温,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保护为前提,做到可持续发展。
7)发掘西安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之成为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真实感的载体,提高其在人们认识中的地位,研究西安城墙的科学开发模式,在保护的前提下,挖掘西安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发展城墙旅游。
西安明城墙是我国明清城墙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杰作,现阶段对西安城墙的保护颇受重视,科学研究与保护工程的开展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其面临的现实情况仍然十分复杂,今后仍需加强对西安城墙的保护、研究工作。
[1] 史红帅.清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一年西安城墙维修工程考——基于奏折档案的探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1):112-125.
[2] [明]孙传庭.孙传庭疏牍[D].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3] 冯升云.西安市一年来之民防设施报告[N].西京日报,1942.
[4] 西安市城建系统方志编撰委员会.西安市城建系统志[Z].
[5] 武亨伟.抗战时期西安城墙防空洞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从,2015,30(3):93,102.
[6] 当代西安城市建设编辑委员会.当代西安城市建设(内部资料)[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7] 黄四平,王 肃.西安明城墙遗址主要病害勘察及成因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39-42.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thinking of Xi’an Ming Great Wall★
Li Huan
(MachineryIndustrySurveyDesign&ReserchInsitituteCo.,Ltd,Xi’an710043,China)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Xi’an Ming Great Wall, this paper analyzed its form and evolution proces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Xi’an Ming Great Wall,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prot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the protection work of Xi’an Ming Great Wall.
Xi’an Ming Great Wall, evolution process, tourism development, historical culture
1009-6825(2017)14-0010-03
2017-03-07
李 欢(1990- ),男,硕士,助理工程师
TU-87
A
★: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西安城墙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5KTZDGY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