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经营探讨

2017-04-06 02:41:25连娥赵栋
防护林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龙江林分林区

连娥,赵栋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700)

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经营探讨

连娥,赵栋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700)

白龙江林区森林结构单一,人工同龄纯林面积大,且林龄较小,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和其稳定性差,时有病虫害和火灾的发生,使有些森林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不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此分析了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经营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森林健康经营;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对策建议

森林健康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最先提出的,目前森林健康经营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现在也是今后指导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的一种全新理念[1,2]。森林健康是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管理,实现森林的自我调控能力和保持其系统功能稳定性的能力,增加林内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充分持续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满足现在和将来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4-6],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在白龙江林区开展森林健康经营,对于改善森林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增加林内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和自然资源可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存在的问题

1.1 林分构造简单,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

白龙江林区在过去由于过度的采伐,现有的林种、树种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都以人工林(主要有云杉林、油松林)为主,天然林(采伐时期保留的林墙,为冷杉林,海拔比较高)和天然次生林(主要有杨树、桦木和栎类)所占比例很少。大量人工纯林的存在降低了林内生物多样性,削弱了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造成森林抵抗病、虫害、火等灾害的能力减弱。其次白龙江林区林龄结构不合理,幼龄林(主要是人工云山林、次生桦木林)较多,森林资源结构、营养结构简单和森林生态功能较差,导致大部分森林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态,从而降低了森林自我调节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林分密度较大生长状况不良

白龙江林区经过几十年的采伐,现在基本上以人工林为主,由于造林初植密度比较大(10 000株hm-2左右),在后期经营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管护和抚育更新,林分郁闭比较大,林内卫生条件和光照条件较差,通风能力较弱,阻止了林下植物的生长,林下植物种类简单并且稀少。高密度的人工林,造成土壤演替进程减缓,阻止了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和养分的循环,进而阻止地上植被恢复演替的进程。随着时间推移,郁闭度越大,这种现象愈加严重。对于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白龙江林区,地形复杂,林分密度偏大,土壤状况不良,加剧了树木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林分生长缓慢,并且出现小老树。

1.3 林分卫生状况差,出现退化现象

因为立地条件差,地势复杂、自然气候、人为破坏和放牧等原因,一些森林生长发育缓慢,林分状况差,林相层次不齐,甚至有些林分的郁闭度很低,基本上失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生态功能明显降低,森林健康问题突出,尤其是在阳坡浅山区,人为干扰和过度放牧,部分云杉林和人工油松林生长状况不良,土壤孔隙度比例失调,板结严重,持水能力下降,大多数树木成为小老头树停止生长发育,甚至出现退化现象,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应有的功能完全丧失,严重地影响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1.4 林下天然更新不良

白龙江林区森林,不管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都存在林下更新不良的健康问题。主要是早期缺乏有效的管控,导致周边村民采摘林木果实、林内过度放牧等行为很普遍,导致回归地面的种子数量锐减,新生幼苗遭遇牲畜的啃食和践踏,使森林的天然更新受到了干扰和影响[4]。另外,因为部分林地存在林下枯枝落叶层厚以及分解程度低的情况,导致种子回归地面受阻,地被物营养条件较差的状态出现,间接造成了林木更新困难。

1.5 森林抗外界干扰能力差

白龙江林区的森林中,人工纯林(云杉林和油松林)面积较大,林分结构(构造)简单,林内存在大量的腐朽木和枯死木,卫生健康条件差,增加了病害、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的概率,为爆发性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大量低价林的存在使森林对火灾的抗干扰能力减弱。林分本身的阻火、阻燃能力低,加上林分卫生状况差和含油脂较多的针叶树种,极易引起火灾发生。由于白龙江林区地势地形比较复杂,很多地方防火设备不能及时运到,防火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所以在春冬季和气候干燥时,森林火灾的发生强度和潜在危险非常巨大。

2 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经营对策

2.1 调整林分结构

对于结构简单单一的林分,选择择伐、林下造林的方法调整林分结构,促进其构成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清理已经死亡或生长衰退的林木,在择伐迹地和林窗中种植针、阔叶树种和灌木树种[5]。更新树种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搭配要合理,布局科学,形成一个多样性较高的景观异质体[6]。逐渐形成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异龄林,实现树种的多层次分布,树种的多样化程度高的森林生态系统。

