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的『恩格尔系数』

2017-04-06 23:09本刊编辑部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下馆子恩格尔系数吴宓

吴宓的『恩格尔系数』

著名的“恩格尔系数”来自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他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越贫穷,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在战火纷飞的昆明,西南联大的学生老师,物质生活十分清贫,这时候也不得不搞点兼职:刻图章的刻图章(闻一多),卖茶叶的卖茶叶(罗隆基),而他们搞兼职的原因只有一个:吃!

谈到西南联大的吃饭问题,1939年入学的李宗渠曾回忆道:“整个女生食堂一顿饭大概开20桌,烧莱只用10两油(相当于现在的半斤多)。烧饭用的水是井水,米汤酸得跟醋一样,所以要找食堂很容易,哪里有股酸味就往哪里去。”而政府供给的“公米”是多年的陈米,非常粗糙,且米饭里还有沙石、老鼠屎和糠屑,学生们戏称为“八宝饭”。

要吃饱饭,只能自己想办法。最有名的当属闻一多,除了人们熟知的刻图章补贴家用,他们家还是西南联大的种菜大户。闻一多家一开始住在昆华中学(今昆明一中),后来在西仓坡教授宿舍分了房,闻夫人还舍不得昆华中学的那块菜地,时不时回去薅上两把小青菜。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吴宓则非常讨厌教授们的种菜行为,经济系系主任陈岱孙在北门街宿舍外面开了两块地种菜,“自晨至夕,皆在宓窗外伏地种菜,宓殊厌恨之”。

吴宓到西南联大,乃是刚刚离婚,光棍一条,日子自然比那些拖家带口的好很多。吴宓的收入,似乎也比其他教授要多,这大概因为吴宓当时经常去做家教和演讲的缘故。不过,他似乎把绝大多数的薪水,都用在了吃上。

吴宓从来不在公共食堂吃饭,除了有一个时期在叶公超和周珏良两家搭伙之外,几乎天天下馆子。吴宓日记里的下馆子记录十分详细丰富,不但有餐馆名,客人名,偶尔还附有座次图表。

因为单身,吴宓便常常约女朋友出去吃饭,有时候还能带三名同时在暖昧中的女士一起出去吃“联谊餐”,吃得洋洋得意,回来还评价“诸女亦皆坦爽”。与之相对的,是吴宓在衣着方面的毫不在意。只要吃得饱,穿戴问题相对次要,吴宓的衣服,总是托人缝补,缝补人选,大多是他约出去吃饭的女友。

西南联大的诸位教授里,若论“恩格尔系数”,吴宓肯定排名第一,而同为教授的沈从文,买起当地陶器来毫不手软,却只舍得请学生汪曾祺下馆子吃一碗米线;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号称中文系收入最高的朱自清,他在饮食方面不但花钱不算多,还常常去别人家吃饭吃撑,比如“戴太太午饭给我们吃慢头,一共吃了七个”,最高兴的是去沈从文家,因为张兆和会做酒酿鸡蛋,对朱自清来说,那简直是最新鲜美味的食物。

(摘自《国民太太的厨房》一书)

猜你喜欢
下馆子恩格尔系数吴宓
人人都爱下馆子
Eating out in Beijing 在北京“下馆子”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下馆子”:绕开8个消费“陷阱”
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意味着什么
两分钟
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研究*——基于ARIMA模型
浅析恩格尔系数
吴宓与钱钟书
吴宓、梁漱溟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