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敏,景荣荣,丁珍,高鹏,张凌方,卢佳欢
(1.山东建筑大学学报编辑部,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室内甲醛污染对盆栽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鲁敏1,2,景荣荣2,丁珍2,高鹏2,张凌方2,卢佳欢2
(1.山东建筑大学学报编辑部,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人类已经进入以“室内化学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期,甲醛作为室内化学污染“三大隐形杀手”之一,已严重破坏室内生态环境,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室内盆栽植物生态修复因植物自身的特殊结构和生理生化功能等成为室内甲醛化学污染的重要修复手段。而室内盆栽植物对室内甲醛逆境的抗性大小,对甲醛的高效、持久、稳定的降解和净化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室内甲醛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方法,从室内盆栽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生理生化指标和超微结构等3个方面综述了室内盆栽植物对甲醛污染抗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盆栽植物;甲醛污染;抗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人们生活、工作场所的装饰装修水准的不断提升,室内化学污染物超标现象日趋严重,人类已经进入以“室内化学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期[1]。当前大多数人们所患疾病都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直接影响。新装修的建筑物内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远远超出正常水平[2]。我国室内装饰协会组织的新装修居室内甲醛浓度调查表明,室内甲醛浓度超标的居室多达60%,甲醛浓度最大值达到5.02 mg/m3。国际上把居室空气污染而引发的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系列病症称为“不良建筑物综合症”[3]。甲醛作为室内化学污染“三大隐形杀手”之一,已严重破坏室内生态环境,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清除室内甲醛污染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目前,有学者对室内甲醛化学污染的修复技术进行了相关系列研究[2-4]。室内盆栽植物生态修复因植物自身的特殊结构和生理生化功能等成为清除治理室内甲醛污染的有效手段[4]。室内盆栽观叶植物不仅具有视觉美感和生机,还能净化室内空气。而室内盆栽植物对室内甲醛逆境的抗性大小,对甲醛的高效、持久、稳定的降解和清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室内盆栽观叶植物抵抗室内甲醛化学污染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等3个方面外部形态特征、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和超微结构。不同植物对室内甲醛化学污染的抵抗能力强弱是决定植物是否能够在室内环境中有效监测污染和持续发挥吸收、净化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1.1 室内甲醛污染现状
现代人们每天在室内空间中度过的时间超多80%,而室内污染物浓度接近高于室外2~5倍,新装修室内甚至达到上百倍,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甲醛能够引发鼻窦癌和鼻腔癌等致命性疾病,并具有较强的突变性,有研究者进行动物试验研究也证实甲醛有致癌作用[5]。我国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室内各种污染物含量和种类都不断增加,每年因室内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人数高达十余万人。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每年在室内空气污染方面的花费达16亿美元。因此,室内空气污染给公众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健康威胁[5]。
常温下,甲醛无色、气态;甲醛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吸入人体后会刺激呼吸道;它属于毒性气体、可燃,也具有致癌性;作为一种有机溶剂,但它极易溶于水。甲醛作为有机原料,还能够与蛋白质结合,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原浆毒物,长期接触,会引起多种疾病。目前,甲醛是我国公认的第二位优先控制的高危毒性化学品。同时,甲醛是一种变态反应源,具有突变物的潜能,对人具有强致癌和致畸形作用[6]。有研究者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不同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室内甲醛化学气体污染超标程度最高达100多倍,因甲醛超标导致的死亡率也较高,并且多为儿童[3-6]。因此,室内甲醛污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2 室内甲醛污染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
甲醛作为装饰材料的“附属物”,其污染普遍存在且极其严重。有调查显示,新装修的建筑物,室内甲醛浓度大多超过国家标准的3~10倍[7]。新装修的居室和办公室甲醛浓度最高值约为0.20 mg/m3,个别可到0.65~0.70 mg/m3,而新装修宾馆的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高达0.85 mg/m3。
