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交流感受艺术之魅

2017-04-07 09:22薛珊由采访对象提供
珠海 2017年4期
关键词:澳门油画艺术家

文 | 薛珊 图 | 由采访对象提供

跨界交流感受艺术之魅

文 | 薛珊 图 | 由采访对象提供

包泽伟 《后花园》 100x80cm

受邀参与北京与澳门美术作品交流展览的12位艺术家大多是第一次在同一个平台进行展览,但是却恰好多元地展示出自我内在与外在社会的对话,他们的风格各异,却借由油画媒介的手段和视觉语言,造就出个人独有的艺术语言和更细碎的微观形式,来表达当下的艺术交流。

十二位风格各异、艺术创作各有所长的艺术家,靠无限想象的眼睛,用创作无尽的画笔,会拼组出怎样的文化景观?在“北京与澳门美术作品交流展览”中,来自北京与澳门的多名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将现实与自己的艺术经历勾连起来,带来七十多件作品,于澳门教科文中心展览厅展出。他们跨越时代的锐利之眼,来回穿梭于过往的历史与当代的璀璨,呈现了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文化诠释。今日,艺术交流比任何时候都要频繁,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形式的碰撞,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交流的魅力。

两地艺术家 多元化沟通

刚在澳门教科文中心落幕的“北京与澳门美术作品交流展览”,是由澳门国际油画学会主办,澳门基金会赞助的艺术交流展,这也是首次在澳门举办北京与澳门两地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展。澳门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创造出了浓厚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澳门文化,澳门文化包含了以葡萄牙为主的西方文化,随着近年来中国内地居民迁入澳门,使得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成为澳门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而北京作为国际知名的艺术之都,大量的艺术家、充分的艺术基础和优渥的艺术教育资源优于其他地方,是众多艺术活动的聚居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北京代表着的是传统文化,而澳门则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本次展览以澳门为地理依托,集合了来自北京和澳门的十二位艺术家,包括戴士和、田海鹏、王其钧、金妹、马若龙(Carlos Marreiros)、包泽伟、叶向明、罗字海、冯宝珠、兹维卡·荷勒术(Zvika Horesh),柒月(AINIAIRY)、余国宏。这些从事现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对于身份、标签及其所经历的现代艺术潮流等等都曾作出各不相同的反应。他们带来的作品均为自己的经典代表作,内容涵盖风景、人文、建筑等七十多件作品。通过这次的展览,艺术家和策展人在展览主题框架下进行不断地研讨、沟通,并将交流过程中的个人思考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希望借以提示出北京与澳门文化艺术的特殊性和共同的文化认同。

从某个角度来看,尽管这12位艺术家大多是第一次在同一个平台进行展览,但是却恰好是多元地展示出自我内在与外在社会的对话,并给予一种艺术上的交流。第一次来到澳门参展的戴士和是学界公认的学者型画家,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进修,并在列宁格勒澳德萨举办个人画展。此后数年足迹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地区,在研究绘画同时,作了大量笔记并出版了理论著作。他本次带来的作品多以在世界各地学习交流时所创作的画作,在他看来,北京的画家多以学院派为主,绘画这门艺术无论是中方的表现形式,还是西方的艺术内涵,只要艺术家能发现自我、发现内心,作品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呈现。与戴士和同样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田海鹏,作品以油画和素描为主,在他看来21世纪是中国油画进行本土化思考的过程。毋庸置疑,中国的文化艺术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和深厚的传统,古典美的韵味在王其钧的作品中一览无遗,安静、儒雅,虽是油画,但作品中却能感受到东方的含蓄内敛和古典诗意。作品色彩曼妙的金妹,此次参展也为喜爱艺术的文艺爱好者带来自己的数个画作,这些画作将西方绘画的色彩和形式融入中国水墨之中,大胆创新。而在参展的澳门艺术家中,也不乏画风独特、艺术跨界的佼佼者。马若龙既是国际知名建筑师、澳门土生葡人、澳门仁慈堂婆仔屋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创办人(Carlos Marreiros),还是一位坚持创作的画家,他本次参展作品以绘画插图为主,极具创意。中西文化的交流是这次展览的主题,也是参展画家包泽伟在长期的创作中所孜孜追求的,他的画作色彩浓郁、题材丰富,以绚烂的笔触勾勒出生活中的艺术氛围。此外,还有将传统与现代融于画布的叶向明,用画笔描述乡愁的罗字海,将版画与现代油画相结合的澳门女画家冯宝珠,用波普风、街头艺术与当代印刷摄影画拼接的兹维卡·荷勒术(Zvika Horesh),笔触天真浪漫、作品生动的柒月(AINIAIRY)和以中国山水画和油画融合创作的余国宏等艺术大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借由油画媒介的手段和视觉语言,造就的个人独有的艺术语言和更细碎的微观形式,来表达当下的艺术交流。这些艺术家们是当代艺术的开拓者,他们接受过最正规、最深厚的艺术基础教育,又十分了解国外现代艺术的新理念和发展潮流,凭借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创作热情,开展了一些新的理念、流派、特点的探索性创作,是推进中国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了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收藏方向。

