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王艳华+韩玉
稻作区要获得水稻高产,必须选择适合当地积温带种植的水稻品种,以北方水稻生产中应用的优良品种作示范,综合配套各种栽培技术措施,以期获得水稻高产。在注重选育水稻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推广应用,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尤其北方寒地种植技术,加强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在不同生态地区推广适宜的寒地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水稻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管理。
1、育苗前准备:种子选择龙粳21,种子净度98%、纯度99.9%、发芽率90%的原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提供。育苗前在选好的地块上秋翻,春季5月6日水耙;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7%,pH值6.0;土壤碱解氮含量154 mg/kg、有效磷含量为37.4 mg/kg、速效钾含量为168 mg/kg;面积11.2 hm2。土质为水稻土。
2、种子选择:根据多年水稻品种种植情况和地理位置积温条件,主栽品种还需选择优质早熟品种,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在寒地、长日照条件下栽培,影响其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气温。因此,选择适宜地区栽培的高產、优质、抗病品种,保证在8月上旬安全抽穗,9月中旬以前安全成熟,以获得较好的产量是水稻栽培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和水稻高产的关键因素。东北地区根据水稻特点,以安全抽穗期为中心,选用安全成熟,而且分蘖力强,耐冷性强,抗病、抗倒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的品种为主。
3、耕作标准:稻田耕作采用翻地、旋耕和深松相结合的耕作体制,以翻地为主,旋耕为辅。质量标准,翻地深度18~20厘米,旋耕深度20~25厘米,做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为了提高水田整地质量,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净、大、齐、深、匀,即早:适时抢早,保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平:格田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做到灌水棵棵到,放水处处干;净:捞净格田植株残渣,集中销毁;大:扩大格田面积,格田面积5~10亩;齐:格田四周平整一致,池埂横平竖直;深:水整地深浅一致,搅浆整地深度12~15厘米;匀:全田整地均匀一致,尤其是格田四周四角。整地结束后,常规整地沉淀7~10天,搅浆整地沉淀15~20 天以上,保持水层5~7厘米,不能落干。
4、田间水分管理: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有无露珠;二看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片是否卷曲;三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否则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
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 d,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可在插秧前1~2 d应用 4号生根粉,用量为4.5~7.5 g/hm2对水浇灌稻苗根部,可使水稻秧苗发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盘根好。水、肥、气、热的调节靠水,水是调节生育的主导因子,是实现促控的手段。综合利用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以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为主要灌溉方式,达到增温、壮根、节水的目的。节水控灌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抑制长势,利于茎蘖粗壮,促进多生白根,并使根系下扎,增强土壤的通气透水性,改善群体结构,提高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强抗逆性。
5、科学配方施肥:水稻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影响其产量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氮、磷、钾三大要素。在施用这些肥料的过程中,施用比例、施用时期、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十分重大。因此,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坚持控制氮肥,保证磷肥,施足钾肥,增施硅肥和生物肥,中后期辅以叶面肥,确保水稻对养分的均衡吸收。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块少施肥,尤其是氮肥;地块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依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将磷肥的全量、钾肥的60%、氮肥的30%作基肥;氮肥的30%在水稻返青后(四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 d及时施入;氮肥10%在水稻倒4叶前后,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施;氮肥的30%和钾肥的40%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1/2时施用。
6、水稻移栽田病害防治技术:(1)水稻稻瘟病: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培育壮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其抗逆性能。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硅肥,严防氮肥施用量过大或施肥时期过晚,提高水稻抗逆性。加强田间水层管理,严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温水入田。合理密植,严防生育后期田间郁蔽和湿度过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机率,提高水稻抗病性。(2)水稻褐变穗病:消灭池埂及四周禾本科杂草,减少病原菌来源。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施药防治,1.5%多抗霉素150毫升/亩或1.5%多抗霉素130毫升/亩 + 50%扑海因75毫升/亩。防治由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褐鞘病、紫杆病等引起的“褐变穗”,在水稻孕穗期、出穗期、齐穗期2%加收米80毫升+25%施保克6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50%多菌灵80毫升/亩,兑水5升迷雾机茎叶喷雾。(3)水稻纹枯病:此病属于土传病害,近年来,病害的危害程度在逐年加重,多发生于老稻田,全生育期各部位都可以发病,但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对产量影响很大。在消灭病株残体和病稻草的基础上,于剑叶露尖10.1叶、孕穗期、齐穗期30%爱苗15~20毫升/亩,兑水5升迷雾机茎叶喷雾。另外,30%爱苗具有调节剂的作用,可以抗倒伏、攻大穗、提高结实率。
(作者单位:166524 黑龙江省肇源县义顺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肇源县福兴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肇源县三站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