赵淑芳利用国外先进仪器测定新装修的公共建筑物室内甲醛浓度,发现装修1个月后室内甲醛合格率仅为37.90%,而3个月后大部分达到国家标准,随后甲醛含量逐渐降低到正常范围内[8]。
1.3 室内甲醛污染的治理方法
目前,国内学者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清除室内甲醛化学污染[9-11]。室内化学污染的清除途径主要有污染源控制技术、过滤净化法、化学中和法、催化氧化技术、光催化去除技术、空气负离子去除技术及生物技术等。但这些技术具有推广的局限性,比如高昂费用、装置复杂、清除效率低及不彻底等,因此应该通过持久高效、简便直接、无二次污染的途径,从根源上清除、治理室内甲醛污染,主要手段包括:推广建设绿色建筑、选择环保型装饰材料、科学规范室内装修工艺、经常通风换气、合理选择人住时间等[9]。比如,盆栽观赏植物的土壤表层覆盖一层锯末、陶粒或泥炭等物质,既能对污染气体进行高效吸附,又能给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充分运用基因技术,将具有“吞噬”甲醛的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植入”植物的叶际或根际等等[10-11]。上述研究表明,室内盆栽观叶植物既可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又能因其自身特殊的生态特性、生理功能对室内环境起到美化与净化作用,取得美学价值与生态功能的“双赢”,成为备受青睐的绿色生态修复技术。
室内盆栽植物抵抗室内甲醛化学污染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植物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生理生化指标和超微结构等3方面。目前,国内外对室内甲醛污染胁迫下盆栽植物抗性的研究逐步深入,从植物的外观长势、受害症状到植物内部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超微结构方面的微观变化,基因技术也已得到广泛推广使用[12-16]。
2.1 室内甲醛污染对盆栽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影响
室内盆栽植物长时间受室内化学污染胁迫后,植株外部会表现出异常的受害症状。将这种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症状反应称作可见性伤害。植物叶片表皮层、蜡质层、气孔等特殊结构是植物吸收、降解、转化室内甲醛污染的第一部位,同时也是植株外观出现褐色斑块、变色溃烂、新叶焦边、植株萎蔫等可见性伤害最显著的部位[12]。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植物茎叶表面的吸附及气孔的开闭程度、上表皮角质层的渗透程度、表皮毛的数量多少、叶肉细胞着生位置等结构特征对室内盆栽观叶植物抗性的发挥起关键作用[13-17]。由于盆栽观叶植物受室内甲醛污染胁迫程度不同,不同室内植物叶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伤害症状。有研究者探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蚕豆(Vicia faba Linn)等供试植物的气孔数量、表皮层数量、叶肉密度等生态学特性,并发现其生态学特性可作为植物对污染气体的抗性指标[13]。郝辉芳等对皱叶薄荷(Melissa officinalis)、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蟹爪兰(Zygocactus truncatus)等3种植物进行一定甲醛浓度的密闭熏气处理,结果表明,各植株的幼叶和老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并具有明显差异性[14]。刘栋等对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吊竹梅(Zebrina pendula Schnizl)、吊兰进行的甲醛密闭熏气实验发现,随着甲醛含量的增多,一串红叶片首先发生异常变化,出现了焦边现象。当甲醛浓度上升为80mg/m3时,吊竹梅叶片呈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叶片逐渐萎蔫,而吊兰植株仍然无明显变化[15]。
除植物叶片外,植物根际微生物也是植物降解、转移、吸收污染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Ohura等研究盆栽植物—盆土—土壤微生物对室内化学污染的转移、吸收能力,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可以过滤污染气体,盆土—土壤微生物在修复室内化学污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认为盆栽植物—盆土—土壤微生物共同构建了净化修复室内化学污染体系[16]。此外,Oyabu等从植物基因角度进行探究,表明植物清除、降解甲醛能力强弱与植物体内ADH2活性具有一定关系,ADH2活性变高时,植物对甲醛的吸收能力也明显变高[17]。
2.2 室内甲醛污染对盆栽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室内盆栽植物为抵抗甲醛污染胁迫,会利用体内的一系列的氧化还原酶类如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和一些非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代谢和转化污染物。与此同时,植物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蒸腾作用等生理生化活动均会出现异常。因此,很多研究者通过对室内盆栽植物在受到室内污染胁迫时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结合受迫后叶片含污量的变化、叶片直观受害症状表现的观察来评价植物对室内污染物的抗性强弱及净化能力[18-20]。