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元
滦河流域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
田 元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滦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最终流入渤海,是海河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水系,本文在分析滦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滦河流域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初步提出滦河流域治理对策,以实现流域“生态安全、河流美丽、流域和谐”的目标。
滦河流域;现状;治理对策
滦河流域包括滦河水系和冀东沿海诸河,北起蒙古高原,南临渤海,西界潮白、蓟运河水系,东与辽河流域相邻[1],是海河流域主要水系之一,总面积5.55万km2,流经河北、内蒙古和辽宁3省(自治区)。长期以来滦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不仅支撑着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承担着向流域外引滦入津供水的任务,自1983年引滦工程通水以来,累计向天津市供水225亿m3,向唐山市供水197亿m3,缓解了天津和唐山供水紧张局面[2]。同时,滦河流域中上游也是京津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保护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滦河流域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49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50~1150mm。滦河流域支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河流分别为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潵河、青龙河等,冀东沿海直接入海的较大河流有陡河、沙河、洋河、石河、汤河、戴河等[3]。滦河流域建有大型水库6座,即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庙宫、陡河、洋河水库。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7.42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8.08亿m3,水资源总量58.4亿m3。
随着滦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情势变化,滦河流域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饮用水安全与水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流域污染负荷逐年增加,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河流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湖滨缓冲带被严重侵占、生态空间被严重挤占、流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防洪工程体系欠完善、流域尾矿库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已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滦河流域水资源短缺,2013年人均水资源量497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自1999年以来滦河流域持续干旱,2001~2010年全流域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与1956~2000年系列相比,减少30.9亿m3,减少幅度58%。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担负着向天津、唐山以及滦下灌区的供水任务,入库水量持续减少,向外流域调水任务未减,严重影响了下游用水,加剧了流域内水资源的供求矛盾。
(2)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治理,滦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边治理边破坏、治理标准偏低、植被保存率不高等问题仍较普遍。截至2011年底,滦河流域山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46万km2,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滦河中上游地区,侵蚀强度多为中度以上,流域以水力侵蚀为主,风蚀主要分布在滦河上游及源头地区的丰宁县、围场县、沽源县。
(3)尾矿库污染较重。滦河流域上游各类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河流两岸建有近百座铁洗厂尾矿库。矿产开发及各类生产建设项目造成地貌破坏、植被被毁、河床淤积等问题,选矿过程中捕收剂排放入河造成水体TN偏高、选矿脱磷剂排放使TP升高,对水体富营养化带来较大的影响,导致河道不畅、河水污染。
(4)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滦河流域上游地区各县城虽大多建有污水处理厂,但普遍存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标准不高、管网不完善、运转困难等问题,加之乡镇和村庄生活污水、垃圾、化肥、农药等污染,致使滦河上游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2012年污水入河总量1.19亿m3,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53%。
(5)湖滨缓冲带侵占严重。多年来,滦河流域人为侵占湖滨缓冲带比较严重,人进湖退,湖滨缓冲带内主要是被村镇居民点和餐饮住宿所侵占,缓冲带被严重破坏,造成湖滨缓冲带内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陆间的自然过渡带逐渐消失,植被物种单一,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机能几近消失;湖滨缓冲带的污染物拦截与净化功能削弱,而且湖滨带内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负荷直接入湖。
(6)流域防洪工程存在薄弱环节。滦河干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及达标比例较低,防洪体系存在薄弱环节。滦河流域有防洪任务的河段治理比例仅为35.1%;治理达标比例为32.2%,其中滦河干流有防洪任务的河段治理比例仅为40.2%。已治理河段中,治理达标比例仅为38.1%,滦河干流及其中小河流治理任务仍然艰巨。滦河下游是滦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点,保护区范围广大,重要性高。防洪大堤和防洪小埝存在部分堤段断面小、超高不足的防洪隐患。此外,河道阻水建筑物较多、河道乱采砂,也影响行洪。部分排涝河道淤积严重、配套建筑物年久失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财政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启动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在滦河流域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针对滦河流域现状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开展的试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防治对策。
(1)加大对整个滦河流域系统治理力度。为解决滦河流域现状存在的问题,保障北京、天津供水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应加大滦河流域水土流失、水生态环境、农村点源面源、河道防洪等方面治理力度,国家除了在试点期对流域突出问题进行治理外,还应持续推进治理工作,开展整个滦河流域的系统治理,最终实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4]。
(2)建立水源涵养生态补偿机制。目前,京津冀区域水源涵养的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建议国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与市场手段,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依法治理、依法监管。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在滦河流域研究建立面向潘大水库上游的水源涵养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水源涵养区水质、水量及生态保护,如水土流失专项治理、清洁小流域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5-6]。
(3)建立流域长效管理机制。为保护好滦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流域的影响,巩固综合整治成果,建立滦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水环境管理协同联动机制,切实加强流域上游河道水质保护,做好日常河道管理维护及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等,实现流域“生态安全、河流美丽、流域和谐”的目标。
(4)落实保障措施。为保障滦河流域治理工程的顺利开展,应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确保中央资金投入的同时[7],地方应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大前期工作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加强建设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滦河流域治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国家协调各省区、各部门积极配合,认真落实治理方案,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措施,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内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8]。
[1]王小兰,刘东达.搞好滦河流域治理恢复生态环境[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04).
[2]刘荣强.滦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措施初探[J].河北水利,2009(10).
[3]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志编纂委员会.滦河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4]尹发能,梁新.浅论海河流域的生态恢复[J].人民长江,2007,38(02).
[5]王军锋,侯超波,闫勇.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07).
[6]王金龙,马为民.关于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研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06).
[7]杨红梅.滦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治理探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06).
[8]时玉涛.滦河流域水环境评价与保护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02).
TV212.4
A
1672-2469(2017)03-0015-02
DO I:10.3969/j.issn.1672-2469.2017.03.008
2017-01-17
田 元(1984年—),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