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整理在我眼中,一直是没有必要的小事,甚至还有一些以乱为荣。
高三的教室里一眼望去,堆得最高最乱的几个桌子,恰好都是前几名的。有人对此下结论:某某研究,桌面越乱的人,智商越高。在家时,房间都是母亲收拾的。东西找不到时,会恼怒地对母亲大呼小叫:让你不要收我的东西,你一动我就找不到了。母亲后来轻易便不再碰我的书桌。
上大学时,被邋遢的室友折磨过,也被有洁癖的室友折磨过。再后来也就渐渐学会了整理。
而整理的核心,就是取舍和丢弃。
关于取舍,其实是一件年龄越大越复杂的工作。年轻的时候,是不需要取舍的。对世界满满的好奇,每一点回忆都珍贵无比。如果你仔细回想,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和常识不符的状况:越年少的时候,往往越恋旧。
年少时候的我对旧物有着很深的执念:一期都不肯丢的杂志,毕业也不肯送人的校服,用过的参考书笔记本……所有能让我记往过往的事物我都不肯丢弃。
年轻的时候,是不会觉得回忆重的。我坚定地想要背着所有的过往,和自己一起往前走。
但是,太重了。终于有一天,我这样觉得了。
人能背负的东西是有限的,背得太多了,对着一堆也许早就不需要的东西,你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淡漠,甚至無感。
所以,我又渐渐学会了丢弃。关于丢弃,是否 “心动”,是我唯一的取舍标准。
当面对眼前的物品时,还会怦然心动吗?怦然心动,这个听上去特别美好,发生概率特别小的词,被用在这样告别的场景里。在这个条件下我审视的,是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
16岁的杂志,现在还让我心起涟漪吗。
是,留下。
大学的旧衣服,还能让我记得哪些场景,留下吗?
不用,扔掉。
在这样标准下,一切取舍看上去清晰至极。
丢弃的过程,就是对以前的人生进行梳理。你会享受整理所带来的一种决断感,这些事物,如何在你身上发生作用,在你人生中有过怎样的停留。
《坂上之云》里好古教育真之:“为什么家里只有一个碗?并不是因为没钱。男人一生只要做成一件大事就行了。为此,故意要把身边的事物变得单纯明快。”
我也许不羡慕这样的房间,但我会羡慕这样的人生。
于是,我选择在这样一个春光逐渐明媚的时候进行整理,物品,还有人生。
是以谓之: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