吴平等对橡皮树(Ficus elastica)、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白玉黛粉叶(Dieffenbachia amoena cv. camilla)、金边竹蕉(Dracaena deremensis‘Roehrs Gold’)、仙人掌(Opuntia stricta)、芦荟(Aloe)等8种室内植物进行甲醛熏气污染胁迫,发现随着甲醛浓度增大,甲醛对植物内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呈上升趋势[18]。安雪等对紫鹅绒(Gynura aurantiana)、芦荟和冷水花(Pilea notata C.H.Wright)3种室内植物分别进行不同浓度、时间的甲醛污染胁迫,并记录植物外观形态和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受胁迫2 d后植物叶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减少[19]。温达志等以三十种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衡量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结果发现经大气污染胁迫处理后,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且与污染气体浓度有极显著关系[20]。因此,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植物对室内化学污染的生物监测依据。
2.2.1 叶绿素含量
室内盆栽植物受室内甲醛污染逆境胁迫时,甲醛气体通过叶孔进入植物体内,叶绿体是吸收有害气体的最直接场所,也是首先受到伤害的细胞器。叶绿体内部结构受到明显破坏,片层结构变得异常模糊[21]。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光合色素和物质基础,受胁迫后易发生降解或合成受阻,使其含量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光合作用强弱,也是植物受到逆境胁迫影响变化最显著的指标之一。因此,通过分析室内污染气体对植物叶绿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影响,能够探索化学污染气体对植物胁迫作用的剂量效应和毒害过程,这对衡量室内盆栽植物抵抗甲醛污染气体能力的大小有重要意义。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污染气体胁迫会明显造成植物叶片失绿、变黄和萎蔫,体内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升高,同时叶绿体光系统Ⅱ和膜系统完整度明显下降[21]。
2.2.2 细胞膜透性
细胞膜是细胞结构的最外层、最敏感的屏障保护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维持细胞内微环境稳定,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通道。因此,细胞膜透性可以作为反应植物细胞内部结构正常和功能稳定的可靠指标[22]。
室内甲醛化学污染胁迫下,质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是室内盆栽植物抵抗污染胁迫最初与最基本的反应。不同种类植物的细胞膜透性变化各异,电导率的变化间接反应细胞膜受损程度。电导率较大时,表明膜受伤害较严重,细胞质膜对污染气体胁迫的抗性则越差。相反,值较小时,膜受伤害较轻,细胞质膜对污染气体的抗性则相对较强[23]。相关研究者试验得出,甲醛污染后8种园林植物叶片细胞膜的透性受伤程度明显不同,然而相对电导率升高了21.76%[23]。彭长连等通过盆栽试验,对19种园林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细胞膜渗漏率的变化趋势与试验点大气污染程度大致相同[24]。所以,细胞膜透性可以作为室内盆栽植物受甲醛污染胁迫受害程度的衡量指标。
2.2.3 脯氨酸含量
脯氨酸是一种渗透调节物质,可以维持细胞膜透性处于平衡状态,稳定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减轻植物细胞酶和膜系统的受害程度,维持植物正常新陈代谢。因此,脯氨酸对细胞质内渗透率的调节与稳定起关键作用,对其含量变化的研究对于判断室内受迫植物的抗性有重要的意义。
室内盆栽植物受室内甲醛污染胁迫时,脯氨酸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促进蛋白质的水合作用,保证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其含量不断增多,细胞液浓度升高,能更好地调节、控制植物酶和膜系统的稳定性,以此增强对渗透胁迫的抵抗能力[25]。有研究认为,脯氨酸含量较多时,相应的植物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就比较稳定,其抵抗外界侵害的能力也就越强;其含量较低时,则反之。有学者对绿萝(Scindapsus aureus)、常春藤(Hedera helix)等做完实验后,得出同样的结论[26]。
2.2.4 过氧化物酶活性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常见的一种清除过氧化物的酶类清除剂,能够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酚类的反应,产生酮类化合物,减轻植物细胞的受伤害程度。过氧化物酶也能够催化某些碳水化合物向木质素转化,组织木质化程度提高,随之坚韧性减弱[27]。因此,植物老化组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大,幼嫩组织中活性较弱。室内植物为抵抗甲醛污染气体,植物叶片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含量明显增多。过氧化物酶能调控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且随着植物不断的进入成熟阶段和衰老阶段,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含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8]。因此,根据室内甲醛污染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含量变化可以判断出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活动的变化,从而评价室内盆栽植物对室内甲醛化学污染的抗性强弱。
