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伟 李 强 吴 斌 陆思婷 董 政
一起急性型猪瘟病例诊治体会
徐 伟 李 强 吴 斌 陆思婷 董 政*
(福建省光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5410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不同日龄、品种的猪均易感,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高热、厌食、母猪流产、死胎等,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生长和猪场经济效益。目前随着猪瘟免疫强度的提高,临床表现多以亚急性、慢性或非典型出现,偶有急性出现,尤其是温和性猪瘟和猪群隐形带毒症状,给猪瘟防控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本文报道了光泽县一养猪场急性猪瘟病例的诊治,该场仔猪和育肥猪出现急性猪瘟症状,经剖解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瘟,经过紧急接种疫苗,对症治疗和抗继发感染等一系列措施,控制住了疫情。
2017年3月6日,光泽县一养猪场(50头母猪)的仔猪出现腹泻,体温升高(41~42℃),急性死亡的情况;一部分育肥猪陆续出现腹泻、消瘦、毛色杂乱,皮肤发红等症状;母猪暂时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使用抗生素,退烧等药物治疗,没有确切效果。经了解猪场免疫情况混乱,猪瘟疫苗的保存方式也有问题。
该猪场为老旧猪舍,养殖设备老化,没有专门的免疫记录表,典型的农村夫妻档养猪场。母猪猪瘟一年免疫3次,春秋防疫两次,配种前再免疫1次,仔猪在断奶后(出生30d左右)免疫1次;其它疫苗免疫相当混乱,没有明确的免疫规划。猪场仔猪出生15d左右发病,幼猪和断奶仔猪共计死亡15只,并且很快在猪群中蔓延传播。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者废绝,稽留热41℃左右,可视眼膜发绀,耳尖发紫,腹部有针尖大的出血点,尿液橙黄色,不同程度的腹泻。母猪无明显临床症状。
病死猪大多数都表现出多发性败血性病变,病死猪的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并呈现出深红色,部分呈现为紫黑色,肾脏颜色变浅,并且出现大出血点,脾脏边缘出现梗死,胃部黏膜有脱落和充血,膀胱黏膜点状出血,喉头水肿,有出血点,回盲肠交界处有圆形溃疡。
病原学检测,收集病死猪脾脏、扁桃体、肾脏等组织,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发现细胞内存在猪瘟病毒,确诊为猪瘟。细菌学检查发现,涂片上有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生化检测为链球菌。
6.1 改革猪场管理模式 首先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病猪,要及时将其淘汰,并将症状比较轻的病猪进行隔离,其次,清理掉病猪场内的污物。用0.1%的甲醛溶液进行消毒,消毒30min后,打开猪舍的通风口进行通风,消毒1次/d,注意保温通风,给猪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6.2 紧急预防接种 给体温平稳、食欲正常,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健康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要按照猪的多少,合理配置疫苗的数量,对已发病的猪肌注猪瘟传代细胞苗(ST),份量为保育猪2头份/头、育肥猪3头份/头、空怀的母猪3头份/头,没有发病的怀孕母猪暂时不防疫。要求一头猪一个针头,并注意消毒。
6.3 对症治疗 (1)针对有临床症状的病猪,给予5mg/kg的头孢噻呋钠,配合5%的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1次/d,症状解除即停药。(2)每吨饲料中加入2000g 10%多西环素,连续使用7d。在病猪饲料中每吨加入3000g复方阿莫西林(10%)和1000g包被恩诺沙星(10%),饮水加入双黄连口服液,连续使用7d。1周后,病猪的症状得到控制,恢复正常饲养。
目前猪瘟的流行已经由以前的大流行转变成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发病日龄也逐渐变小,更严重的是种猪的隐性感染易导致猪瘟持续存在,加之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使得猪瘟防控的任务十分艰巨。猪瘟弱毒疫苗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使得猪瘟强毒、疫苗弱毒的鉴别诊断成为有效防控猪瘟的拦路虎。其实现在猪瘟传代细胞苗具有较大优势,传统的脾淋苗和普通细胞苗遇到了抗原含量低的困扰,因此,有条件的猪场推荐使用传代细胞苗。该猪场发生猪瘟疫情,与其自身免疫程序混乱,疫苗保存失当有着密切的关系。仅仅依靠春秋两季的动物卫生防疫,很难对当前复杂的动物疫情有全方位的防控。因此做好基础病原猪瘟的综合防控对猪群的持久稳定至关重要.
S858.28
B
1007-1733(2017)09-0038-01
2017–04–18)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