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腾锐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17)
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文献综述
戴腾锐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17)
随着“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我国OFDI的研究逐渐变为热点。本文梳理了OFDI动机研究的主要脉络,发现虽然对OFDI动机的分类不尽相同,但主要分为资源获取、市场获取、效率获取、技术获取四种。相关实证研究则发现我国现阶段OFDI以前两者为主。
OFDI动机;文献综述
随着“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国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也从相对较少到逐步成为热点。基于对既有文献的梳理,目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strict Investment,OFDI)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由“所有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投资理论到“所有权劣势”理论,二者的思想都以“不平衡资源”为要点;二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目前较多研究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分为资源获取型、市场获取型、战略资源获取型、效率寻求型四种,不过也存在其他分类;三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前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及效应大小的衡量,近期的研究热点为逆向技术效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吸收能力等。通过以上梳理不难发现,对于OFDI的研究已经跨越了理论构建、逆向技术效应是否存在这两个阶段。当前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机理、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门槛效益这两方面。但当我们考察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取得逆向技术溢出时只会对处于获取技术的部分感兴趣,所以研究的根基在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尝试对当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既有研究做出系统的梳理。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为宏观层面的动机解释和微观层面的动机解释。关于微观层面的OFDI动机,早期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维农 (R.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其认为在产品生产的标准化阶段时,企业会选择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行规模化的OFDI;刘易斯 (W.Arthur Lewis,1978)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更高,而从成本的方面来考虑企业会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更多的OFDI;以上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均认为OFDI的动机是降低劳动成本。
小岛清 (K.Kojima,1977)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认为一国的OFDI是依照一种产业位阶顺序进行的,通过边际产业的外迁而给本国其他具有更高边际报酬的产业发展留出资源和空间。此外Chenery和Strout(1966)提出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外汇短缺的状态,而OFDI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促进经济发展;Blomstrom(2000)通过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得出OFDI对母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以上三种理论从宏观层面解释了OFDI的动机。
英国学者Dunning(1980),把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分类为四种。第一种是获取资源型,这种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源依赖性行业,通过海外收购或设立合资公司以确保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得到有效的供给。第二种是市场获取型,一方面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嵌入东道国的市场网格使得母国企业产品能够便捷地销售到东道国;另一方面,根据东道国的市场需求,基于母国企业已经具有的生产能力为东道国提供其“特供”的产品,以扩宽海外市场。第三种是效率寻求型,企业进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后能够更有效地配置其全球资产、便于业务管理,提升企业的效率。第四种是战略资产寻求型,所谓战略资产包括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技术寻求型为战略资产寻求型的一种,主要方式有:通过设立海外研发基地,如华为、百度等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基地以吸收东道国优秀人才;通过建立联合研发中心;通过收购东道国科技型或技术型公司。该OFDI动机的分类方法取得了较大的共识。
王元龙 (1996)把OFDI动机划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于宏观方面的动机概括为: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关系的国际化、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微观层面,通过研究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认为投资动机主要包括获取高额利润、开拓国际市场、获取国外丰富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分散企业风险、寻求新技术、利用优惠政策、转移污染产业和全球战略等九种。
国内学者冼国明、杨锐 (1998)把OFDI分为学习、竞争两个阶段,从而把OFDI的动机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学习为主,第二个阶段的动机才表现为竞争。该理论的提出背景是,产业组织理论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无效。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来看,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较多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看起来并没有达到资产的有效配置,甚至给企业带来亏损。“两阶段模型”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长期战略发展,前期的动机表现为跟随东道国先进技术进行学习,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当学习行为完成后再进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竞争。
王跃生 (2007)通过梳理OFDI的理论发展,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进行研究,把投资动机划分为低成本驱动型、扩大市场型、资源寻求型和利益驱动型四种动机类型。低成本驱动型的OFDI是为了获取海外低廉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扩大市场型的目的是节约贸易成本,绕开贸易壁垒;资源寻求型是为了获得国内稀缺的战略资源;综合利益寻求型则是对其他动机的兜底性分类。可以看出该分类方法与Dunning较为一致。
黎平海,李瑶 (2009)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把OFDI动机分类为以下四种:获取战略性资产、开拓市场、实现协同效应、多样化经营。实现协同效应指的是,实现在管理、经营、财务方面的协调降低企业集团整体的运营成本,使得企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实现长期盈利。多样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在其战略布局中采取分散经营来规避风险和实现更大利润,而直接收购东道国公司相对于绿地投资来讲是分散经营的合理选择。
部分研究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企业OFDI的动机。代中强 (2008)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OFDI动机进行研究,其研究结论认为由于我国存在假外资,策略型的投资动机并不存在,我国企业主要受所有权优势、经济发展和规避贸易壁垒三种动机驱动。张为付 (2008)利用内部张力、外部引力和环境支撑力的研究范式,使用我国1995~2006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认为我国目前主要是以资源能源寻求型和市场扩张型对外直接投资为主。
[1] Dunning J H.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Some Empirical Test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0,22(3):1–3.
[2]王跃生.FDI理论发展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基础[J].南方金融,2007(8):24-26.
[3]尹忠明,李东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不同投资动机的探讨 [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1):37-41.
戴腾锐 (1991-),男,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