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战洪,张 封
关于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
冯战洪1,张 封2
(1.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21;2.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管理局河北分局,河北石家庄050000)
2014年国家确定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本文总结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为今后区域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地下水;超采治理;综合治理;机制改革;监控能力
河北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长期以来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经济社会发展,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2014年国家确定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4部委的精心指导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河北省政府专门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办公厅、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厅、国土厅等10个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按照2014、2015年度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方案,年度投资分别为74.5、82.6亿元,年度新增农业压采能力分别为7.61、7.47亿m3,治理范围以衡水、沧州、邢台、邯郸深层地下水为主,并向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扩展,2年的试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2016年将治理范围扩大到9个设区市、2个省直管县共115个县(市、区),目前正在抓紧开展相关工作。
为了增强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河北省政府组织编制并印发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规划》,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务的目标要求,通过采取“节、引、蓄、调、管”等综合措施,形成从水源到田间、从工程到农艺、从建设到运行的综合治理体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恢复和加强,有力推动了现代节水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地下水超采治理理念进一步清晰,“确权定价、控管结合、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模式初步形成,试点区地下水超采得到一定遏制。
地下水超采治理没有现成系统经验可循,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1)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措施的系统性欠缺。各市县缺乏具体到地块的超采治理系统规划,如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现节水压采措施看,有的地方局部区域通过补贴压减了高耗水小麦面积,而其他区域存在扩大高耗水的大棚蔬菜等现象,不能实现大区域实质上的结构节水。有的退耕还林面积,由于经济林种植依然需要灌溉,不能实现旱作农业的目的。对于深层地下水超采区未来需要全部压采封井,缺乏长期有效的应对措施。
(2)仍然存在重建轻管的老问题。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缓慢,与国家“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工作中开展了水权水市场、农业水价、水利建设方式和工程管护机制4项改革,但是,由于体制机制改革涉及面广,基层人力资源欠缺,群众接受程度不高,试点带动成效不显著。
(3)地下水监控能力薄弱,不能有效实现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制。客观上,河北省全省分布着90万眼机井,监控任务很重;主观上,广大农村长期以来取水管理粗放,群众对监控管理措施接受程度不高,推进难度较大。水利、国土部门地下水水位监测信息尚未有效实现互通共享,监测数据运用需要加强。
(4)城市地下水超采治理缓慢,地表水置换工作推动不力。全省城市地下水超采量18亿m3,占全省地下水超采量的30%,城市都安排有地表水替代水源,由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地下水超采的危害性、严峻性认识不够,不能及时解决水源置换过程中存在的工程、水价、管理等问题。同时,河北省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缺失,缺乏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5)南水北调等外来水水资源利用严重不足,与地下水严重缺水的现实极不适应。南水北调中线2014年年底通水至今快2年了,河北省引水总量仅4亿多m3,与京津豫3省市引水量差距很大,与多年平均分配30.4亿m3的水量指标相差甚远。各级政府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足量调引外来水、补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资源、水生态短板的有效措施。
河北省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务要完成85%以上,地下水超采量要从基准年的59.65亿m3压减到8亿m3以内,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治理措施,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1)进一步增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保证治理效果持续有效。全省农业超采量占全部超采量的70%,超采治理任务艰巨。调整种植结构是实现地下水压采的有效措施,但要重视市县宏观区域的结构节水。超采区市县应编制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县乡村,增强规划引领作用。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力度,引导发展旱作农业(雨养农业)。鉴于深层地下水开采井将来要全部关停,应协调上级有关部门重点核减深层地下水超采区无地表水替代区域的基本农田面积。要因地制宜选择节水灌溉模式,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推广,让广大农民合作组织掌握节水灌溉技术,真正实现节水灌溉。
(2)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策落地,实现机制节水压采。地下水超采治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需要通过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地下水超采治理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持续实施综合治理的内生动力,健全地下水超采治理长效机制。要将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细化落地,在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通过经济杠杆促进节水压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工程“先建后补”政策的实施落地,及时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加强部门工作合力,项目评审实行并联审批,切实落实建设项目技术方案审查、备案审查、财政评审三审合一制度,解决地方反映的财政评审时间过长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地下水监控能力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地下水监控能力建设是地下水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加快建立地下水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地下水水位水量动态分析、预测、评估等信息平台,实现对地下水水位、水量信息化双控制,提高对市县水资源管理的支撑保障作用。强化监测信息系统管理,确保采集数据稳定传输率、准确率达到90%以上,推进水利、国土部门地下水水位监测信息互通共享。加强监测数据运用,定期分析地下水水位、水量变化,对超出警戒值的区域进行一定形式的惩戒。制定关停地下水开采井实施方案,逐步关停取水井。
(4)重视城市地下水的超采治理,加快城市水源切换。南水北调受水区各级政府要真正落实国家批复的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加快配套工程中水厂及城市管网建设,及时将地下水源切换为南水北调地表水源,推进城市压减地下水开采。在地表水厂不能尽快建成生效的地方以及有条件的区域,研究利用南水北调水向地下水水源地补水,间接利用外来水,谋划建设地下水战略储备。廊坊北三县要尽快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延伸工程,实现利用长江水,同时与北京通州副中心建设统筹考虑地表水供水网络。唐山要加大滦河水利用,尽早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5)加大南水北调、引黄等外来水的利用,实现地表水置换地下水。河北省是资源型缺水省份,千方百计增加水资源量是解决超采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为此,要尽快引足用好18.44亿m3的黄河水指标和30.4亿m3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长江水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向河北省应急供水,同时多争取中东线后续工程的供水指标。要围绕引足用好外来水制定相关调度管理政策、水价政策,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外来水发挥最大综合效益,要尽快将分配的水指标足额引进来,并利用汉江、黄河丰水年加大引水,为补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资源、水生态短板创造条件。
河北省通过系统推进“节、引、蓄、调、管”等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措施,不断增强节水压采的科学性、系统性,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监控能力建设,实现引足用好外来水,可以形成从水源到田间、从工程到农艺、从建设到运行、从城市到农村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体系,实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能够实现地下水超采治理的预期目标。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工作可以为华北乃至全国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
[1]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Z].2015.
[2]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5.
[3]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Z].
[4]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规划[Z].2015.
[5]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方案(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Z].
[6]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Z].2013.
[7]河北现代水网规划[Z].2015.
[8]冯战洪.对解决河北水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12).
[9]赵玲.综合施策加快治理地下水超采[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12).
[10]王晓娟,陈金木,郑国楠.关于培育水权交易市场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水利,2016(01) .
P641.8
B
1672-2469(2017)03-0017-03
DO I:10.3969/j.issn.1672-2469.2017.03.009
2017-01-17
冯战洪(1963年—),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