2.2.5 丙二醛的含量
在室内甲醛化学污染胁迫下,植物细胞内活性氧量与清除量不相平衡,发生膜脂过氧化反应,丙二醛含量增加。丙二醛可以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反应使其基本功能丧失,使植物组织的纤维素分子间桥键变松,进而细胞壁的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29-30]。所以,植物的受伤害程度与丙二醛含量密切相关,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变化对监测室内植物受甲醛污染胁迫抗性强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选取抗甲醛的室内盆栽植物种类具有重要意义。赵辉等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常春藤、吊兰、金边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3种室内盆栽观叶植物分别受甲醛污染胁迫后,体内丙二醛含量均有所上升,其中,常春藤叶片丙二醛含量变化较大,积累最多,说明其细胞膜过氧化程度最严重,受胁迫伤害程度最严重,抗甲醛能力最弱;金边虎尾兰叶片丙二醛含量变化较小,积累最少,说明其细胞膜过氧化程度最轻,受胁迫伤害程度最轻,其抗甲醛能力最强[31]。
2.2.6 过氧化氢酶活性
室内甲醛化学污染胁迫下,植物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受到影响,体内许多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诱导产生过氧化氢,而这种物质是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的。过氧化氢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一样是生物体内一种清除自由基的酶类清除剂,具有抗氧化防御性的功能,可以有效地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为分子氧和水,活性氧作用消失,植物细胞免遭损伤,即通过增强抗氧化作用来提高室内植物对室内化学污染的抗性[32]。但是,随着污染胁迫的轻重程度不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或含量也随之变化。因此,过氧化氢酶活性或含量的动态变化为判断室内植物对室内化学污染抗性强弱提供依据。
2.2.7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作为植物抗氧化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在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室内盆栽植物受甲醛化学污染胁迫后,其活性显著增强。氧气是植物生长的必须条件,胁迫下的植物体内氧气被活化生成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不仅引起细胞膜脂过氧化,破坏膜结构,还能够使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发生异常,间接影响细胞正常功能的进行[33]。植物体内自由基产生与清除的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植物的正常生长就被打乱。所以,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依据盆栽植物体内超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能够反应出甲醛污染对植物生长的生物效应,从而推断室内盆栽植物对室内甲醛化学污染的抗性。
2.3 室内甲醛污染对盆栽植物超微结构的影响
2.3.1 室内甲醛污染对叶片气孔的影响
室内化学污染气体主要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室内植物体内,室内盆栽植物对室内化学污染的修复过程与气孔的类型、大小、密度及气孔导度等密切相关。Cornejo等运用扫描电镜等先进仪器观察研究,认为简单的通过气孔的面积判断叶片吸收化学污染气体能力的大小没有说服力,气孔的大小、形状、类型在某方面也影响气体交换[34]。安雪等从植物叶片气孔角度对爱玉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黄金葛(Epipremnum aureum)等52种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进行吸收污染气体研究,结果发现:爱玉合果芋的气孔密度明显高于同科黄金葛的气孔密度,爱玉合果芋的吸收能力也明显大于黄金葛[35]。研究者通过稳态气孔仪测量了自然条件下50科的115种植物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发现有些叶片气孔导度小的植物树种对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也强,证明了叶片气孔导度是影响植物修复化学污染的重要因子[36]。其他相关研究发现植物在化学污染胁迫下,叶片上表皮细胞的密度和大小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孔对水分和气体的交换,同时,叶片上表皮角质层的渗透程度也是影响植物吸收污染气体的限制因子[37-38]。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站”,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植物通过叶片气孔吸收的气体首先进入叶绿体内。所以,甲醛化学污染胁迫下,植物叶绿体结构和光合作用均受到影响。刘延宾等对6类不同的具有代表性叶片类型的21种室内植物进行密闭甲醛熏气处理,研究了室内植物对甲醛污染的净化能力,并测定了不同植物的气孔密度和生理生化指标,同时对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全绿吊兰对甲醛的净化能力最强,多肉植物和具有披针形硬革质叶片的龙舌兰科植物的净化能力最差,其他植物的净化能力较强;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发现,室内植物对甲醛污染气体的吸收量与叶片气孔密度和光合作用强弱之间有极显著关系;电镜观察发现,不同室内植物叶片的叶绿体结构变化差异较大,并与对甲醛的吸收量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37]。廖飞勇等对油桐(Vernicia fordii)在二氧化硫胁迫下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污染气体使PSⅠ、PSⅡ结构破坏,光系统功能受阻,光能转化效率和光系统潜在活性下降[38]。
