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

2017-04-07 12:00肖新月
东方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营养学健康心理学

肖新月

摘要:本文结合心理学和营养学的相关知识点来分析者两个专业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营养学知识点如多巴胺、葡萄糖等,分析其对于人心理的影响,并将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察它对于个体健康的影响。本文认为心理学和营养学之间关系密切,共同影响个体健康状态。

关键词:心理学;营养学;健康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今天的我们不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而健康成了大家新的关注点。不仅如此,人们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更加的关心起了心理健康。怎么吃更营养,吃什么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其实心理学和营养学这两门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营养跟心理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在现代的医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很多相关领域里面,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证据来证明个体的饮食习惯和性格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偏好吃什么就很有可能养成什么样的性格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国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事实进一步分析了具体的关系,比如他们发现,喜欢吃面食的人言语表达能力会更好一些,更善于讲话,但是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但是这两门学科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人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人的性格,而人的心理因素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个体的饮食习惯。同样的事物比如说榴莲、臭豆腐等,同样的事物同样的味道没有的人会觉得他们非常好吃,而有的人会觉得令人作呕,事物的味道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却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这里除了事物本身的味道外,人的心理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让个体做出了最终的判断。由此看见,营养学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一个关系。除此之外,心理学和营养学之间还有着其他非常密切的联系。

例如人的趋甜习惯,人类喜欢吃甜的东西是因为甜食能够促使体内多巴胺的产生从而让人感到快乐。多巴胺的分泌不足会影响人的心境,人们会变得情绪低落感到生活没有意思。其实,多巴胺的产生不仅仅可以通过食物,也可以从心理角度来调节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享乐主义”的大脑物质,通过改变自己的目标设定也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比如说一开始我的目标是要考第一名,那么这个艰难的任务可能会让我苦恼,而如果我给自己的目标设定是认真完成今天的作业,那么只要完成作业我就会感到很开心,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就会增加。另一个方面来说,多巴胺的异常也是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多巴胺分泌过少可能会引起抑郁症发作,而精神分裂症常常和多巴胺分泌过多有关。由此可见,心理原因可以与食物等其他因素一起影响个体健康,而营养学上的饮食、内分泌等因素也会引起人们心理的变化。另外,爱吃甜食的人性格往往乐观外向,这也正是营养学能够影响人的性格人的心理的重要表现。

还有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它在氧化反应的过程中所释放出來的热量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能量。葡萄糖不仅仅对我们的生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供能。食物进入人体后形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的速率和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血糖指数。Gailliot 等人(2007)发现,我们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影响着一系列关于自我调控行为的表现。例如在实验中,对情绪的调节,克制优势反应以及本能反应能力的抑制控制能力,还有注意控制等相关的自我调控任务引起了被试自我损耗的发生,同时他的血糖水平也降低。随后的实验中给被试补充葡萄糖让其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个时候他的自我损耗也消失。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营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在考察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所能提供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它对于我们心理健康的影响,而且心理因素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也会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例如很多心因性的疾病,患者在医院检查不出任何的器质性病变,但是就是会感到身体某个地方不舒服,这就是其心理因素影响到了生理健康。而一些与饮食习惯有关的,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的身心并发疾病不仅仅需要营养学上的治疗,在调整饮食习惯的同时心理干预有时可以帮助个体在治疗过程中事半功倍。利用心理学方法也可以帮助病人更好的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病人有时候知道自己的饮食习惯是有问题的,知道这么做有损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或对于某种事物的偏爱导致病人无法控制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此时,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摆脱不良习惯,例如行为疗法中的一些厌恶疗法等,让病人将成瘾物质与不好的刺激相联系以修正不当的饮食习惯。

心理学的干预可以对饮食习惯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营养学的一些方法也能够对心理疾病起到积极作用。比如抑郁症和营养学上的一些联系。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对其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些辅助疗法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而营养学的一些方法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也有促进作用。有证据表明,饮食营养对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营养学与心理学除了相互作用的关系外它们还有一个重要共同点就是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健美操等涉及到跳跃的运动影响人体的骨密度,让人体不容易骨质疏松。而某些家族性的非遗传疾病的唯一改善途径就是有氧运动,而药物调节会引起其他副作用的产生。当然,过度的运动锻炼同样不利于人体健康,马拉松等耐力训练项目会损害运动员的健康。

在心理学中运动锻炼同样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运动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且气质类型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主要由遗传决定的心理特质,因材施教的长期运动锻炼却能够对其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营养学上一样,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目前,运动成瘾也开始慢慢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和网络成瘾一样也是一种成瘾行为,是一种有损身体健康的行为。

所以,适度的运动锻炼不仅有益于我们的生理健康,同时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意义。并且,心理因素也能够帮助我们养成和维持锻炼的习惯,如果我们总是将每天的运动锻炼固定在一个时间点,那么久而久之会习惯在那个时间去运动,每天到了运动的时间点心理因素也能够激励自己去运动。另外运动伙伴也能够促进个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有同伴共同运动更容易让自己坚持锻炼。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康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没有生理疾病,心理健康成为影响个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营养学与心理学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我们在探讨饮食等生活方式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将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一个关注点。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主要功能物质葡萄糖,它就不仅仅是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也是心理功能的重要能源产物。葡萄糖对于我们的自我损耗、记忆等有重要影响。心理健康不仅仅可以作为健康的结果,并且也可以将心理因素作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心理状态本身也有助于我们抵抗疾病的侵袭。在考虑心理与营养健康的相互关系的同时也应该将运动锻炼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考虑,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因素也能够促进我们的锻炼行为。综上所述,营养学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健康不能够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并且两者的相互作用能够更有效的维持个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郑智生.(2015)葡萄糖影响自我损耗的作用机制[D].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体育学院.

[2]Gailliot,M. T.,Baumeister,R. F.,De Wall,C. N.,Maner,J. K.,Plant,E. A.,Tice,D. M.,et al. (2007). Self-control relies on glucose as a limited energy source: willpower is more than a metaphor[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2(2),325.

[3]武冠群. (2012). 吃的幸福课 有趣的饮食心理学. 中国防伪报道(2), 76-78.

猜你喜欢
营养学健康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浅议营养学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跟踪导练(二)5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