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把垃圾带回家
在日本,无论是繁华的街道还是乡村僻静的小道,除了饮料自动售货机旁会设置一些供丢弃饮料瓶的专用垃圾箱外,想丢弃一张废纸,你都找不到垃圾箱。“带垃圾回家”已成为国民习惯。
最早提倡“将垃圾带回家”的是有“日本百景”之称的尾濑国立公园。1972年,为了应对难以清理的山野垃圾,尾濑国立公园开始了这项运动。
随后,这场“带垃圾回家”运动扩展到日本全国:不仅观光景点、公园等各地公共场所的垃圾箱被拆除,就连街头巷尾也找不到垃圾桶。外出的日本人大都会随身携带垃圾袋,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带回家。数年以后,“带垃圾回家”逐渐成为日本人的国民习惯。
这种习惯,从娃娃就开始抓起。日本幼儿园小朋友外出郊游,老师会要求他们必须随身携带垃圾袋。
不过垃圾带回家后,也不能随便乱扔,要分门别类,由专人回收。
日本的垃圾分类可以说已经趋于极致。2005年,日本横滨市将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以袜子为例,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
在日本,居民如果乱扔垃圾就违反了《废弃处置法》,会被警察拘捕并处以3~5万日元(合人民币2000~3300元)的罚款。这样做的直接效果是城市生活垃圾大大减少。日本人年均垃圾产量只有410公斤,为全世界最低。
(吴嘉禾/文,据《现代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