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坤
(北京市南水北调南干渠管理处,北京 102600)
北京市南水北调南干渠工程保护现状及措施建议
田 坤
(北京市南水北调南干渠管理处,北京 102600)
南干渠工程是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平稳运行直接关系到北京城南地区4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现南干渠工程已经安全平稳运行2年。文章通过工程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结合现有管理经验,重点从法律支撑和技术支撑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南干渠工程;保护现状;管理措施;建议
到2020年,北京将形成以两大动脉、六大水厂、两个枢纽、一条环路和三大应急水源地构成的“26213”供水格局,实现本地水、外调水、地下水联合调度[1-2]。南干渠工程是“一条环路”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承担向北京城南地区400万人口的供水任务,担负着河道应急补水功能。将黄村水厂、新机场供水,与廊涿干渠连通,南干渠工程安全平稳运行直接影响到京冀地区供水安全。从2014年10月试通水运行至今,南干渠工程已经安全平稳运行2年。南干渠工程除阀井附属设备设施在地面上之外,其工程主体均为暗涵隧洞工程,埋深距离地表 5~30m不等[3-6]。
南干渠工程隧洞长38.16km,地处大兴区和丰台区。涉及大兴区的黄村镇、旧宫镇、西红门镇、亦庄镇、瀛海镇等20乡镇和丰台区的花乡镇、大兴灌渠镇、卢沟桥镇、宛平办事处等4个乡镇。周边处于城乡结合部,工程沿线复杂的用地现状,对工程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工程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通水至今,南干渠管理处作为南干渠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严格执行北京市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下达供水任务,累计向郭公庄水厂供水水量约为2.8亿m3、向北京市大兴区碱河补水水量为0.04 亿 m3。
截止2016年年底,南干渠工程被圈占的阀井有17处,较2015年圈占阀井数量增加了3处。圈占方以农场、物流、木材厂、驾校、村民等,其圈占用途以生产经营、居住、堆放垃圾、修建办公楼、修建宿舍楼、停车场、种植树木等。
南干渠工程全线占压及违建事件频发,截止2016年年底,隧洞工程管涵上方压占事件从数量、面积和承重上均有增加的趋势。压占数量从2015年3处涨至了2016年8处;某处阀井周边垃圾山高度从2015年的8~10m,涨至了2016年的8~30m;压占种类也多样化,有垃圾、建筑弃土、办公用房、物流库房、停车场、货物堆放等。
随着大兴区和丰台区建设速度的加快,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也影响了南干渠工程正常运行。南干渠工程沿线阀井内外和分水口进场路均有被建筑垃圾堵路口的现象发生,为了保障工程日常巡查及维修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及时清理垃圾。
北京市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已经出台了《穿(跨)越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其他工程穿越跨越或邻近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试用)》,大部分实施穿跨越南干渠工程的建设单位或产权单位能够提前办理穿跨越工程相关手续,但部分现场施工单位在未对其施工段开展安全评估之前擅自施工。
因南干渠工程全部为地下管涵,工程完工后,除必须设置的阀井须占地外,其余占地全部归还给当地村镇,未修建阀井与社会道路连接路等附加设施。目前,周边占地用地情况复杂,主要以大型仓储、木材厂、垃圾收购站、工业厂房和物流为主。其生产经营活动都可能对工程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工程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南干渠工程浅埋暗挖段为左、右双线供水工程。设计理念为一备一用;而郭公庄水厂接水管道仅与南干渠工作右线连接,左线尚未施工,导致其一备一用功能无法实施,降低了抗突发应急处置能力。因郭公庄水厂为单一水源,只接水南来江水为其供水,为保障郭公庄水厂不间断供水,导致南干渠工程不能定期检修。
区别于北京市内其他隧洞工程防水设计理念,南干渠工程盾构段采用排水理念设计,为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创新设计[7]。南干渠工程盾构段隧洞圆涵在一衬、二衬之间没有设置防水层,地下水渗入一衬的外水内渗和隧洞内南水北调水渗入二衬的内水均通过排水隔离层汇入工程沿线24处排气阀井内的集水井。每日抽排水,也是南干渠工程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因南干渠工程无巡线路,导致其工作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1)在南干渠工程项目批复时,沿线排气阀井和排空井仅考虑井为永久占地,没有建设井位与社会道路之间连接道路。工程管涵上方和阀井周边的土地随着工程建设进程结束,先已均退还给当地村镇。因工程区域路网规划,且考虑路网规划的现实不能满足近期工程管理维护的需要,为目前工程巡查留下诸多不便。
(2)随着大兴区和丰台区建设速度加快,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尽管随意倾倒建筑垃圾违法,但是许多夜间行驶垃圾外运车辆司机依然违法随意倾倒垃圾,多次造成南干渠工程分水口进场路被建筑垃圾堵塞;阀井永久占地被垃圾堆积。
(3)在工程保护管理中,南干渠管理处无执法资格,且目前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凭借。当在管涵周边发现危害工程安全的行为时,只能对建设方加以劝阻,然后电话通报当地土地巡查科,请其出面协助解决,执法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
(4)南干渠盾构段隧洞工程采用排水理念设计,在一衬、二衬之间没有防水层,两衬之间积水汇入集水井,在工程日常管理过程中需每日进行抽排集水井内积水,防止积水涌入阀井内部,腐蚀阀体。其中有2处排空井和11处排气阀井离社会道路较远,排水泵、管线、发电机、车辆等设备无法进场,导致排气阀井内积水不能抽排、排空井也不能正常发挥既定功能排空主管道,这将直接影响工程安全及供水安全。
