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中心,重庆 4000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众法制意识的提升,国家和群众对证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通过尸表检查确定死亡原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质疑。同时,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法医学鉴定的任务还将不断加重。采用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进行交通事故尸体检验,可以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提升检验效率,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T是通过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面扫描,由检测器记录射线穿过人体组织过程中造成的信号衰减,并将信号衰减的量值通过计算机用不同的灰阶影像表现出来,从而显示人体器官组织的断面结构。1998年,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开始推广应用,MSCT具备快速容积扫描功能,能在短时间内对人体器官组织进行连续薄层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重建,形成完整的三维图像,清晰、形象、直观地展示人体器官组织的损伤情况[1]。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将CT扫描应用于法医病理学检验,取得较好的效果[2],而我国在该方面的实践应用还未正式起步。由于尸体无呼吸运动不会产生抖动,因此,较低端的CT设备就能满足法医检验的需要,在某些法医技术部门配备螺旋CT已成为可能。
颅骨骨折、脑实质出血、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以及脑室移位、脑疝等颅脑损伤情况均能通过CT清晰呈现;胸、腹腔器官损伤引起的积血也能通过CT扫描被发现;人体大量出血的情形下,CT成像还可以展示大动脉塌陷或直径减小等征象。同时,CT对气体的反映灵敏,能显示血管和部分器官内的气体栓子,可精确定位张力性气胸,并量化气体蓄积的程度、分布和肺塌陷的量值。此外,CT可以对人体进行整体扫描,不会遗漏非重点部位的损伤检查,避免了传统尸体解剖通常关注重要部位损伤、可能遗漏非重要部位损伤的弊端。因此,CT扫描在确定死亡原因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由于CT扫描重建后形成的是数字三维模型,可以任意对数字模型的各部分进行放大、缩小、分离和重组,即可以通过电脑对损伤器官的任意部位进行细致、深入的虚拟解剖和检查,也可以对多个损伤部位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分离,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对损伤部位进行观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尸体解剖方式,CT扫描能将损伤的局部和整体结合,立体、多角度、综合性地对损伤进行分析,从而更有利于分析器官组织损伤的机制、对冲伤形成的机制、不同器官组织间损伤的关联性等情况。
同时,由于CT扫描生成的是客观、生动的图像,采集的各项信息通过数字化模式储存,有利于远程传输。因此,相关领域的专家可以在不到场的情况下,对尸体检验进行远程会诊,从而有助于对疑难复杂案件的科学鉴定[3]。
再现交通事故发生过程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的一项重要任务。MS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显示骨折的分布、走向和程度,骨折断端的形态及移位情况,骨碎片的空间分布,直观显现骨折类型是线性、楔形、螺旋形或是粉碎性,从而为判断造成损伤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部位提供依据。综合表皮剥脱以及皮下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情况,结合现场痕迹、车辆散落物分布等特征信息,推断接触人体的车辆部位、接触次数,车辆的行驶状态、行驶速度,致伤方式,再现事故发生的过程,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提供科学证据。
MSCT扫描能查找死者衣物和尸体上肉眼不容易发现的微量物证,如漆片、金属、玻璃等肇事车辆接触人体后的遗留物,通过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玻璃折射仪等专业仪器对发现的微量物证进行成分和同一性认定,可以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提供侦破线索和法庭证据。
我国对一般人群的DNA信息采集度不高,通常情况下无法通过比对DNA数据库查找到交通事故中未知名死者的身源。目前查找交通事故中未知名死者的身源主要采取向社会公布死者的特征信息,等待死者亲属认领的方式。CT扫描可以检测骨龄、查找器官手术后的痕迹、发现陈旧性骨折以及骨折后的内固定、显示妇女子宫内节育器类型等信息,从而为查找死者身源提供更多的线索。
MSCT结合MPR和VR技术可以将损伤情况进行形象、直观、多角度和动态的展示,即使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的人员也能清楚看到器官损伤、出血、骨折等情况。同时,CT扫描还能较准确地计算出血量,避免尸体解剖中主观因素对计量的影响。此外,CT扫描所得的数字影像能长期保存,随时调阅,为“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提供有力支撑。
法医技术人员匮乏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完成一般类型的刑事案件检验已经不足,对交通事故的尸体检验更是无暇顾及。CT扫描一具尸体仅需耗费数十秒,完成对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仅需约1min[4],相对于传统尸体解剖动辄数小时的耗时,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的案件性质清楚,损伤形态的规律性强,因此,一般情况下应用CT扫描采集的信息,结合尸表检查的情况就可以得出鉴定意见。特别是针对交通事故高发、法医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地区,采用CT扫描检验交通事故尸体尤为适合。
尸体检验是处理交通事故的法定程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死者亲属认为尸体解剖会损坏尸体,对死者造成二次伤害,经常以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事实明确为由,拒绝尸体检验,部分群众甚至将尸体运走藏匿,导致民警无法按照法定程序正常办案。通过CT扫描,可以避免对尸体的物理性损坏,死者亲属更愿意配合尸体检验,为交通事故案件的办理解除程序障碍。
CT扫描运用的是数字化的信息采集和存储模式,能积累大量的交通事故人体损伤情况(如损伤分布、损伤程度、死亡原因等信息),可建立数据库,通过大数据检索和分析,查找机动车设计、道路规划、防撞装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优化机动车的安全设计、提升道路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加强防撞设施的防护性能提供参考。
此外,CT除了可用于尸体检验外,还可用于活体的损伤程度和伤残等级鉴定,提升设备使用率。
虽然CT扫描在交通事故尸体检验中有许多优点,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首先,购置CT设备所需的费用较高,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经济较落后地区难以承担。其次,开展CT检验需要较严格的条件,如专门的场地、专用电源、专业的防辐射墙体材料和铅门等,同时,还要对放射废料进行安全处理。再次,操作人员须同时具备法医学和CT影像学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将影像学技术运用到尸体检验中去。此外,CT扫描对表皮剥脱和软组织损伤的显示灵敏度较差,检验中容易造成遗漏,仍需结合法医的尸体检验才能得出准确的鉴定意见。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在发达地区可以每个区(县)配置CT设备,在欠发达地区,可以将邻近几个区(县)划为一个片区,按片区配置设备。经费不足的地区,可以选择医院更换设备后淘汰的、经检验合格的二手CT设备。
在法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对影像学课程的学习,并结合法医病理学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未来的法医工作者有效掌握CT扫描法医病理学检验技术。同时,对在职法医的培训中,加入影像学内容,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帮助法医工作者快速掌握CT扫描检验尸体的技能。
由于CT扫描对表皮剥脱等体表损伤的反映效果较差,因此CT扫描得出的信息,应与尸表检查结果相互印证,作用力的部位、方向、形态须相互吻合,同时,还要提取生物检材进行常规毒(药)物检验,排除中毒的可能性后才能得出鉴定意见。对不能相互印证或者存在其他疑点的,应进行尸体解剖,排除疑点,查清真相。
制定CT扫描检验尸体的技术标准,保障CT扫描尸体操作的规范性以及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建议由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文件,确认CT扫描尸体采集数据和分析意见的证据效力。
[1]谢英,易旭夫,陈晓刚,等.放射影像学在法医学尸体检验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05,21(1):73-75.
[2]THALI MJ,DIRNHOFER R,VOCK P.虚拟尸检方法:法医3D光学和放射学扫描与重建[M].张惠芹,刘力,王福磊,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450-486.
[3]陈忆九.虚拟解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4,30(5):360-366.
[4]蒿自睿,吴敬东,刘小山,等.虚拟解剖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07,23(2):142-144.