上:戴士和 《广东梅县阁公岭林风眠先生故居》 40x52cm

中:柒月(AINIAIRY) 《甜蜜时光系列3》

下:兹维卡·荷勒术(Zvika Horesh) 《Team of One》 100x146cm

罗字海 《宁静》 91x72.5cm

整个展览可以看作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同样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一次创作的源泉,在交流碰撞中的所见、所闻、所思,都会对他们的艺术创作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艺术家横跨1940、1950、1960、1970和1980年代,从他们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的创作,均有特点,随着当下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发展,近几年的作品中多元文化的交融更为明显。

跨文化语境中探索无限可能

澳门是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据点,是明朝中国最早的租界,是远东最早开放的特区或租界,是远东最早的传教中心,是东西文化双向交流最早基地。澳门在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在于起了中转和桥梁作用,把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传到中国和日本,又把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东方的哲学思想传至西方,促进了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而西方所发展的民主思潮在19世纪又反过来影响东方,往往又通过澳门为中国社会改革的先驱者所吸收。澳门最大的特点和贡献是它在16世纪、17世纪成为贸易和传教中心后,大大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并使地中海的拉丁文同印度、东南亚、日本及中国的文化相互融合。油画也是在这一时期来到中国。虽然油画早已不再作为传播流行资讯的载体,但其自身的魅力却是其他艺术载体永远都无法取代的。经艺术家之手描绘的灵动笔触,让即使是同一个场景,也能诠释出万种风情。

近年来,各地文化往来日益频繁,交流的实质意义也越来越备受重视,本次展览主办方澳门国际油画学会主席余国宏表示,在世界高速发展的时代里,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对谈已经是一种极为自然且无可避免的趋势,借由视觉艺术语言的转换,可以破除艺术家们的惯性认知,重新去发现、认识彼此的性格,也能激发更多的创作。尤其是艺术家们对于艺术文化的共同热爱可以超越一切,因此了解彼此、开启对话是别具意义的过程。在这场交流之中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真实的共鸣,以增进城市之间的艺术交流。

本次展览中,北京艺术家所代表的当代学院派艺术,体现了中国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进程,反映出对中西方艺术的引进、吸收和融合等多种复杂形态。学院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一样是多元而开放的。如果说传统艺术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衍生,“学院当代”则一开始就以一种新的姿态和新的观念进入艺术界,将时代性、前卫性的元素带入艺术演进的历程。澳门艺术家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为多样化,他们的创作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一套独特的美感类型,这一美感类型又将启迪艺术家们更多地投入与思考,也将深深影响和触动参观者。

左:冯宝珠《岁月光辉的印记中》

右:包泽伟《新天鹅城堡》39X39cm

而澳门国际油画学会在主办本次展览时,展出的70余件作品涉及多方面内容。除了传统油画,还有诸如例如版画、素描等作品。主办方坚信,艺术和交流两者的相互作用,参观者和艺术家也相互影响。主办方也依托自身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社会担当情怀,致力于优秀艺术品的展示、实力艺术家的推介和澳门及其他地区艺术家的交流。

此次展览积聚了北京和澳门优秀的艺术家,为艺术家和观赏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参展的12位艺术家均注重原创、注重思想、注重开拓。艺术家们通过多彩的构图、多样的风格、多元的话语进行自由式的思想创作,透过他们的创作背景、作品,观者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提升艺术品味和艺术修养。

马若龙《公爵夫人与导弹似的胸膛》210x295mm

1、金妹 《帕米尔的红气球》 155x100cm

2、叶向明 《蓝调系列NO.81》 180X200cm

3、田海鹏 《人面桃花2》 130x130cm

4、余国宏 《南湾随想曲》

5、戴世和 《行过粉墙黛瓦间》 60x70cm

猜你喜欢
澳门油画艺术家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澳门回归日
《岁月长又长》(油画)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