室内盆栽植物受甲醛污染气体胁迫时,气孔自我调节开度的功能反过来会保护植物减轻外界环境的侵害,气孔的密度、大小及气孔导度等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刘萍等通过探究两种补血草的耐盐生理适应性,表明气孔变小能够减缓植物水分蒸腾速度,保证植物体内一定的水分含量,维持植物体细胞生理生化功能的正常进行,避免因蒸腾作用而过度消耗体内水分,因而在高盐浓度中产生生理干旱[39]。张浩等通过先进仪器观察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叶片气孔性状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有害气体通过气孔不断进入植物体内,叶片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径均不断变化,气孔性状有下降的趋势[40]。
2.3.2 室内甲醛污染对植物细胞核的影响
植物细胞核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主要场所。在外界污染环境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受到影响,染色体受损而不能移到细胞的两极进行正常的分裂活动。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结束后,细胞内可以看到与正常细胞核异样形态的圆形或椭圆形微小核,细胞学上称为微核[41-44]。植物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是细胞核异常活动的主要表现。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高低可以直接推断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旺盛程度。国外相关研究者首先建立了蚕豆次生根尖微核敏感监测系统[45-47]。此后,植物微核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监测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48-49]。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此技术应用于研究甲醛胁迫对室内植物的遗传毒性,为通过室内植物细胞核遗传损伤程度判断植物对甲醛化学污染的抗性强弱提供理论依据[50-51]。
各种物质对染色体的损伤程度可以由细胞微核率的变化表示。当甲醛胁迫浓度超过植物自身承受的范围,植物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被严重扰乱,表现为分裂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处于间期的细胞更易发生畸变而未形成微核,从而间接影响到细胞微核率。当甲醛胁迫浓度在适宜范围内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变大,植物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50]。研究者对吊兰、吊竹梅、绿萝、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紫鸭趾草(Setcreasea purpurea Boom)等6种水培室内植物进行不同甲醛浓度的密闭熏气实验处理,结果表明,实验植物的细胞微核率均变大,并呈显著关系;随着甲醛浓度升高,细胞微核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并在一定甲醛浓度时,细胞微核率达到最高值[51];同时,不同植物种类对甲醛浓度的适应性不同,吊竹梅在较低浓度时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达到最高值,吊竹梅对甲醛浓度较敏感[52]。司良燕等对蚕豆根尖进行亚硒酸钠胁迫处理,研究结果与此不同,可能与实验植物材料和污染物种类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53]。因此,细胞微核率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动态变化,从侧面反映了甲醛化学污染对室内植物生长和根尖细胞遗传作用的威胁程度[54-55]。
目前,关于室内盆栽植物对甲醛污染的抵抗能力强弱研究尚有不足,今后还需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完善:(1)人们居室环境中,空气污染程度及污染物种类具有较大差异,对甲醛抵抗能力强的植物,对其它污染物及复合污染胁迫下的抵抗能力还未知,筛选复合污染胁迫下抵抗能力强的植物实用意义较大,因而室内复合化学污染情况下抗性能力强的植物研究需进一步深入;(2)对于植物体内抗甲醛胁迫的相关基因、甲醛代谢和胁迫响应基因的研究还不足,今后应将其作为研究的必要环节,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具有治理室内甲醛污染的功能性室内植物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3)加强基因工程的使用,通过标记表达甲醛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蛋白,对其进行固定化开发,研究成一种绿色环保产品,对于室内甲醛污染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1] 鲁敏,闫红梅,冯兰东,等.室内植物受甲醛污染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29(3):263-268.
