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个体化低剂量扫描在普通人群胸部体检中的应用

2017-04-05 07:15:27张金英邢璐伏平友戚元刚
山东医药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个体化胸部低剂量

张金英,邢璐,伏平友,戚元刚

(1山东黄河医院,山东济南 250032;2 山东省肿瘤医院)

CT个体化低剂量扫描在普通人群胸部体检中的应用

张金英1,邢璐1,伏平友1,戚元刚2

(1山东黄河医院,山东济南 250032;2 山东省肿瘤医院)

目的 探讨CT个体化低剂量扫描在普通人群胸部体检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从拟行双排螺旋CT肺部检测者2 300例中随机选取458例再随机分为个体化低剂量组298例和常规剂量组160例。采用GE HiSpeed Dual 双排探测螺旋CT, 个体化低剂量组按照BMI<18.9 、18.9~23.9、>24 kg/m2分别使用30、35、40 mAs管电流低剂量扫描,常规剂量组均给予60 mAs管电流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两组胸部扫描图像质量及肺结节检出率。结果 个体化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良好(清晰+较清晰)率分别为93.3%、99.4%,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17%、18%,两组图像质量及肺结节检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CT个体化低剂量扫描不影响图像质量且能降低胸部体检者受照剂量,此对普通人群的肺癌筛查有重要价值。

CT检查;普通人群;个体化低剂量;肺结节;肺肿瘤

目前我国健康体检中胸部CT检查被越来越多的人选为体检项目。随着低剂量螺旋CT技术的相应成熟,许多体检中心推荐把低剂量CT平扫作为胸部健康体检的首选影像检查。研究显示,低剂量螺旋CT不但可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而且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基本无影响[1~4]。现就CT个体化低剂量在普通人群胸部体检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在山东黄河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拟行双排螺旋CT肺部检测者2 300例,从中随机选取458例再随机分为两组。个体化低剂量组298例,男156例、女142例,年龄(40.64±23.25)岁;BMI(23.89±7.27)kg/m2,其中BMI<18.9 kg/m227例(9%)、18.9~23.9 kg/m2128例(43%)、>24 kg/m2143例(48%)。常规剂量组160例,男87例、女73例,年龄(42.33±22.26)岁;BMI(22.94±7.03)kg/m2,其中BMI<18.9 kg/m214例(9%)、18.9~23.9 kg/m270例(44%)、>24 kg/m276例(47%)。两组性别、年龄、BMI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胸部CT检查 采用GE HiSpeed Dual 双排探测螺旋CT,全屏幕显示,配备PACS工作站。患者仰卧在扫描床的上面,手臂抱紧头部,先行胸部正位定位成像,然后再选择个体化低剂量的扫描程序。其具体扫描条件为:层厚5 mm,层距5 mm,扫描管电压120 kV,肺窗WW 1 200 Hu、WL-900 Hu,纵隔窗WW 310 Hu、WL 20 Hu。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水平至膈肌水平,于吸气末屏气完成扫描。个体化低剂量组按照BMI<18.9 、18.9~23.9、>24 kg/m2分别使用30、35、40 mAs管电流低剂量扫描,对照组均给予常规60 mAs管电流扫描。

1.3 胸部CT图像分析判断 采用双盲方式,由4位中级以上职称影像科医师分别独立阅片。肺窗重点观察结节的生长位置、形态、大小、边缘特征及继发肺部改变,纵隔窗着重了解结节与纵隔的解剖关系,骨窗观察胸廓骨质情况。CT图像质量分为清晰、较清晰、一般、差4个等级。清晰图像:肺纹理及纵隔大血管边缘锐利,四级支气管清晰、纵隔淋巴结边缘清晰锐利;较清晰图像:肺纹理及纵隔大血管边缘稍显模糊,三级支气管清晰、纵隔淋巴结仍可分辨;一般图像:肺纹理及纵隔大血管边缘模糊,三级支气管模糊、纵隔淋巴结尚可分辨,不影响诊断;较差图像:肺纹理及纵隔大血管边缘模糊,三级支气管模糊、纵隔淋巴结分辨困难,影响诊断。图像质量评估及影像诊断由主治医师与副主人医师分级会诊完成,疾病诊断通过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最后给出定性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两种模式下肺窗、纵隔窗的图像质量及肺结节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与常规剂量CT扫描图像比较,不同低剂量CT扫描图像肺纹理、肺内血管及纵隔结构显示清晰,段及段以下支气管也能显示其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三级支气管清晰,可分辨纵隔淋巴结;扫描图像有少许伪影,肺纹理及纵隔大血管边缘稍显模糊,但不影响诊断。个体化低剂量组图像清晰111例,较清晰167例,一般19例,差1例,图像质量良好(清晰+较清晰)率为93.3%;常规剂量组图像清晰97例,较清晰61例,一般2例,差0例,图像质量良好率为99.4%;两组图像质量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肺结节检出率比较 胸部CT检查可检出肺结节、肺部纤维灶、钙化灶、炎症、胸膜肥厚,其中肺结节对临床筛查肺肿瘤最有意义。个体化低剂量组检出肺部纤维灶32例、钙化灶5例、炎症15例、胸膜肥厚6例、肺结节50例(肺结节检出率为17%);对肺结节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最后确诊肺癌4例。常规剂量组检出肺部纤维灶15例、钙化灶3例、炎症7例、胸膜肥厚5例、肺结节28例(肺结节检出率为18%);对肺结节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最后未发现肺癌。两组肺结节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为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6]。约2/3的患者就诊时已出现区域或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15. 6%[7]。而经低剂量CT筛查检出的早期(I期)肺癌,预期10年生存率可达88%[8]。胸部CT平扫影像学检查对胸部病灶的发现、定位、定性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目前我国常规健康体检人群中选择进行胸部CT检查者越来越多[9]。但是,一次常规CT扫描的射线剂量大约相当于拍摄300张普通胸部X线平片,而且每增加10 mAs管电流则相当于增加7~14张常规X线胸片的辐射剂量。近年有研究报告显示,人群中医疗辐射量为30%~50%,而CT检查是这种辐射的主要来源;过高的辐射对患者危害较大,并有诱发肿瘤的危险。据ICRP公布的数字,人体接受1 mAs的辐射曝光量发生各类癌变的危险性为50/100万。为此影像学技师在对患者行CT检查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而且在不影响诊断价值的前提下,检查技师通过调整参数,权衡成像质量与曝光量,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最大程度地降低医源性损害。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欧洲共同体联合开展的放射诊断学中辐射防护最优化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放射诊断学检查中对患者受照剂量和降低剂量方法的研究,二是放射诊断学中影像质量标准评价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放射诊断中的防护最优化和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获得较好的影像质量和降低受照体辐射剂量。CT检查整个扫描容积的平均剂量,取决于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层厚、螺距等扫描参数的选择,而降低管电流是有效减少辐射危害的关键因素。低剂量双排螺旋CT扫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胸部的辐射剂量,这对于减少患者辐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0,11]。

