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017-04-07 05:51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孔海丰
数学大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角倒数梯形

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孔海丰

在对话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孔海丰

有效的课堂对话应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认同,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有效的数学课堂对话不是课堂中随意的“讲话”或“谈话”,而是发挥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双主体活动,是从一个开放的心灵到另一个开放心灵的话语。

一、语言温润,对话如春风化雨

案例1:《小数的性质》教学片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认为0.6=0.60,很多同学也赞同,那么你能不能用一定的方法来说明或验证你的想法呢?

学生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方法,或同桌同组之间讨论。

师:谁愿意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自己的思考?

生:0.6=0.60,因为0.6元就是6角,0.60元就是6角0分,所以它们是相等的。(师评:借助“元、角”单位来想,大家都觉得亲切自然)

生:我选用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材料进行验证,0.6是十分之六,0.60是一百分之六十,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数表示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一样的,所以我也认为0.6=0.60是对的。(师评:借助正方形,巧妙而且直观)

生:我是从“数位”来想的,0.6表示六个十分之一,0.60表示60个百分之一,60个百分之一就是六个十分之一,所以0.6=0.60。

生:0.6米就是6分米,0.60是60厘米,因为6分米=60厘米,所以0.6=0.60。

理解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这个教学片段紧紧围绕“为什么0.6=0.60”展开,引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验证途径和说明方法,促进了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来理解小数的性质。教师没有用程式化、僵硬化的语言来命令学生该怎么做,怎么说,而是用征求意见性的口吻来说“能不能”找到合适的验证方法,言下之意就是“能”当然是好的,“不能”也是不要紧的,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心理条件下认真思考,仔细搜寻。教师也没有用指令性、强迫性的语言来组织交流,而是问学生是否愿意展示自己的思维结果,字里行间透着的是尊重和平等,信任和友善。在如此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完全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围绕“0.6=0.60”进行有效对话,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说明了同一个问题,获得了对小数性质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促进了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二、问题引导,对话应有的放矢

案例2:角的度量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学生很快完成。交流: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你是怎样测量的?计量单位又是什么?小结:测量时,一般要用到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今天我们学习“角的度量”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在“探索量角工具”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角∠1和∠2,提问:你会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当学生用活动角比出大小后,又出示一个10°角的教具,又问:用足够多的这样的小角,可以比出∠1和∠2的大小吗?

当学生用小角比出两角大小后,教师点出小角比较零散和不方便,顺势设疑: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保留小角比得精确的优点,又改进操作麻烦的缺点?学生通过紧张的思考和讨论,想到合并成半圆的好主意,量角器的形状初现端倪。设疑:工具的小角(10°)太大,有什么办法呢?又想出了继续细分(1°)。通过设疑细分后的工具读数不便,引出内圈刻度;通过质疑光有内圈刻度仍有不便,引出外圈刻度……

问题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现象、引起有效对话做了很好的引导。本例一开始呈现了“诱导式”的问题,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课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即测量工具、方法和计量单位,并以此为基点,处处设问,重重设疑。学生则以原有的测量经验为支撑,群策群力,见招拆招,从容应对。所有的教学环节也以此为“经”有序地串联起来,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以应对为“纬”广阔地铺展开来。

三、多向互动,对话需集思广益

案例3:《认识倒数》教学片段

师:知道什么是倒数吗?学生果然知道什么是倒数,顾名思义,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师:既然知道,你们能不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生:比如八分之五的倒数就是五分之八。生:比如九分之二的倒数就是二分之九。生:就只要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这说明学生在这阶段是自以为知)师:0.8、0.28这样的小数有倒数吗?学生内心掀起一阵波澜。师:8和28这样的整数有倒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迅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师生,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开始意识到原先认识得不准确,不全面,由“知”转向“不知”。据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几组倒数,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为学生正确概括“倒数”的定义提供确实可信的材料,使得学生由“假知”迈向“真知”。通过互动的对话,教师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学目标的辐射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承受能力以及教学所产生的效应,进而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以及促进学生的反思无疑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彼此倾听,对话该和而不同

在课堂对话中冲突的发生是必然的,冲突不仅仅是对话的阻碍,同时也更是促使对话得以朝着更深层次发展的契机,没有冲突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对话中的冲突。此时,善于倾听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倾听对方的意见,才能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看法。

案例4:梯形的面积

笔者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各种梯形卡片,充分发挥想象,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积极操作,交流汇报时,情境异彩纷呈。

师:你们是怎样推导的?

生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下底之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师:你的类比思维真棒!

生2:我将一个直角梯形沿腰的中点剪下,通过翻转拼成一个长方形(如下图),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但宽是原来梯形的一半。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你转化成了已经学会的长方形,真不错。

生3:将一个等腰梯形沿对称轴剪开,通过翻转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长是原梯形上下底之和的一半,高是原梯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高。

师:你的对称轴知识派上了大用处!

生4:将一个梯形沿着一腰的中点和一个顶点剪下一个小三角形,与原来的梯形拼成一个三角形,发现拼成的三角形的底是原梯形上下底之和,高是原来梯形的高。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将学生带入了更为开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在一致的目标下,采取多样的探索和思考活动,使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异彩纷呈,学生既有自己的研究和方法,又学习到别人的思考方法,这样做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对话成为不同观点交流、碰撞、融合、创生的载体。

猜你喜欢
小角倒数梯形
梯形填数
梯形达人
惊喜倒数日历
风从北方来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梯形填数
卷首 有一种爱,叫我吃花生你吃皮
共有几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