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秀
2017年中超新赛季仅赛两轮,U23新规定的实施成为足协和俱乐部之间分歧的焦点。
1月末颁布的新规定能明确读出足协的出发点:理顺联赛转会市场秩序,对天价引援加以限制;营造本土球员生存空间,保护年轻球员。出发点很好,但在距离新赛季一个半月、球队确定外援配置的时间点上,在青训建设、梯队比赛尚無完备体系的情况下,外援和U23新规定被认为可能导致俱乐部在转会市场上的经济损失,也难免有拔苗助长的嫌疑。网上传出某些匿名俱乐部不买账的声音,称会让U23球员首发出场,但是一分钟或者几分钟就会被换下。
虽然传言中的闹剧并未赤裸裸地出现在广大球迷面前,但首轮联赛中,辽宁队第十六分钟换下了U23球员,下半场出现换人名额用完,边前卫客串门将的笑话,引发外界很多议论。延边和上港分别在第二十七和第三十分钟换下U23球员,好在其他球队U23球员出场时间较为正常,足协选择了“理解”。仅一轮之后,新规定再度面临挑战,在延边对阵上港的比赛中,双方分别在第十五和第十六分钟换下U23球员,被换下的是首轮就曾被换下的俩“倒霉蛋”,延边队还刷新了U23球员最快下场的纪录,这些无疑在试探足协的反应和底线。这轮中超共有7支球队半场前便不信任己队U23球员,这些换人让球迷大跌眼镜。
这不过是第二轮,我能预见U23球员上场时间会越来越短,现在是十五六分钟,然后可能是十三四分钟。到了争冠保级白热化阶段,也许会出现开场1分钟便换人的讽刺。
这些现象的频发和近几个赛季中超许多球队,靠烧钱买人追求昙花一现的成绩分不开,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小,于中国足球发展极为不利。所以,新规定初衷没错,俱乐部理应认真对待,重视青训,而不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也有一些U23队员在上场时间内表现并不糟糕,表现出的果断和成熟值得竖大拇指。中国足球从不缺潜力,缺的是新星锻炼成长的空间。所幸,人才培养已有复苏迹象。
足协苦心孤诣,民间却颇多不同声音,凸显了磋商机制的重要。塞翁失马,短期分歧并非坏事。面对中超U23新规定的尴尬,中国足协不应沉默,而应与多方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规定,打好“补丁”,无漏洞可寻,真正发挥效用,实现市场规律与足球规律的同频共振,造福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