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1990年首先由Naidich等提出并被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早期周围性肺癌的诊断。相关研究证实,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比较,二者对肺小结节的检出率无差异。Rusinek等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CT (29 mAs)诊断肺结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0%、88%,常规剂量CT(200 mAs) 诊断肺结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3%、91%,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朱天照等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进行模型检测,发现对于直径小于5 mm的结节,常规剂量CT检出敏感性为90. 4%,特异性为71. 4%,诊断正确率为89. 4%;低剂量CT检出敏感性为89. 6%,特异性为73%,诊断正确率为88. 8%;二者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正确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自2014年起本院将胸部CT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每年CT受检人群3 000人以上,检出了大量肺结节患者。通过复检、回访,除确诊部分肿瘤、结核患者外,还存在未排除肿瘤高危因素,尚在观察期的患者。体检人群需要每年重复接受相关放射检查,传统的胸部CT扫描对受检者CT的辐射剂量较大,累积量增多。因此,需要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个体化低剂量胸部CT扫描非常重要。已知胸壁厚度及皮下脂肪含量对CT图像质量存在影响,因此我们根据体检者BMI不同设置了30、35、40 mAs三种管电流低剂量扫描。结果显示,个体化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对肺结节的诊断率与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技术无差异。在不影响CT扫描肺结节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高辐射剂量对人体的伤害,提高了CT扫描的安全性,达到放射防护最优化的目的。同时,降低扫描剂量也降低了X线球管的损耗,延长了球管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医疗成本。

综上所述,个体化低剂量胸部CT扫描降低了受检者的X线辐射剂量,消除了部分患者对X线的恐惧心理,使其更加适用于健康人群胸部疾病的筛查,此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1] Naidich DP,Marshall CH,Cribb in C,et al. Low-dose CT of the lungs;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J]. Radiology ,1990,175 (3):729-731.

[2] Nakayama Y, Awai K, Fumana Y, et al. Lower tube volt-age reduces contract material and radiration doses on 16-MDCT aortography[J]. AJR, 2006,187(2):490-497.

[3] 葛唬俊,滑炎卿,张国祯.肺部低剂量CT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8(2) :225-227.

[4] 张彦彩,朱小忠.螺旋CT低剂量扫描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7):1376-1378

[5〕 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等.1989-2008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2, 34(7);524-531.

[6] Bach PB, Silvestri GA, Hanger M, et al.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 2nd edition ) [J].Chest, 2007,132(3 Suppl):69S-77S.

[7]Poonacha TK, Go RS. Level of scientific evidence underlying recommendations arising fmm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J Clin Oncol, 2011,29(2):186-191.

[8] Henschke CI, Yankelevitz DF, Libby DM, et a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 lung cancer detected on CT screening [J].N Engl J Med, 2006,355(17):1763-1771.

[9] 郭俊宇,黄求理,张杰,等.在健康体检中应用胸部CT低剂量扫描[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706-707

[10] 侯献忠.320例低剂量螺旋CT查体人员结果分析 [J].吉林医学,2011,32(36):7803.

[11] 孙满顿,滑淑会,李静,等.低剂量胸部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22(3):11.

山东黄河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JB2016-22-01)。

10.3969/j.issn.1002-266X.2017.17.031

R445.3

B

1002-266X(2017)17-0088-03

2016-09-13)

猜你喜欢
个体化胸部低剂量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20:12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人体胸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6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