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顶++石乃敏
【摘 要】通过对某矿通风系统现状分析和通风参数的测定,确认该矿井下通风系统存在通风线路长、风流紊亂、漏风严重,导致深部风量偏小,通风效果差,气温偏高等问题;根据该矿的实际,提出了改善矿山通风状况的优化通风网络、加强通风技术管理等措施方案。通过实践,矿井通风达到了安全生产要求。
【关键词】矿井通风 优化改造 安全管理
广西某矿始建于1985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t/a,是一个集铅、锌、锑、银多金属矿床。目前采掘工作在10m标高以下,开采深度330m,该矿采用平硐、斜井与盲斜井联合开拓,用普通浅孔留矿法采矿,矿房长度一般为30~50m。目前该矿已进入中后期开采,随着采区的扩展、延深和采空区范围的扩大,巷道增加,设施增多,矿山地压增大,井下温度升高,巷道失修,井下工作点多,人员分散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矿井网络复杂,通风阻力增加,通风难度加大,管理困难。本文以广西某矿为例,分析了金属矿山中后期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技术和管理措施,对降低矿山成本、减少矿山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矿山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原通风系统及存在的问题
1.1 原通风系统
在该矿原通风系统中,新鲜风流是从东面的250中段斜井口(3#斜井)、173-4#洞井口、慧荣井口(5#斜井)、180中段井口(6#斜井)以及365-2#洞进入井下,污风从北西面的拉丹回风斜井排出。拉丹回风斜井口安装有55千瓦的风机进行抽风,这样就形成分区进风集中回风的侧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
250中段经三级斜井现已经开采到220m水平;173-4#洞经三级斜井现已经开采到245m水平;180中段一级斜井底220m水平几条主巷,用来往慧荣井通新鲜风流以及回接底部30m水平污风,使污风排往拉丹主回风巷;慧荣井现已开采到10m水平,采场分布在10m水平与190m水平;365-2#洞现正在开采320m水平矿脉。
1.2 存在的问题
该矿经过30多年的开采,井下的通风回路变得长而复杂,风量分配不合理,180中段10m水平的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通风效果差。经过对原通风系统的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 自然通风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在开采浅部矿体时,主要依靠自然通风,自然通风起到重要作用。但开采埋深较大的矿体时,自然通风并不能满足采矿生产的要求,井下无风作业或风量不足,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形成污风循环。该矿采用自然通风,原设计新鲜风流由3#、6#提升斜井口(标高分别为343.09m/350.75m)和5#人行天井井口(标高350.7m)经各级斜井进入各个中段的用风地点,污风经中段回风天井、上中段回风巷,再从回风斜井口(标高362.94m)排出地表。矿井自然风压仅为36Pa,实际上,在开采深部矿体时,自然通风无能为力。其主要原因是矿山经过30多年开采,通达地表的采空区和塌陷区与井下巷道沟通后,自然风压对通风系统的干扰严重,使井下通风条件恶化。
1.2.2 通风系统紊乱,漏风严重
矿山开采进入中后期后,开采深度增大,通风路线延长,作业点多,采空区多,废旧巷道多,很多巷道相继贯通,风流调节困难,通风系统紊乱。有些空区及巷道没有封闭或者是密闭不好,井下通风构筑物年久失修,都会消耗通风系统的风量,有些地方新鲜风流未经用风地点就从回风巷排出,造成漏风严重。经测定,该矿井有效风量率53.23%,低于85%的要求,外部漏风率为30.16%,高于15%的要求。
1.2.3 巷道布置不尽合理,通风线路长
从60m水平往下布置3条斜井,巷道布置不尽合理,造成通风线路过长,风量分配不科学,通风系统复杂。
1.2.4 井下温度高,湿度大
因矿井通风质量差,风量小,风压低,井下机器设备与设施排放热量增加,使井下温度大部分都超过安全生产规定的标准值以上,局部气温高达350C,井下相对湿度达90%,大大降低劳动生产率,严重伤害工人身体健康,难以保证井下安全生产。
1.2.5 风机能耗高,辅扇多,通风成本大
井下使用大量的局部通风机,通风用电量高,成本增加,同时也加大了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据统计,风机运转效率仅40%左右,比设计的风机效率降低一半以上,通风能耗约占矿井总能耗的50%,通风电费约占通风能耗的80%。
1.2.6 安全事故隐患增加
由于矿井风量小、风压低,导致井下作业环境恶劣,有的作业面基本无风,严重缺氧,更不能排尘,井下通风质量差,中毒窒息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大。该矿自建矿以来,矿井曾发生多起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中后期开采时期,其主要原因是井下空气湿度大,空气质量差,作业环境恶劣,井下工人容易疲劳困乏。