[2] 李静涛,潘百红,田英翠.室内植物净化空气的研究慨述[J].北方园艺,2010(11):214-216.
[3] 刘雅棋,李振海.城市住宅室内化学污染情况调查与分析[J].建筑节能,2013,41(1):33-37.
[4] 马超.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1,29(10):160,179.
[5] 薛生国,马亚梦,李丽劼,等.城市装修住宅室内空气甲醛污染调查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33(3):124-128.
[6] 刘晓途,闫美霖,段恒轶,等.我国城市住宅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0):1077-1084.
[7] 何勤勤,周俊辉.盆栽植物对室内甲醛空气污染的净化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2):44-48.
[8] 赵淑芳.公共场所装修后室内甲醛污染调查[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0):3-4.
[9] 王颖,张云茹,何成明,等.植物修复技术及相关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11):39-42.
[10]许桂芳.不同盆栽基质对净化甲醛效果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16):39-41.
[11]吴文继,孙亚兵.室内空气污染净化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5,24(1):109-114.
[12]蔡宝珍,金荷仙,熊伟.室内植物对甲醛净化性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30-34.
[13]鲁敏,刘顺腾,赵洁.室内化学污染气体的植物监测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28(1):58-62.
[14]郝辉芳,冀瑞萍.3种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污染的响应[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8):30-32.
[15]刘栋,史宝胜,魏文欣.甲醛气体胁迫对3种观赏植物的形态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34(2):66-70.
[16]Ohura T.,Amagai T.,Shen X.E.,et al..Comparative study on indoor air quality in Japan and China: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indoor and outdoor VOC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9,43(40):6352-6359.
[17]Oyabu T.,Sawada A.,Onodera T.,et al..Characteristics of potted plants for removing offensive odors[J].Sensors&Actuators,B:Chemical,2003,89(1/2):131-136.
[18]吴平,陈晓梅.7种植物对室内甲醛净化能力的比较[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3):65-68.
[19]安雪,李霞,潘会堂,等.园林植物净化居室有害气体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2):39-43.
[20]温达志,孔国辉,张德强,等.30种园林植物对短期大气污染的生理生态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3):311-317.
[21]赵辉,郝振萍.苯污染对四种室内观叶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37(7):89-91.
[22]田英翠,潘百红,曹受金.八种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的净化效果研究[J].北方园艺,2011,34(2):82-84.
[23]陆长根,盛宁,张衡锋.4种室内观赏植物对苯气体胁迫的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4869-14870,14884.
[24]彭长连,温达志,孙梓健,等.城市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2,10(4):321-327.
[25]刘世忠,薛克娜,孔国辉,等.大气污染对35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11(4):329-335.
[26]郭秀珠,黄品湖,王月英,等.室内空气的植物净化效果试验[J].上海环境科学,2006,25(3):133-135.
[27]许桂芳.7种观赏植物对甲醛的净化效果及生理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9):266-269.
[28]令狐昱慰,黎斌,李思锋,等.3种观赏植物对室内甲醛污染的净化及生长生理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4):776-782.
[29]孟国忠,季孔庶.室内空气污染的植物净化研究概述[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4):1-6.
[30]孙瑞莲,张建,王文兴.8种挺水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比较[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44(1):12-16.
[31]赵辉,王春彦,郝振萍,等.甲醛污染对4种观赏植物叶片叶绿素及MDA含量的影响[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25(2):55-57.
[32]轩秀霞,肖素勤,游览,等.常春藤代谢气体甲醛中间产物及甲醛胁迫下叶片相关生理特性变化分析[J].生命科学研究,2013,17(2):125-135,168.