2.2 生态疏伐

白龙江林区从过去的采伐到天保工程的实施,存在大面积的人工林,林分密度整体偏大,通过抚育间伐和割灌,加强中幼林抚育,保持林内卫生状况,逐步调整林分密度结构。伐除林分中干形不良、长势较差、生长密集的单株,为原有的林分开辟林窗,提供充足的光照,改善水分状况和通风能力,加快土壤的演替,改善土壤板结状态,调节林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林分的密度趋于合理化。

2.3 森林植被的天然更新

林区应禁止放牧和采摘种子,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原生植被的天然演替和更新。相关林业部门应加大宣传和管护力度,增加护林点,禁止一切人为破坏活动,禁止放牧,保证天然次生林的自然更新。对于人工林而言,除加大管护力度外,应及时清理林下枯倒、腐朽木和枯枝落叶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可进行征地和施肥,为落种创造有利的条件,加大落种的成活率[6,7]。

2.4 森林的生物防治

白龙江林区林分密度较大矛盾非常突出,林木之间的竞争激烈,应及时清理风折木、雪压木,对生长不良的树木进行卫生伐,及时清理带有病原物的林木,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对病害易发生的地方应建立长效的检测机制和重点病虫害的检疫工作,开展森林健康基础理论“监测评价”经营技术体系以及试验示范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提高森林病虫害的自控能力[5]。

2.5 森林植被的演替

对于低价林和退化的人工林进行改造,主要采取抚育更新和补植补造。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针阔混交为主。对于高海拔立地条件较差的水源涵养林,在保障其原有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选择块状、带状分期改造更新;对于林分立地条件较好林分采用块状更新的方式。森林植被的恢复,在立地条件恶劣、地势复杂、造林困难地段,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和适当的人工干扰,改善凋落物组成及其性质,加速其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促进地上植被后恢复演替,加快林分的更新。在水分条件较差,光照强度大的阳坡营林耐旱灌木,加快植被恢复[4,8]。

2.6 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

根据林区当地的实际条件,增加预防森林火灾的保护性支出,提高原有的森林防火体系,建立完善林火监测体系、防火通信设施、林火隔离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全国各大林区的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森林火险管理系统,加强森林火灾的预警预报工作。及时科学地处理森林内的枯落物,减少有效的可燃物,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还可以增加林下土壤肥力;在林火易发地区,栽植复层阻火林带或留出消防通道,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防火技术,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林区职工和周边农牧民的防患意识,一旦发现火情及时上报和积极扑救[6,9]。

3 小结

白龙江林区林分结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人工纯林方面,由于白龙江林区林分大多为同龄纯林,林分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造成了林分的不健康或亚健康状况。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引进森林的健康经营模式改善林分状况,使林区的同龄纯林逐步向针阔混交、复层林转变,提高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森林的健康永续的发展。现在,由于林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白龙江林区森林经营技术水平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科学经营森林的要求,我们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才能实现森林的健康经营。因此,我们要结合白龙江林区的实际情况,实地调研考察,进行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森林经营技术措施,来解决白龙江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实现白龙江林区森林永续利用发展。

[1] 雷加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332-333

[2] 肖文发,韩景军,马娟.美国国家森林健康监测与评价计划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1,14(3):67-74

[3] 赵良平.森林健康理论与病虫害可持续控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6(1):5-9

[4] 陈守常.森林健康理论与实践[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14-16

[5] 王阳临.白龙江林区垂直气候带的划分[C]// 白龙江、洮河林区综合考察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59- 166

[6] 彭祚登,王小平,安永兴,等.北京森林健康经营实践及其借鉴作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1):1-4

[7] 王祝雄,樊喜斌,王珏,等.赴美国考察森林健康经营的报告[J].林业工作研究,2010(9):38-44

[8] 程志楚,曹迎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健康监测方法探讨[J].河北林果研究,2008,23(2):142-145

[9] 殷建强,于曙明,高艳平,等.美国森林健康与可持续林业的引进实践[J].贵州林业科技,2008,36(2):37-39

1005-5215(2017)02-0112-02

2016-12-01

连娥(1988-),女,甘肃会宁人,大学,从事森林经营管理研究,Email:3104525747@qq.com

S718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2.042

猜你喜欢
白龙江林分林区
记游哈林区(节选)
英语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00
An Annotated List of Lizards (Sauria:Squamata) Recorded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防护林科技(2020年6期)2020-08-12 13:34:40
白龙江畔菜花香
甘肃林业(2019年3期)2019-07-26 05:58:14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绿色科技(2019年6期)2019-04-12 05:38:42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绿色科技(2019年6期)2019-04-12 05:38:42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6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1
白龙江畔
白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工作对策
甘肃林业(2016年6期)2016-02-27 11: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