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文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2016年度建设成效探析
赵博文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要求,全面准确地监测和评价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实绩,为省政府和国家提供科学翔实的工程建设情况,本文以2016年案例对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进行探析。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2016年度全省三北工程人工造林上报施工面积28 056.27 hm2,其中合格面积26 918.87 hm2,需补植面积904.2 hm2,需补造面积233.2 hm2。
2016年度全省三北工程封山育林上报施工面积26 708.13 hm2,全部合格。
经抽查,全省三北工程实际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27 888.73 hm2,其中,合格面积23 754.07 hm2,实际完成封山育林作业面积26 708.13 hm2,合格面积26 641.47 hm2。
全省三北工程管理情况主要包括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档案建立、检查验收、施工作业执行情况、抚育管理以及后期管护情况,所查的工程县(市、区)都能够按有关要求做好造林作业设计和档案管理工作。
3.1 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工程区全面实施“五到乡镇”措施。一是把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全面落实到乡镇等工程建设单位。由乡镇政府按任务进行规划设计,落实小班地块;二是组织施工到乡镇。乡镇组织具有造林绿化资质的造林绿化专业队具体施工。乡镇从小班地块规划、苗木采购、劳动力组织、施工现场等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三是政策资金到乡镇。在工程建设验收合格后,省财政坡耕地造林补助资金、县级坡耕地造林重点扶持资金等上级补助资金将直接全额下拨到乡镇政府;四是抚育管护到乡镇。工程建设后,乡镇政府负责幼林地的管护抚育工作;五是责任到乡镇。乡镇政府作为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
3.2 深化林业改革,个体造林力度加大
本次检查统计结果表明,全省个体造林面积占造林总面积的79.4%,非公有制造林仍是今年造林主力军。一些地区主要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出让四荒的使用权,发展非公有制造林,使工程地块有人投资,有人栽植,有人管护,保证造一片、管一片、成一片,并能保持经营和投入的连续性。
3.3 转变造林模式,提高造林质量
在造林模式上,改变了过去全民义务植树和集体大会战的造林形式,承包者多数雇用专业造林队,机械整地,集中连片,从而大大提高了造林的质量,保证了造林成活率,这也是部分地区成活率较高的原因。
3.4 做好基础工作,保证工程管理质量
为了全面真实地掌握造林情况,各工程县(市、区)开展了行之有效的造林自查。造林施工结束后,各级工程建设单位能够利用GPS和1/10 000地形图,块块进行实测,保证上报造林面积和成活率的真实性。与此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设有专门的档案柜、专职档案员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保证了档案工作的安全性和延续性。在强化对后期的管护方面,部分县(市、区)也都出台了相关规定,如有的地区规定当年造林后不抚育或管理不到位的,来年不予调苗等具体措施,保证了我省三北工程造林的质量。
3.5 推广先进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目前,采用先进技术主要有覆盖地膜、苗木清水浸根或蘸泥浆、固态水、平头油漆封顶、利用ABT生根粉和保湿剂、兼种豆科作物、秋季埋根和山地造林雨季使用营养杯等。面对连续多年的大旱,部分县市开拓思想,集思广益,动脑筋,想办法,如朝阳市推行的大坑、客土、深埋、覆膜的栽植方法,提高了成活率,还有采用新型科技研究成果防啃剂,避免了部分牲畜对新造林木的破坏,保证了后期对造林地块的管护;在其他地区也都采用了各种措施,如昌图县的营养钵、新民市的打井灌溉、清原县推广黄泥浆浸根造林增强抗旱能力的方法等,这些都进一步巩固了今年“三北”工程的造林成果。
3.6 适地适树,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前几年朝阳市等地区有许多速生杨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损失,今年,各地及时汲取教训,杜绝不经过调查,不经过论证,选择不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现在,各县区都能够因地制宜,不盲目跟风,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树种。
4.1 个别工程县旱情严重,造林成活率低
个别地区因为干旱造成成活率低,包括辽宁西北的朝阳市、锦州市、阜新市都因干旱导致苗木旱死,造林成活率低。
4.2 县级自查不准确
由于地块零散,人力不足等因素,有些县(市、区)自查GPS测量中有些地块位置有偏差,落图不准确,档案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位移。
4.3 苗木管理仍不规范
由于近几年来造林任务逐年增多,苗木需求量逐渐加大,导致部分造林苗木不好购买,而部分未达到质量标准,未经检验检疫合格苗木直接进入造林现场,部分人情苗、关系苗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造林质量,成为导致部分地块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4.4 农民耕种间作影响成活率
由于短期收入与种粮收入差距较大,平原区个别地块在春季成活较差,农民将苗木全部去除或在秋季收割时农民将苗木损毁严重,降低了成活率。
4.5 其他问题
在检查过程中还发现少数地块存在苗木质量,树种填写有误,兔害、鼠害、清场抚育不到位等问题。
5.1 严格控制间作高棵作物,保证造林质量
对于间作农作物的应加强管理,严禁间作高棵作物,控制株行距,避免造林密度过小或过大。
5.2 提高基层造林自查验收水平
对有条件的县、市,配备PDA等先进设备及软件,培训软件操作人员,提高自查效率,减少录入过程,进而提高造林系统上报的准确率。
5.3 继续加大三北工程建设的宣传力度
各地应指派专人负责,各级林业部门积极协调,充分利用报纸、宣传册、网络、电视、电台等全方位、多角度、科学有效的宣传造林绿化政策、法规、典型事例等,做到政策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号召全社会参与三北工程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感受国家惠民政策关怀的同时,抓住国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关政策的机遇,积极开辟增收致富渠道,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自身收入;建立健全宣传信息管理网络,弘扬造林绿化的先进典型和个人事迹,提高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头等大事。
主要对2016年三北工程建设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探析,可以看到,辽宁省三北工程建设发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搞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对全面提升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保护辽宁中部城市群,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005-5215(2017)02-0077-02
2017-01-03
赵博文(1990-),男,辽宁沈阳人,大学,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F326.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