[33]张淑娟,黄耀棠.利用植物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的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2):3006-3013.
[34]Cornejo J.J.,Munoz F.G.,Ma C.Y.,et al..Studies on the decontamination of air by plants[J].Ecotoxicology,1999,8(4):311-320.
[35]安雪,李霞,潘会堂,等.16种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净化效果及生理生化变化[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2):379-384.
[36]吴凯,周晓阳.环境胁迫对植物超微结构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7(3):80-84.
[37]刘延宾,金幼菊.观赏植物净化甲醛能力与其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关系[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9(3):48-52.
[38]廖飞勇,何平.SO2熏气对油桐叶片细胞膜脂组成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1):42-44.
[39]刘萍,周玲玲,王军.盐分和水分胁迫对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4):167-171.
[40]张浩,王祥荣,王寿兵.城市胁迫环境下的二球悬铃木叶片气孔数量特征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4):651-656.
[41]胡羡聪,张德强,孔国辉,等.大气SO2、氟化物对植物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11(4):372-378.
[42]陈龙,吴诗光,李淑梅,等.低温胁迫下冬小麦拔节期生化反应及抗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1,16(4):42-46.
[43]张衡锋,陆小青,汤庚国.苯胁迫对4种冬青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5):161-163.
[44]高吉喜,潘凤云,周兴宝.二氧化硫对植物新陈代谢的影响(Ⅱ)-对光合,呼吸与物质代谢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1997,10(6):5-9.
[45]Trapp S.,Matthies M..Generic one-compartment model for uptake of organic chemicals by foliar vegetation[J]. 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1995,29(9):2333-2338.
[46]Kim K.J.,Kil M.J.,Song J.S.,et al..Efficiency of volatile formaldehyde removal by indoor plants:Contribution of aerial plant parts versus the root zon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8,133(4):521-526.
[47]Yoo M.H.,Kwon Y.J.,Son K.C.,et al..Efficacy of indoor plants for the removal of single and mixed volatile organic pollutants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the volatiles on the pla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t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6,131(4):452-458.
[48]黄坤艳.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建立与应用[J].北京农业,2008(27):14-16.
[49]施晓东,施令飞,刘洪英,等.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对金属冶炼厂排污水的监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1):137-139.
[50]肖勇,杨朝晖,曾光明,等.室内空气高浓度苯系物的蚕豆根尖遗传毒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19(2):31-34.
[51]韦立秀,孙艳娟,杨振德,等.甲醛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4):33-36.
[52]王光学,王芸,严彦,等.木质板材释放的甲醛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3,23(1):38-41.
[53]司良燕,仪慧兰.Na2SeO3对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损伤作用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2107-2111.
[54]韦立秀,朱麟,杨振德,等.蚕豆叶片气孔对甲醛污染的反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8):7570-7571.
[55]甘仲霖,叶运莉,张青碧,等.不同浓度的甲醛空气污染对桂花叶芽细胞的DNA损伤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3):418-420.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indoor formaldehyde pollution on potted p lants
Lu Min1,2,Jing Rongrong2,Ding Zhen2,et al.
(1.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250101,China;2.School of Art,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250101,China)
Human beings have entered the third pollution period marked by“indoor chemical pollution”.Formaldehyde is one of the three“invisible killers”of indoor chemical pollution.It has seriously damaged the ind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reatened people's life and health.Indoor pla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ue to the plant's own special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functions of indoor formaldehyde chemic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means of repair.The resistance of indolent potted plants to indoor formaldehyde advers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fficient,lasting and stable degrad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formaldehyde.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tatus and treatmentmethods of indoor formaldehyde pollution were expounded.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rior resistance to formaldehyde pollution wa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exterior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ntern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ultrastructure of indoor potted plants,and the research trend and development trend are prospected.
potted plants;formaldehyde pollution;resistance
X171.4,X173
:A
1673-7644(2017)02-0164-07
2017-0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3370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2-K6-5);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2011YK046)
鲁敏(1963-),女(满族),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室内外污染气体和污水的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吸污防污植物的选择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E-mail:lumin@sdj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