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兴道村原名北庄,以方位得名,隶属盂县苌池镇管辖。相传,宋代大儒程夫子(程颢 程颐)来此讲道时,为附近四个村庄统一改名为“兴道”,该村居其它三村之北,故名北兴道。现有耕地2000余亩,314户,860人,纯农业村。
认真学习盂县
“党代会”、“两会”精神
近年来,北兴道村在苌池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书记赵建跃和“村支两委”班子本着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改变村容村貌,與村民广泛讨论,达成共识,提出了创建美丽宜居新家园的工作目标。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北兴道村已基本实现了从过去“脏、乱、散、差”到现在“路平、灯明、村美”的新村容。
在整治硬环境的同时,北兴道村也一直坚持推进和谐稳定的软环境。“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着眼小事,加强与村民交流,处处维护村民利益,带着感情做村民工作,把村民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时刻把村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村支两委”班子通过学习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学习力、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并利用学习各种科技、文化知识促进村庄建设,提高村民素质,倡导了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确保了村庄的幸福和谐发展。
现在的北兴道村不仅“面子”美,“里子”更美。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自新一届村委班子上任以来,通村主要道路修整拓宽总计6公里,通道全部绿化,全面实现主要道路全硬(油)化;建设和改造文化室、办公室、添置和健全文化办公整套设备30余件套,使文化办公、党建工作有了固定场所;全村环境卫生工作做了重大改造建设,清理多年垃圾1000余吨,修建了垃圾卫生池12个,分片管理,定期拉运,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卫生工作;治理河道,防汛减灾,村西部外环路“小孩河”工程项目全面竣工,基本解决洪灾隐患。“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已投入使用,新的文化广场改造完成,村民健身有了保障;年久失修的大礼堂内部600平方米全部硬化,村民婚丧嫁娶有了固定场所,也有了茶余饭后的活动地方。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拓宽村民致富渠道
近年来,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引导和帮扶下,北兴道村民因地制宜发展酥梨、苹果、桃树等经济林,生猪养殖等多种产业,不断改变以往单一的传统农业,这些特色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经济主要渠道。村里围绕农业调产,大力发展40余亩药材基地,继续巩固400余亩水果树基地,北兴道的酥梨和苹果已经成为盂县本土特产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该村还拓展布局,加大对畜牧业和个体养殖业的支持力度。成立了“积善堂”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存栏有400余头,年出栏可达300余头,畜牧养殖基地初具规模。
除此之外,该村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鼓励村民打造有乡土特色的农家乐饭店,投资100余万元的“积善堂”农家乐已经全面正式营业。
特色旅游带动
助推乡村美丽升级
在乡村特色旅游方面,北兴道村森林资源丰富,约有6000亩,植被茂盛,风景独特,环境优雅,整个村掩映在青山绿树间,浑然置身于天然氧吧。村东山上有一石窟,前宽十五米,后宽十二米,高九米,进深七米。龛中原建庙院一座,名"丰乐寺"。为东魏时所建。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曾讲学于此,因而易名"程子岩"。
程子岩内现存东魏造像碑1通,其他石碑10通,程夫子讲道处碑1通和清代砂石佛像3尊。魏碑立于岩内东侧,碑高1.6米,宽0.8米,厚0.2米。碑额半圆形,刻有大佛像1尊。碑的正面和背面共刻佛像1千尊,形象清晰,造型完整。
清乾隆癸丑(1793年)进士田兴梅写过一首咏《程子岩》的五言律诗:“程子读书处,岩飞碧嶂中。其人延道脉,所在足春风。鹿洞心源合,鹅湖臭味同。至今留讲席,镇日荫春枫。”他将程子岩与朱熹讲学的鹅湖寺、心学体系创始人陆九渊讲学的白鹿洞书院相提并论,似在证实二百年前作为二程读书讲学的程子岩礼乐寺还保存完好。
岩下为龙华河发源地,水激成花,汇成潭,隆冬不冻,草色如春,绿树丹崖,交相晖映,称"龙潭草暖",为盂县一大名胜。
村中有清朝光绪年间举人王朝瑞故居,古代建筑风格突出,造型优美,更是值得一去。
近年来,北兴道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致力于党的建设、脱贫攻坚、民生实事、乡村特色旅游等各项工作,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村”、“平安示范村”、“先进集体”、“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盂县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建跃的带领下,北兴道村将率先迈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步子,极大提升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全面建设成为幸福和谐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