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祖祥
(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多种经营局,黑龙江 绥棱 152200)
摘要:玉米粗缩病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玉米病害,应当采用有效措施加强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本文主要探讨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综合防治的辦法。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防治办法
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是种病毒性病害,主要通常飞虱来进行传统,粗缩病会对玉米的产量及质量造成较大的损失,通常可以造成玉米减产达20%以上。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机理,规律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1.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危害
1.1玉米粗缩病的症状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表现是进行病症诊断的基本依据。首先,在发病的初期,玉米叶基部及中脉的两侧会产生透明的褪绿线,并且逐步的推广到叶片。其次,叶片变得宽短,而且表现出僵硬的状态,出现严重矮化的现象。而且还会导致花丝少,结果数量少,严重的还会导致雌穗畸形,籽粒少等问题。第三,叶背、叶鞘及苞叶有粗细不同的白条状突起,有明显的凹凸不平感。第四,玉米叶片达10片时,还会出现病株矮化现象,表现出节结短粗,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仅达到正常株的一半左右。第五,病株的根系不发达,很容易拔出,重病株通常提前枯死。
1.2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随着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机率也不断的提高。粗缩病通常会给玉米带来较大的损失。首先,粗缩病可以导致亩产减产达40%左右,严重的还会减产达75%左右。其次,严重的影响了玉米的质量,导致玉米的营养价值降低。第三,飞虱传播的方式影响速度快,病情不好控制,通常会对更多玉米造成影响,从而使种植户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2.玉米粗缩病病因及基本规律
2.1发病的原因
玉米粗缩病主要是由于水稻黑条病矮缩病毒传播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首先,它通常可以极大范围的传染给玉米科植物。其次,病毒主要借助灰飞虱来传染,当灰飞虱吸食玉米的汁液时,会把粗缩病毒传染给玉米的植株,灰飞虱主要在玉米的生育期进行传播,五叶期是玉米最容易感染此病毒的时期。第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玉米品种都不具备抗粗缩病的特性。第四,玉米的苗期与灰飞虱生长期相吻合,是这是造成玉米粗缩病感染的重要原因。第五,田间的粗放管理也是造成粗缩病的重要原因。
2.2发病的规律
玉米粗缩病涵盖了幼苗期至抽穗期,通常发病越早,造成的危害也越大。首先,从染病的过程来看,主要在玉米、高粱等晚秋本科作物中传播,病毒在秋后主要传播至小麦,并且在杂草上越冬,进行完成一年的周期循环。其次,灰飞虱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在夏玉米苗期造成玉米粗缩病的大面积的发生。第三,玉米苗期抵抗能力最弱,因此最容易感染此疾病,通常播种期越晚,感染的机率越大,因此宜早播早种。
3.玉米粗缩病防治措施
3.1加强监测工作
做好病虫害的监测是降低玉米染病机率的重要手段,在粗缩病常发病地区,应当建立普遍性的粗缩病防病机制,定期调查小麦、杂草的基本情况,根据玉米粗缩病的病株率和严重的程度,及时调查灰飞虱的情况。同时结合玉米的种植情况,对玉米粗缩病做到准确而必要的判断,以便于加强预防指导工作。
3.2选择抗病品种
玉米粗缩病的危害防治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应当选择可靠的抗病品种。首先,针对当前使用的玉米品种普遍缺乏抗病性的现实,应当选择一些有抗病性的品种加强培育,进一步提高玉米种子抗粗缩病能力。其次,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种植。第三,合理科学种植玉米,注重交叉使用不同品种,避免品种过于单一的问题。
3.3加强田间管理
实现玉米粗缩病的有效防治,应当按照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采用综合防治的策略,进一步控制毒源,有效减少虫源。首先,结合定苗工作,及时的拔除田间的病株,对病株进行集中销毁,切实减少粗缩病源。其次,合理进行田间的施肥工作,加强田间的管理,切实减少因田间管理不善而增加的传毒机会。第三,结合田间的实际情况,做好清田边、地边和沟渠杂草的工作。第四,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抗药性较好的品种,注重种植玉米的合理布局问题,有效避免单一抗病品种的种植。第五,同时对麦田的杂草进行有效的清除,可先人工锄草,然后再喷洒农药,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田间管理效果。
3.4化学防治的办法
对于出现粗缩病的地块可以使用化学除病害的方法。首先,在及时拔除病病株的基础上,根据灰飞虱的传播情况,及时用25%的捕虱灵药剂进行喷漆,农药含量应当保持在每亩50克左右。其次,在玉米5叶期时,要5天喷洒一次农药,并保持连续喷漆3次,这样可以保证更好杀灭害虫。第三,用植病灵800倍液喷漆进一步提高治病虫害的效果。第四,还可以在土壤中使用灭草灵,注重做好农药与水的调配比例,通常每500毫升配水30公斤。在喷漆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喷到玉米的植株上。第五,在玉米的行间注意不要喷漆农药,以免对玉米造成损害。
3.5调整播种期
为粗缩病高发地区,应当采用调整播种期的办法有效的调整玉米播种 时节。首先,要避免在病虫害高发的季节进行播种。春玉米播种应当尽量提早。夏玉米的播种应当尽量的晚播,最好在麦后贴茬直播,从而综合小麦与玉米的共生期。
结论:玉米粗缩病对玉米有较大的危害,目前主要采用有效预防的方式来减少粗缩病出现的概率。为了达到预防的目的,应当根据粗缩病的发病机理,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期进行防治。并且做到将其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切实减少粗缩病的危害,有效提高玉米作物的实际产量。
参考文献:
[1]李孝平,刘西允.玉米粗缩病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l2).
[2]耿传宝.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