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处置策略研究

2017-04-06 08:10方小英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23期
关键词:机制

方小英

【摘 要】新媒体的崛起,使高校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出传播途径多样化与迅速性、社会影响广泛性和深刻性、参与主体的特殊性与控制的复杂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高校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应做到:首先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事先制定有效的预警机制;其次,当高校网络舆情形成后要根据舆情规律,建立引导机制;最后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机制。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 舆情处置 机制

1 高校网络舆情特征

高校网络舆情因参与主体的特殊性、讨论内容的独特性、使用载体的广泛性,使其与一般网络舆情有所不同,有着明显的 “高校烙印”,具备以下特征:

1.1 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与迅速性

移动网络终端的多样化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使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更为迅速。随着4G时代的覆盖,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可通过手机微博、微信、手机QQ等方式发表言论、分享信息,使得网络舆情“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同时,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转发者,4G网络将数据挖掘和智能推送结合在一起,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在瞬间呈几何倍数增加。这些使得校园网络舆情发展更为迅速。

1.2 影响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一旦在校园BBS或大学生的微博、微信出现一些热点话题或突发事件,就会极速的聚集大量大学生参与进来,大到国际问题的讨论,比如2014年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的讨论,小到校园内部管理事件,如清华大学“真维斯楼”冠名风波,甚至在网上出现“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样简单一句话的疯狂转载和跟帖回复。而这些热点议题不仅成为大学生网络议论的焦点,甚至在他们课间休息、聚会的场合都会形成讨论主题,在校园内会持续产生深刻影响,甚至会扩散到社会。

1.3 参与主体的特殊性与控制的复杂性

高校网络舆情参与主体以在校大学生群体为主。大学生虽教育程度高,但因所处的年龄层次决定了他们思维方式独特,观点犀利甚至有极端倾向;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又有些反感于社会束缚;对于大学生来说,利用网络媒体匿名或以代码形式发表个人观点、见解是实现本我的有效方式。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面,但网络的隐秘性以及大学生的单纯性和片面追求“本我”价值取向,这些特点使得一些偏激、混淆视听、滋生事端的言论出现时,大学生群体很容易盲从与冲动,使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更为复杂。

2 高校处置网络舆情的可行策略

2.1 建立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预警是指从时间的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所示这个时间段内,化解和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必要、有效行动。构建高校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加强机构建设,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既要有校、院系、学生会的三级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又要有专业的网络舆情管理团队。三级管理体系要求学校按照实际制定预警方案,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可全方位、多视角地关注舆情信息,更有助于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专业化方面要求建立一支包括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网络信息员等的网络舆情专业队伍。

另一方面是建立高校網络舆情监测网络。包括日常监测和特殊时期的重点监测,并有专职人员负责舆情收集监测,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方向,进行分析和研判。在舆情监测方面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网络中动向,要密切关注学生在网络交流的热点话题,要善于控制校园舆情中不和谐的言论;还要善于培养学生骨干,借助学生骨干进行朋辈教育,在源头上发挥主导性作用。

2.2 建立引导机制

一是由“堵”入“导”,重在疏导。由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广泛性和控制复杂性,使得高校“谈舆情色变”,一旦网络上有敏感议题,往往采取“堵截”的方式,来抑制其舆情的表达,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停止舆情的产生与扩撒,反倒适得其反,滋生更多的流言和负面信息。因此,高校应增强“导”的理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民主权利,创造平台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当然要学会控制网络舆情的导向。比如让论坛管理员主动跟帖做以引导;对于一些思想消极、观点不正确的言论,要以正面引导;当论坛上出现过激言论的帖文,管理员要及时发帖进行规劝或警告,当某个热点话题的讨论持续一段时间后,还要选择合适时机及时结帖,这样避免网络舆论的蔓延和扩散

二是注重培养和发挥“意见领袖”积极作用。意见领袖是在学生网民中具有优势话语权的一个群体,意见领袖的出现,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内容、过程与效果。高校要有意识的培养“意见领袖”,从政治素质、网络素养、信息甄别能力等方面培养,借助“意见领袖”进行朋辈教育,发挥主导性作用。

2.3 建立危机处置机制

网络舆情危机一旦出现,高校应及时启动舆情危机处置机制,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应对。

首先,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出现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要迅速成立舆情危机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在第一时间内详细了解网络舆情,分析其性质,把握事件发展的动态,并出台工作方案,责任到人,分头落实、做到组织有力,应对不慌,能够把舆情发展引导到科学轨道中,正确的处理好高校网络舆情危机。

其次,要及时发布公告,保证信息公开透明。高校网络舆情发生之后,要真诚主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要做好事件的公布澄清和相关传达解释工作,由高校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实事求是地澄清网络舆情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在第一时间将权威、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以消除疑虑、误解和谣传,避免对舆情的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反导致舆情恶化。因此,高校在面对危机事件时一定要真诚主动及时的把事实告知公众,获取公众的理解与信任,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化解危机。同时,为缓解危机,高校在发布新闻进行澄清时可以积极联系主流媒体或教育主管部门的介入,使其报道更具权威性和信服力,发挥其在舆情中的正面引导作用。

此外,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处置结束后,还要对整个舆情发生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归档、整改、研究,吸取经验,避免重复出现此类错误。

参考文献:

[1]陈永福,陈少平,魏金明.高校危机管理视阈下的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37-40.

[2]李海榕,庄琪.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其处置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65-69.

猜你喜欢
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保留和突破:TPP协定ISDS机制中的平衡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建机制 抓落实 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