(5)相关工程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工程无连接路导致大型抢险设备无法直接到达现场,降低了快速处置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郭公庄水厂接水配套设施建设速度制约了工程抗应急风险能力。
虽然南干渠工程沿线40处排气阀井有39处无人值守,5处排空井有3处无人值守,但南干渠工程安装了自动化监控系统,对阀井地上、地下附属设备设施24h监控;同时,安装了阀井内部监控系统,,实现井内温度、湿度、水位、红外、震动的实时监控,发生异常情况时随时报警,覆盖了南干渠工程重要管理设施(调度中心、分水口、阀井和排空井)。
严格执行日常巡查制度。做到每日对沿线进行巡查,对全线阀井、排空井及其他工程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巡检,确保影响工程安全的行为能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发现及制止在工程保护范围内施工动土、占压管线、圈占等危害工程安全的行为40余起,有力保障了工程安全。
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协作配合。按照“统一协调、分级负责、多方联合”的原则,我处积极与辖区公安机关、属地政府、城管等多部门进行接洽、会商,加强沟通联系,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执法合力。
为增强辖区群众节水护水及保护南水北调工程的意识,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时期,举办了主题为“千里江水润京城,惜水节水我先行”的宣传活动;联合小学开展了主题为“千里江水润京城,惜水节水我先行”的宣传活动。加强了南干渠管理处与市民的交流,增强了群众与南水北调的情感,提高了市民节水及保护南水北调工程的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规定,对于社会道路与南水北调供水工程永久占地之间通行,相邻产权方应当予以准许;且相邻产权方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工程安全。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相邻产权方不得堵塞。因堵塞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8-10]。依据相关法规条款,南干渠工程应当加快社会道路与工程永久占地直接的连接路。
依据北京市最新城市发展规划,判断管涵上方地上物变化规律,模拟穿越、跨越、地面压占等不同工况对输水管线的影响,编制相关保护措施;从施工前期、施工期、运行期三阶段,定期定点收集管线垂直沉降数值,结合承受荷载标准,提出对应保护建议,为《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保护办法》提供必要数据支撑;找出影响供水工程输水管线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进而从输水管线工程的安全运行、水源保障及应急处理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为南干渠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基于BIM技术用于构建南水北调工程-尤其是地下建构筑物工程的基础信息模型,监控和管理工程各个对象相关运行、监测和维护数据,并通过3D模式进行分析和展示,可有效提升工程运行管理、安全预警分析、维修维护及应急保障措施实施等智能化水平。
依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遵循谁受益、谁负责、谁保护的原则,与涉及9个镇和24个乡镇一把手签订南干渠工程保护责任书,将南干渠工程安全纳入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真正把安全供水任务落实到位。“河长”是南干渠工程保护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督促所在乡镇的相关部门和村民自觉实施供水工程保护任务;协调解决隧洞工程保护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北京市南水北调南干渠工程已经正式通水2年,工程管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尚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撑和技术支撑来健全管理体系来降低工程运行风险和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日后,南干渠工程管理将趋势于法制化管理。
[1]曹海深,田坤.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工程保护现状及管理措施[J].北京水务,2015(04):52-55.
[2]齐子超.南水北调来水条件下北京市多水源联合调度研究[D].清华大学,2011.
[3]黄会勇.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量调度模型研究及系统开发[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4]田坤,闫庆峰.浅谈京津冀水务一体化进程中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护措施[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1).
[5]李万智,李启升,王雷,等.南水北调来水后北京市调蓄系统布局新思路[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03):10-13+20.
[6]林万顺.高密度地震映象在南干渠回填垃圾坑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05):2773-2780.
[7]沈凤生,林立.瑞士圣哥达深理长隧洞工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S1):12-17.
[8]蔡永民.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9]李园园,田义文.物权法视野下的水权与水资源保护[J].水利经济,2012(05):26-29+76.
[10]王晋.水资源载体---水事物权法律制度的物质基础[J].人民珠江,2003(01):3-6.
TV672
B
1672-2469(2017)10-0093-03
10.3969/j.issn.1672-2469.2017.10.025
2016-11-01
田 坤(1977年-),女,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