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制造业2016年运行分析与2017年趋势展望

2017-04-06 14:40:21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秦海林关晓旭
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秦海林 关晓旭

中国装备制造业2016年运行分析与2017年趋势展望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秦海林 关晓旭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从总量规模上看,我国已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大国行列。装备制造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的特点。我国经济重点领域的装备制造取得重大进步,一些产品的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增值提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日益催生新兴业态模式,推动全球制造业进入一个升级转型的新时期;从国内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我国制造业发展也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旧缓慢,新兴经济体扩张偏弱,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在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等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装备制造业增速继续回升,但在投资需求收缩和外贸形势严峻的压力下,回升幅度有限。出口方面,2016年,累计出口交货值20005亿元,增速同比下降0.4%,出口形势严峻。

分行业来看,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46%和13.65%,增幅比上年提升11.21%和8.97%;新能源汽车方面,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机械工业方面,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1-12月同比增长9.6%,比上年增速提高4.1%,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速3.6%,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7.44%,比上年同期提高4.12%,高于同期全国工业2.53%。船舶工业方面,受国际贸易趋紧的总体形势下,我国船舶工业增长趋缓,全国造船完工量为35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承接新船订单量为21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6%;截至2016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99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9%;出口船舶在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4.7%、77.2%、92.6%。

预计2017年,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不乐观,但随着我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制造强国建设战略,以及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逐步深入实施,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将逐步形成,国内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各项产业政策的促进因素逐步显现。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相关配套“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等五大专项工程的实施,将加快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此带动下,201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继续回升,全年有望保持在11%左右。出口方面,2017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难以改善,但由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装备工业作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与《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加快实施,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回升,出口交货值将实现同比增长,预计2017年累计增幅在2%左右。201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如下几点趋势:

趋势一:协同化、个性化、服务化将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主流方向

2016年,装备制造业模式不断创新,网络化协同在多环节展开,个性化定制成为热潮,服务型制造悄然兴起。海尔互联工厂通过“智能交互制造平台”前联研发、后联用户,实现用户、产品、机器、生产线之间的实时互联,促进用户个性化需求与智能制造体系无缝对接,实现“产销合一”。个性化定制在电子、服装、家居等行业热潮涌动。博众精工等企业,通过应用自身平台,加强用户参与互动,进行便携自主的DIY设计,实现了生产制造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协同。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企业布局新方向。哈电机公司、欧冶云商整合公司的技术、数据、资金、供应链资源,打造面向行业的智能云服务平台,拓展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和基于技术创新的专业服务。

2017年,协同化、个性化、服务化将成为制造业发展主流方向,更多制造企业将加入制造模式创新行列。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业务流程变革,创新服务模式,建立新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机制,培育形成附加值更高的新模式新业态。

趋势二: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将逐步形成

2016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发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实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的成立等产业政策与行动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度发展,一些产品获得新突破。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及传感技术、控制技术高速发展的协同作用下,智能制造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此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可穿戴设备、智能电网等智能装备和产品的应用不断拓展,需求规模呈快速扩大的态势。

2017年,随着各项产业政策将智能制造提高到新的高度,各领域智能制造推进路线进一步明确,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将逐步形成。高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等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开发所需成套装备的模式将得到推广。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将不断成熟。

趋势三:将涌现更多智能工厂新典范

2016年,随着智能制造在全国范围的加速兴起,智能工厂成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突破方向。一是离散型行业围绕制造单元、加工中心、生产线和车间智能化改造,推动全民感知、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促进生产过程的精准化、柔性化、敏捷化。宇通集团通过模块化设计、模块化销售和高效、智能、柔性化生产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制造新模式。二是流程型行业针对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质量控制的智能化需求,加快设备智能化改造,推动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的部署和优化升级,促进生产过程集约高效、动态优化、安全可靠。镇海炼化应用XPIMS、ORION等优化软件建立了炼油装置的计划调度一体化模型,实现乙烯装置全流程在线实时闭环优化。

2017年,将会涌现更多的智能工厂典范,机械、船舶、汽车、家电等离散型行业将加速网络化智能设备应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应用不断扩大,生产方式向绿色化、柔性化发展。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流程型行业将通过优化升级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推动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的智能优化,实现制造全过程的协同控制、在线优化和精细化管理。

趋势四: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的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加速推进

2016年,在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推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逐步提高。“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包括航空航天装备等八大行业。《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集中资源,着力突破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农机装备等一批高端装备,提高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7年,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产化替代的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将加快布局,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核心部件研制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随着一批重大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高端装备作为装备制造业“新名片”,将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高端装备制造业
好装备这样造
高端油品怎么卖
港警新装备
环球时报(2022-05-26)2022-05-26 17:22:31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0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0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6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5:10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