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霞
摘要: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积极的开展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受到西方国家的新思潮的冲击与影响。美国新新闻主义思潮就是传入我国的一个先进的思想,其让我国的新闻采写技法上有了质的飞跃与革新,在整个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以“讲故事”为主,从根本上突破我国的百年思想上的禁锢与束缚,真正使得新闻的个性得以彰显。
关键词:新闻 故事
“讲故事”以其独特的报道方式,一经推出,迅速走入人民群众的视野之内,并得到大力的追捧。也是在其的基础之上,各种多元化文化不断涌入,将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在报道新闻事件当中,务必要注重新闻价值。
一、电视新闻故事化简述
如果稍稍浏览过江西卫视的话,那么金飞主播的《传奇故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以故事作为开端的一种新闻节目,就是通过将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叙述出来,站在多种的新闻视角上全方位的将该类故事进行展现。事实上,这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已经是如今媒体使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
(一)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含义。不管如何,尽管是让电视新闻故事化,那么只要是传播新闻,主体就必然是新闻事实,这一点,毋庸置疑。按照常规意义来说,电视是一项较为高端的传播信息的载体,现如今,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借助了其受众广泛的这一特点,具体对于故事中的情节和细节做出了十分详尽的叙述。
作为专业的媒体人士,那么在做电视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就必须基于社会实践当中,找出故事中的关键点,以此充分的将观众的情绪调动出来,然后进行规律性的组合编排,最终使得新闻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优。
二、如何在新闻节目中讲好“故事”
其实 “讲好新闻故事”就是为了满足观众对于该个故事的总体期待。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将悬念层层铺开,使得观众的情绪层层递进,更加容易在主观上接受这一切。
(一)故事人物的选择。新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物,当开始叙述一个新闻故事时,那么就必须抓住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人物来大谈特谈。具体可以通过人物自述等形式进行原景重现,以此吸引读者的眼球,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综合看来,该类故事新闻更容易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
(二)故事发生时间的安排。情节是构成新闻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今日说法》这一节目就是注重情节描述的典型例子。对于新闻事件而言,情节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可分为倒叙、插叙等。顺着时间的层层递进,将前因后果一一讲述清楚。故事情节通过电视这一媒体展现,自然使得观众对这一新闻报道印象深刻。
(三)设置悬念、展现冲哭。在对新闻的采集与编写的过程当中,矛盾冲突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要素,一般而言不可或缺。其实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所采集、编写的新闻报道只是反映出一般的事实的时候,那么该个事件则会被各种新闻所淹没。所以说,如今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都从标题下功夫,从观众的视角来深刻的对问题进行揭示,使得新闻的表现力度达到最大,全民都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来。
(四)细节刻画和独特的拍摄视角。细节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展现其具有延展的故事性,内部做到了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这两点。在拍摄视角上也十分注重观众的意见与建议。江苏卫视《人间》节目曾播出《破碎的明星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多机位的拍摄,给予观众一个强大的视觉盛宴。
三、讲好“故事”也是把双刃剑
电视新闻故事化优点与弊端表现得十分明显。
(一)新闻叙事节奏变慢。作为电视新闻节目,那么所追求的就是收视率。其在时效性、贴近性、新鲜性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表现。对于细节的冲哭、起伏要做到良好的把控,不然的话,媒体收视率也会出现大幅降低的趋势。
(二)“故事化”表现技巧的单一
新闻的文风偏纪实性,所以记者为了增加读者对新闻文章的兴趣,所以在新闻的写作当中常常加入一种故事化手法的写作手法。而这种写作手法上表现是突出文章的冲突性和人性,使读者们感同身受,故事化手法只不过是写作的技巧,不能让它成为写作的主体,不要让它主导整篇文章。其实在所有的新闻稿件中都有一个突出点,而记者的任务就是将这个突出点放大,这就是所谓的故事化表现的写作特点。不同的风格题材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记者会学会根据不同的题材来用适合的方法寻找不同的突出点。写作时要尽量的详细,注意写作时加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与详细情节等重点要素。在写作时,太过于追求故事性就会丧失事件最主要的真实性,如果新闻缺乏真实性就不能被称之为新闻了,因为新闻并不是小说。
四、提高故事化新闻的质量
新闻报道用故事化的手法就可以使新闻增添故事性,从而增添读者对于新闻的兴趣,如果新闻让读者产生了期待,读者就会一直追看新闻,为了达到读者赐予新闻的高要求和新要求,记者在撰写新闻时,必须不断的提高新闻的写作质量。
(一)“故事”必须真实客观。在许多周围的作品中,比如小说中就有很多吸引读者的情节,但是这些情节都是作者们通過想象而进行创造出来的,所以小说中的情节大部分都不是真的,充满了虚构性。而新闻的存在性是为了告知读者一些准确的信息,所以新闻的故事必须来源于生活,不能掺杂任何的虚假。任何虚假的消息出现在新闻当中就会造成新闻报道的失实性,这是很严重的行为。新闻的故事是写记者看到的真实的事件,决不能掺杂太多的记者的看法。
(二)“故事”必须有代表性。在新闻故事的写作的过程中看到一个提炼的过程,这个提炼的过程就是去除新闻故事中的虚假的地方,因为故事应该是那种典型故事,而不是那种十分枯燥的表达故事,改变以前的新闻写作手法,从而增添新闻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朱明雄.文学写作手册[M].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
[2]盛沛林.《军事新闻学》概论[M].解放军出版社,2000.
[3]唐迎春.新闻要善于讲故事[J].中国记者,2002,(11).
[4]胡望年.“知音体”对党报新闻标题制作的启示》,全军政工网建言献策频道,2010年1月29日。
[5]罗燕.浅谈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好处[J].青年文学家,2011,(13).
[6]孙玲.怎样讲好“中国故事”?[J].对外传播,2012,(09).
[7]陈雪,张哲浩.用心讲好“中国故事”[N].光明日报,2014年.
(作者单位:忻州市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