2 井下通风系统技术改造措施
针对原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对井下生产情况和采空区及废巷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原来的通风系统只有拉丹回风斜井来排出污风,250中段、173-4#洞、180中段以及365-2#洞的供风量均达到了生产的要求。只有慧荣井由于开采较深、风路较长、需风的地方多和漏风等因素,造成进风量难以满足生产要求,现采取以下技术改造措施:
2.1 降低风阻,缩短回风线路
采取措施降低沿途风路的风阻,优先采用刷大井巷断面、清除井巷内堆积物等技术措施。在120~160m水平之间新掘进60m长的回风天井和在250中段西面补掘进40m总回风巷,以缩短回风线路总长度。
2.2 优化通风网络
矿井进入中后期后,通风系统不再像前期那样简单,通风网络变为复杂,为降低风阻、封堵漏风、缩短回风线路,该矿加强通风管理,及时修复巷道,密闭风路沿途还未封闭的旧采场、废巷道,以减少漏风。在各中段回风联络巷、采场天井等适当地点,安装风门、调节风扇等通风设施。其主要措施有:(1)在180中段217m水平往北的两平巷中各增设一道风门,用来防止新鲜风流在217m水平直接回流至180中段的回风巷中;(2)在慧荣二级斜井井底车场(60m水平)增设两道风门,用来防止新鲜风流经30m水平斜井、30m水平旧采场和通风天井又回流至60m水平;(3)在慧荣井10m水平北面通30m水平的通风斜井底的巷道中增设一道风门,用来控制新鲜风流向10m北面采场供风;(4)对180中段220m水平302线与300线之间往北的旧巷道处进行封闭,以防止下面的190采场新鲜风直接回流220m的回风巷;(5)封闭60m水平东面联通30m水平的旧巷;(6)封闭与60m水平东面6#脉旧采空区;(7)封闭60m水平59#脉的旧采空区;(8)250中段回风巷的风门安装调节风窗,以控制风量;9)173-4#洞的风门要封闭好,以减少漏风。
2.3 优化局部通风,降低通风成本
局部通风是矿井通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局部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必须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规范”的原则,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以便最经济地完成通风任务。该矿取消了各个工作面增压用的原局部通风机,在217m水平西回风巷增设22kW局部通风机一台,增加深部通风负压,减少局部风机用量,降低了通风成本。
2.4 加强通风技术管理
健全矿山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决策系统,使用计算机管理通风系统网络,对矿井漏风量、风压、风量、阻力、风机性能参数等现场监测与分析,并根据矿井生产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最新情况,如用风地点、风流方向、通风设施位置等基本信息进行适时更新,及时掌握安全信息,科学预警矿山安全隐患,预防、控制、减少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
2.5 加强矿井通风日常管理
加强矿井通风机日常维护,认真检查每一个部位、每一个部件;做好经常性检查试验,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对每一次检查还应全面记录,按规定及时测定风机性能曲线,掌握风机性能状况;针对矿井通风状况,有计划地定期对通风系统及网路进行测定,包括矿井通风阻力、风压、风量等通风技术参数测定和风机性能参数、风筒参数的测定。
3 优化改造后的通风效果
通风系统经过优化改造后,井下通风状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风流风量也得到了合理的分配。经过实测,矿井的有效风量率达到60%以上的要求,风机效率达到了70%以上,作业面温度降到28℃以下,入风区域和作业区域实现了稳定的入风。
新通风系统的总进风量达到32.02m3/s,其中250中段斜井口入风6.3m3/s,173-4#洞井口入风4.85m3/s,慧荣井口入风10.12 m3/s,180中段主斜井入风7.24 m3/s,365-2#洞井口入风3.55 m3/s。而进入到各个工作面、各需风硐室的总风量大约为21m3/s,拉丹风机总回风量29.0 m3/s,通风系统的有效风量率达到72.4%。现通风已经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国枢.通风安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2]何驰.某有色金屬矿山井下通风系统优化改造[J].工程设计与研究,2011,130(6):11~14.
[3]任甲泽.矿井通风优化及多级机站技术的推广[J].金属矿山,2008(1):148-150.
[4]王波,陈喜山,陈宝智.利用井下采空区通风的实践[J].黄金,2008,29(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